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翻譯:這兩則文言文
1樓:網友
1.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註釋:(1)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這句話是說,出門辦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貴賓和進行大祭時那樣恭敬嚴肅。
2)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邦,諸侯統治的國家。家,卿大夫統治的封地。
3)事:從事,照著去做。
譯文: 仲弓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
出門辦事如同去接待貴賓,使喚百姓如同去進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認真嚴肅。)自己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做到在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麼;在卿大夫的封地裡也不怨恨什麼。」仲弓說:
我雖然笨,也要照您的話去做。」
2.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為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譯文】樊遲問怎樣才是仁。孔子說:「平常在家規規矩矩,辦事嚴肅認真,待人忠心誠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棄。」
2樓:花溪畔說相思
仲弓詢問仁是什麼。孔子說:「出門見到的每個人都當貴賓一樣對待,使用民力如果對待祭司一樣慎重。
我雖然不聰明,請允許我按照您說的話去做。」
樊遲問什麼是仁。孔子說:「平常在家規規矩矩,辦事嚴肅認真,待人忠心誠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棄。」
第一句中大賓是名詞做動詞,當貴賓一樣對待。大祭一樣的用法。請在這裡是請允許做什麼。
第二句雖之夷狄,雖錶轉折,翻譯為即使,之在這裡是動詞,到的意思。
語譯文言文(一)
3樓:名成教育
蘇東坡(蘇軾)很喜歡吃燒豬。他的好友佛印(一位和尚,佛印是法號)住在金山寺的時候,常常做燒豬這道菜,等待蘇東坡來造訪。有一天,做好的燒豬被人偷吃了。
蘇東坡便打趣地作了一首小詩:「遠公沽酒飲陶潛,佛印燒豬待子瞻。採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為誰甜。
注一)蘇東坡很喜歡吃豬肉。在黃岡的時候,曾經作過一首關於吃豬肉的詩:「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
一、意思是:東晉時慧遠和尚買酒請陶潛(陶淵明)飲,現在佛印和尚做燒豬等待蘇軾(子瞻是蘇軾自己的字)。蜜蜂從百花採集到花蜜,辛辛苦苦不知道為了誰享受甜美。
蘇軾用人們竊取了蜜蜂辛勞的成果去比喻那偷吃燒豬的人竊取了佛印辛勞的成果。) 二、意思是:黃州出產很好的豬肉,**也很便宜。
富有的人不屑去吃,貧窮的人卻不懂得烹調。用慢火細細地煮,不要下太多水。火候足夠的時候它自然美味。
每天起床的時候吃一碗,我就覺得飽足自得,請你不要管。 後記: 1.
這篇很有趣...但奇怪的是一位和尚竟然擅長做燒豬...汗!) 2. 慢了 susanlau 一步!
但也無所謂了,反正大意是一樣的。
大文豪蘇東坡喜歡吃燒豬肉。
他的朋友佛印在金山寺居住時。
常常做燒豬肉。
等蘇前來品嚐。 有一天。
佛印的豬肉被人偷吃了。
蘇東坡便作了一首小詩戲謔 : "遠公沽酒飲陶潛。
佛印燒豬待子瞻 採得百花成蜜後。
不知辛苦為誰甜" (古時陶淵明的朋友高僧慧遠買酒給他喝。
現在佛印燒豬肉給我蘇東坡吃。 這次肉是吃不到了。
好像蜜蜂辛苦採蜜。
後來卻不是自己享用) 蘇東坡一向喜歡吃豬肉。
他在黃州居住時。
曾經為此寫過一首小詩: "黃州好豬肉。
價賤如糞土。
富者不肯吃。
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
火候足時他自美。
每日起來打一碗。
飽得自家君莫管" (黃州這裡豬肉最好。
價錢很便宜。
富人不屑吃。
窮人卻不懂得烹調。 其實只要用慢火。
放一點點水。
煮夠了火候。
便很好吃。每天吃一碗。
十分飽足。這種享受人家是不知道的) 這就是大文豪蘇東坡詼諧的一面了。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譯文 汝州有乙個土財主,家產很多,但是幾輩子都不識字。有一年,請了一位楚地的先生教他的兒子。這位先生開始教他兒子握筆臨帖。寫一畫,教他說 這是一字 寫兩畫,教他說 這是二字 寫三畫,教他說 這是三字 那孩子便喜形於色地扔下筆跑回家裡,告訴他父親說 孩兒全會了!孩兒全會了!可以不必再麻煩先生,多花學費...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原文是 同姓從宗,閤族屬 異姓主名,治際會。名著而男女有別。其夫屬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屬於子道者,妻皆婦道也。謂弟之妻婦者,是嫂亦可謂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無慎乎?禮記 大傳第十六 參考譯文如下 同姓的人 即 父系時代本氏族裡的人 要依著血系的支分派別,如先分為老大房 老二房 老三房,...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這兩句都出自 後漢書 範公升傳 後漢書卷三十六 鄭範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 問題中那第一句有刪減,這裡把刪減過後的翻譯和全句翻譯都放上。問題中句 刪減 譯文 使 和百姓陷於水火之中,不是國家的人 都不像是這個國家保護的人 這樣下去,青州和徐州的盜寇就像在帷帳裡一樣。問題中的這句其實不全,為方便理解下附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