翻譯文言文《捨本逐末》,帶註釋,翻譯文言文《捨本逐末》

2021-06-10 13:45:10 字數 3130 閱讀 7676

1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候,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後,以示友好。趙威後很熱情地接待來訪的使臣。使臣在獻上齊王準備的禮物後,又呈上一封齊王寫的信。

  趙威後收下了信,並馬上拆開來看。她請使臣坐下,親切地問道:“久未問候,貴國的莊稼長的好嗎?

”使臣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我是奉了敝國國君之名前來問候您的,可是您不先問候敝國國君,反倒先問起莊稼,這分明是先賤而後貴。難道說,一個治理萬民的君王,會比不上莊稼和百姓嗎?

”   趙威後聽了並沒有生氣,反倒笑著對使臣說:“這你就錯了!沒有莊稼,如何養活人民?

這不是貴賤之分,而是本末之別啊!難道說要先舍根本,去問那些末節嗎?”   齊國使臣對趙威後的這一番話非常佩服,並且為自己剛才無禮的態度感到慚愧。

  現在,人們用“捨本逐末”來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

2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請教釀酒的方法。酒家告訴他:“一斗的米,加上一兩酒引(酒藥子),再加上二斗的水,相互摻和,這樣過了七天,就變成酒了”

然而這個人比較健忘,回家後用了二斗水,一兩酒引,這這樣摻和起來做酒了,過了七天後嘗一嘗,還跟水差不多,於是就跑過去責怪酒家,說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釀酒之法,酒家說:“你肯定沒有按照我說的方法去做呀。”這個人說:

“我是按照你說的做的:用二斗水,一兩酒引子。”酒家問他:

“米放了沒有?”他低下頭想了想說“是我忘記放米了!”

啊,連酒最基本的東西都忘了,想要自己釀酒卻釀不出酒,反而生氣怨恨教他方法的人的不好。當今世上的不少求學的人,忘記去打基礎,而想直接一步登天,結果什麼也學不了,不跟這個人是一樣的嗎?

3樓:匿名使用者

捨本逐末---不願意在樹底下呆著想上樹稍爬的意思。。。

簡單說就是要------------爬樹-------------啊 ,樹上一定有鳥蛋什麼的要掏?最近還有一種叫‘樹屋’的時髦玩法。。。管他吶最後答案就是:爬樹

4樓:大大連主人

翻譯文言文《捨本逐末》

5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個人向釀酒的人家詢問釀酒的方法。酒家說:“用一斗米,一兩酒麴,再加二斗水,把這些摻和在一起,釀造七天,就成了酒。

”這個人很健忘,回家後用二斗水、一兩酒麴摻和在一起,七天之後取出來嘗,(味道)仍然像水一樣。於是他去責問酒家,說酒家不傳授給他真正的釀酒方法。酒家說:

“你只是不按我的方法做罷了。”那人說:“我按照你說的,用二斗水、一兩曲。

”酒家問:“可有米麼?”那個人低下頭想了想說:

“是我忘記放米了。”

唉,連釀酒的原料都忘了,還想得到酒,等到得不到酒,反而去埋怨別人教他的不對。世上求學的人,忘記根本而去追求枝節,導致學業難成,跟這個人有什麼不同呢!

捨本逐末的古文

6樓:哇哎西西

一人問造酒之法於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量曲,加二斗水,相摻和,釀七日,便成酒。

" 其人善忘,歸而用水二斗,曲一兩,相摻和,七日而嘗之,猶水也。乃往誚酒家,謂不傳與真法。酒家曰:

"爾第不循我法耳。"

其人曰:"我循爾法,用二斗水,一兩曲。" 酒家曰:

"可有米乎?" 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記下米。

" 噫,並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於不得酒,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學者,忘本逐末,而學不成,何異於是!

譯文:有一個人向釀酒的人家詢問釀酒的方法。酒家說:

“用一斗米,一兩酒麴,再加二斗水,把這些摻和在一起,釀造七天,就成了酒。”這個人很健忘,回家後用二斗水、一兩酒麴摻和在一起,七天之後取出來嘗,(味道)仍然像水一樣。

於是他去責問酒家,說酒家不傳授給他真正的釀酒方法。酒家說:“你只是不按我的方法做罷了。

”那人說:“我按照你說的,用二斗水、一兩曲。”酒家問:

“可有米麼?”那個人低下頭想了想說:“是我忘記放米了。

”唉,連釀酒的原料都忘了,還想得到酒,等到得不到酒,反而去埋怨別人教他的不對。世上求學的人,忘記根本而去追求枝節,導致學業難成,跟這個人有什麼不同呢!

7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求“捨本逐末”這個成語之出處吧,以下古文可供參考。

鑄錢採銅,一歲十萬人不耕……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道在邇而求諸遠。”《後漢書·臧宮傳》:

“捨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 “捨本逐末”這條成語,意思是說拋棄根本,追求枝節,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細微末節。中國古代以耕讀為本,工商為末,所以“捨本逐末”也有捨棄耕讀,從事工商的意思。

所以比喻為捨本逐末。

8樓:匿名使用者

請注意,題目要求的古文如下:

古先聖王之所以導其民者,先務於農。民農非徒為地利也,貴其志也。民農則樸,樸則易用,易用則邊境安,主位尊。

民農則重,重則少私義,少私義則公法立,力專一。民農則其產復,其產復則重徙,重徙則死處而無二慮。捨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

民捨本而事末則其產約,其產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民捨本而事末則好智,好智則多詐,多詐則巧法令,以是為非,以非為是。

——《呂氏春秋·上農》

9樓: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

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

“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

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 何以有君?故有捨本而問末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鍾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

是助王養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撤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用,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

是其為人也,上不臣於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於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

捨本逐末 古以農耕為本,工商為末。謂捨棄農耕,從事工商。拋棄事物的根本,追求枝節。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細枝末節。

翻譯文言文,怎樣翻譯文言文啊?

江水又東,經西陵峽。所謂 三峽 此其一也。山松 言 常聞峽口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 曾無稱有山水之類也。及余來踐躋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疊崿 秀峰,奇構異形,固難以辭敘 林中蕭森 離離蔚蔚 乃在霞氣雲表 仰瞻俯映 彌習 彌佳,流連信宿 11 不覺忘返。目所履歷 12 未嘗有...

關於翻譯文言文,關於翻譯文言文

這麼多 我還是算了 怎麼不化整為零呢?翻個大意吧 先賢教育後人,一要研究歷史,二要勤奮學習。如今動則把講學當作迂腐,把它當作是宋人留下的惡習,殊不知先賢是反對學而不講的,那麼講學又怎麼會成了當今社會的詬病呢?不想翻了,分太少不吸引人 這麼難,才5分啊?這個挺難翻的,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大致意思是 天...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譯文 汝州有乙個土財主,家產很多,但是幾輩子都不識字。有一年,請了一位楚地的先生教他的兒子。這位先生開始教他兒子握筆臨帖。寫一畫,教他說 這是一字 寫兩畫,教他說 這是二字 寫三畫,教他說 這是三字 那孩子便喜形於色地扔下筆跑回家裡,告訴他父親說 孩兒全會了!孩兒全會了!可以不必再麻煩先生,多花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