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充芷藍
道就是道理、事理、方向的意思。得道之人就是指懂得所有道理,大徹大悟,具有大智慧的人。或者說某個領域修行達到非凡的境界,有很高本領的人。
得道的人不需要藉助任何外界的事物,也一樣活得很充實。他不僅能與自己隱衡廳為伴,也能與萬物為伴;他外在看灶隱上去是孤攔洞獨的,而內在實是與萬物同一體;他沒有任何慾望,從不努力奮鬥;他從不認為自己很重要,從不顯示自己;他能承受別人給他的是是非非,但心裡沒有任何是非。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的道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譯文]釋義: 道:道義;寡:少。
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違背正義,必陷於孤立。
我們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來表示:合乎正義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援與幫助,違背正義的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在這裡,我們把「道」理解為「正義」.
那麼,什麼叫「正義」?《現代漢語詞典》中說:「正義」是指「公正的、有利於人民的道理」.
這是富於現代氣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義一脈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乙個著名論斷。《孟子·公孫丑下》中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這裡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對的意思。
這段話是說,對得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對失道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就連親戚都會反對他;幫助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的人都會順從他。拿全天下都順從的力量,來攻打連親戚都反對的人,要麼不戰,一戰必勝。
孟子在這裡說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個人,而是指一國之君。一國之君既是戰爭的總指揮,也是政治上的領袖。孟子通過論述戰爭勝負的問題,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觀點,然而在孟子看來,「民心向背」對於戰爭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對於政治也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孟子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說,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謂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援、擁護和幫助。
所謂的「得天下」,是指通過施行仁政來「王天下」,而不是單靠武力來爭奪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悅誠服,自動來歸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來,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
因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麼,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關愛和保護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們聚積起來,人民所厭惡的,不要強加給他們。
人民所希望的是什麼呢,當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認為,這是行仁政的根本著眼點。做到了這一點,然後民心歸服、天下歸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戰必勝矣」的主要原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3樓:你是我的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麼意思?看完你們知道了嗎。
4樓:顏炎愛
孔孟之道,也就是儒家所說的仁,也是道義的意思。
5樓:網友
儒家學說所提倡的 仁政。
道可,道非,常,道出處
6樓:多比小精靈的腦洞世界
道可道,非常道」最早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的第一章。這句話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個字,但卻具有非常濃厚的哲學意味,以及獨特的模糊色彩。自古以來,人們對這句話的解釋也是眾說紛紜,數不勝數。
不過從大的分類上,這句話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去進行不同的理解。
一、道可道,非常道。
這是大家最常見到的一種。在這句中的「道」是什麼呢意思呢?其實,這裡的道指的是天地間最原始、最本質的東西,它一直存在於我們生活中,但卻很難用言語來形象闡明。
因為真正的道是不可言說的,能夠說出來的也不是真正的道。而如果能夠把所謂的道說得很清楚,其實在說的過程中就已經脫離了道的本質。因此,在這裡,所謂的「道」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一種東西。
就像《道德經》雖然滿篇文字都在說「道」,但那些文字卻都代表不了真正的道。
二、道,可道,非常道。
這是這句話的第二種斷句,不過這樣一斷句,意思又有所不同。這句話指的是,所謂的「道」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可以慎握用我們的言語論說的「常道」,還有一種是無法用言論表達的「非常道」。也就是說,我們在生活中所能體會感悟到的,只是在寬仔慶萬千道中最基礎的一小部分,而在這之外,還存在著大量完全超出我們人類的認識範圍,無法想象也無法體驗的「非常道」。
三、道可,道非,常道。
這是這句話的第三種斷句。這樣一斷句,又有了新的意味。這句話的意思是,道是十分包容的,好也是道,壞也是道:
對也是道,甚至錯也是道,這些組合在一起,就是常道。具體解釋而言,大概就是說,世界上原本是沒有好壞的,好與壞,對與錯只是我們人類主觀下的定義。真正的道並不能為人類戚廳的主觀所左右,真正的道是客觀的,它強調的是萬物自然生長。
遵循萬物本身的規律,這就是道。
「道可道,非常道」「反者道之動」是什麼意思?
7樓:樹英潭恨蕊
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意思是:可以用言語表達出來的「道」,就不是永恆的「道」;可以用言語來闡釋的「名」,就不是恆久不變的「名」。
道可道的第乙個道是指萬物自然規律,真理。第二個道是指說出來,描述出來的意思;非常道中的道同第乙個道的意思是一樣的。常是指不變的差御,永恆的,真理性的。
整句話的意思是,萬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如果能被描述出來的話,就算不上永恆的真理了。這句卜慶槐話反映了老子的處世哲學,有「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化」的意思。
再簡單的說就是:奧妙與規律是不能簡單說清楚的,能夠明白這規律,但需要思考。
反者道之動。
反:相反,相對。
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規律,也是老子辯證法的靈魂。矛盾是事物客觀存在的普遍現象,矛盾的雙方各以和它對立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型友提,雙方共處一統一體中。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向其相反的方面轉化,否定的否定乃是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性。
「善建者行成其久遠」什麼意思
意思是 守 復誠者實,為公者制益,求變者通為前提才能走的更遠。出自 老子的 道德經 第五十四章裡寫到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白話譯文 善於建設房子的,其房子不會因根基不牢而倒塌 善於抱持某東西的人,抱持住了就不讓其脫離自己。善建者行啟示 善於有所建樹的人 就是成功者 一般人是沒有辦法去拔動他的根基...
不知救吾命者腳也什麼意思?
我不知道是我的腳救了我的命。摘自 一世玉言 節選告慶 呂后悔說 我還是態和恨它的小腳,但誇耀它的長角。不知道如何拯救我的生命的人有他們的腳 失去我生命的人也有他們的角!鹿非常後悔 我也討厭我的腳太小,但讚揚我的角太長。我不知道是腳救了我的命,但我最信任和最愛的角失去帆友盯了我的生命。故事是美麗的東西...
此乃人窺造化之巧者也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翻譯如下。此乃人窺造化之巧者也的凳搭戚意思是這是人窺探了造物主的奧妙。這是棗陵枝缺本草綱目裡面的一句話,是李時珍所編寫的一本書。本草綱目 版本頗多,除國外各種全譯或節譯本外,國內現存約七十二種,大致可分為 一祖三系 即祖本 金陵本 攝元堂本 及江西本 錢本 張本三個系統。江西本系統,主要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