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常同,字子正這篇文言文,“翻譯常同,字子正”出自哪首詩詞?全文是什麼?

2021-05-26 05:13:15 字數 6199 閱讀 7220

1樓:璇情記憶

常同,字子正,邛州臨邛人,紹聖御史安民之子也。登政和八年進士第。靖康初,除大理司直,以敵難不赴,闢元帥府主管機宜文字,尋除太常博士。

高宗南渡,闢浙帥機幕。建炎四年,詔:“故監察御史常安民、左司諫江公望,抗節剛直,觸怒權臣,擯斥至死。今其子孫不能自振,朕甚憫之。”召同至行在,至則為大宗丞。

紹興元年,乞郡,得柳州。三年,召還,首論朋黨之禍:“自元豐新法之行,始分黨與,邪正相攻五十年。

章惇唱於紹聖之初,蔡京和於崇寧之後,元祐臣僚,竄逐貶死,上下蔽蒙,豢成夷虜之禍。今國步艱難,而分朋締交、背公死黨者,固自若也。恩歸私門,不知朝廷之尊;重報私怨,寧復公議之顧。

臣以為欲破朋黨,先明是非,欲明是非,先辨邪正,則公道開而奸邪息矣。”上曰:“朋黨亦難破。

”同對:“朋黨之結,蓋緣邪正不分,但觀其言行之實,察其朋附之私,則邪正分而朋黨破矣。”上曰:

“君子小人皆有黨。”同又對曰:“君子之黨,協心濟國;小人之黨,挾私害公。

為黨則同,而所以為黨則異。且如元祐臣僚,中遭讒謗,竄殛流死,而後禍亂成。今在朝之士,猶謂元祐之政不可行,元祐子孫不可用。

”上曰:“聞有此論。”同對以:

“禍亂未成,元祐臣僚固不能以自明。今可謂是非定矣,尚猶如此,蓋今日士大夫猶宗京、黼等傾邪不正之論。朋黨如此,公論何自而出?

願陛下始終主張善類,勿為小人所惑。”

又奏:“自古禁旅所寄,必參錯相制。漢有南北軍,周勃用南軍入北軍以安劉氏,唐李晟亦用神策軍以復京師,是其效也。

今國家所仗,惟劉光世、韓世忠、張俊三將之兵耳。陛下且無心腹禁旅,可備緩急,頃者苗、劉之變,亦可鑑矣。”除殿中侍御史。

時韓世忠屯鎮江,劉光世屯建康,以私忿欲交兵。同奏:“光世等不思待遇之恩,而驕狠尚氣,無所忌憚,一旦有急,其能相為脣齒乎?

望分是非,正國典。昔漢諸侯王有過,猶責師傅,今兩軍幕屬贊畫無狀,乞先黜責。”上以章示兩軍。

呂頤浩再相,同論其十事,且曰:“陛下未欲遽罷頤浩者,豈非以其有復辟之功乎?臣謂功出眾人,非一頤浩之力。

縱使有功,宰相代天理物,張九齡所謂不以賞功者也。”頤浩罷相。論知樞密院宣撫川陝張浚喪師失地,遂詔浚福州居住。

同與辛炳在臺同好惡,上皆重之。

金使李永壽等入見,同言:“先振國威,則和戰常在我;若一意議和,則和戰常在彼。”上因語及武備曰:“今養兵已二十萬。”同奏:“未聞二十萬兵而畏人者也。”

偽齊宿遷令張澤以二千人自拔來歸,泗州守徐宗誠納之,韓世忠以聞。朝論令世忠卻澤等,而械宗誠赴行在。同奏:

“敵雖議和,而兩界人往來未嘗有禁,偽齊尚能置歸受館,立賞以招吾民,今乃卻澤,人心自此離矣。況宗誠起土豪,不用縣官財賦,募兵自養,為國障捍,今因受澤而械之,以沮士氣,非策也。”詔處來歸者於淮南,釋宗誠罪。

四年,除起居郎、中書舍人、史館修撰。先是,同嘗上疏論神、哲二史曰:“章惇、蔡京、蔡卞之徒積惡造謗,痛加誣詆,是非顛倒,循致亂危。

在紹聖時,則章惇取王安石《日錄》私書改修《神宗實錄》;在崇寧後,則蔡京盡焚燬《時政記》、《日曆》,以私意修定《哲宗實錄》。其間所載,悉出一時奸人之論,不可信於後世。恭惟宣仁保佑之德,豈容異辭,而蔡確貪天之功,以為己力,厚誣聖後,收恩私門。

陛下即位之初,嘗下詔明宣仁安社稷大功,令國史院摭實刊修,又復悠悠。望精擇史官,先修《哲宗實錄》,候書成,取《神宗朱墨史》考證修定,庶譭譽是非皆得其實。”上深嘉納。

至是,命同修撰,且諭之曰:“是除以卿家世傳聞多得事實故也。”一日奏事,上愀然曰:

“向昭慈嘗言,宣仁有保佑大功,哲宗自能言之,正為宮中有不得志於宣仁者,因生誣謗。欲辨白其事,須重修《實錄》,具以保立勞效,昭示來世,此朕選卿意也。”同乞以所得聖語宣付史館,仍記於《實錄》卷末。

張俊乞復其田產稅役,令一卒持書瑞昌,而凌悖其令郭彥參,彥參系之獄。後訴於朝,命罷彥參,同並封還二命。俄除集英殿修撰、知衢州,以疾辭,除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

七年秋,以禮部侍郎召還。未數日,除御史中丞。車駕自建康回臨安,同奏:

“旋蹕之初,去淮益遠,宜遣重臣出按兩淮,詢人情利病,察官吏侵擾,縱民耕墾,勿收租稅。數年之後,田野加闢,百姓足而國亦足矣。”乃遣樞密使王庶視師,同乞以此奏付庶,詢究罷行。

又言:“江浙困於月樁錢,民不聊生。”上為減數千緡。

又言:“吳

玠屯師興、利,而西川人力已困。玠頃年嘗講屯田,願聞其積穀幾何,減饋運幾何,趙開、李迨相繼為都漕,先後饋運各幾何,令制、漕、帥司條具以聞,然後按實講究,以紓民力。”又言:

“國家養兵,不為不多,患在於偏聚而不同力,自用而不同心。今韓世忠在楚,張俊在建康,岳飛在江州,吳玠在蜀,相去隔遠,情不相通。今陛下遣樞臣王庶措置邊防,宜令庶會集將帥,諭以國體,協心共議禦敵,常令諸軍相接以常山蛇勢,一意國家,無分彼此,緩急應援,皆有素定之術。

”詔付王庶出示諸將。

同乞郡,除顯謨閣直學士、知湖州。復召,請祠,詔提舉江州太平觀。紹興二十年卒。

2樓:看到我叫我去學習學習學習

瞎bb啥呢?原文用你發,嗯?

“翻譯常同,字子正”出自哪首詩詞?全文是什麼?

3樓:言南絮

“常同,字子正”的意思是:常同的字是子正。這句話出自《列傳·卷一百三十五》原文如下:

常同 張致遠 薛徽言 陳淵 魏矼 潘良貴 呂本中

常同,字子正,邛州臨邛人,紹聖御史安民之子也。登政和八年進士第。靖康初,除大理司直,以敵難不赴,闢元帥府主管機宜文字,尋除太常博士。

高宗南渡,闢浙帥機幕。建炎四年,詔:"故監察御史常安民、左司諫江公望,抗節剛直,觸怒權臣,擯斥至死。今其子孫不能自振,朕甚憫之。"召同至行在,至則為大宗丞。

紹興元年,乞郡,得柳州。三年,召還,首論朋黨之禍:"自元豐新法之行,始分黨與,邪正相攻五十年。

章惇唱於紹聖之初,蔡京和於崇寧之後,元祐臣僚,竄逐貶死,上下蔽蒙,豢成夷虜之禍。今國步艱難,而分朋締交、背公死黨者,固自若也。恩歸私門,不知朝廷之尊;重報私怨,寧復公議之顧。

臣以為欲破朋黨,先明是非,欲明是非,先辨邪正,則公道開而奸邪息矣。"上曰:"朋黨亦難破。

"同對:"朋黨之結,蓋緣邪正不分,但觀其言行之實,察其朋附之私,則邪正分而朋黨破矣。"上曰:

"君子小人皆有黨。"同又對曰:"君子之黨,協心濟國;小人之黨,挾私害公。

為黨則同,而所以為黨則異。且如元祐臣僚,中遭讒謗,竄殛流死,而後禍亂成。今在朝之士,猶謂元祐之政不可行,元祐子孫不可用。

"上曰:"聞有此論。"同對以:

"禍亂未成,元祐臣僚固不能以自明。今可謂是非定矣,尚猶如此,蓋今日士大夫猶宗京、黼等傾邪不正之論。朋黨如此,公論何自而出?

願陛下始終主張善類,勿為小人所惑。"

又奏:"自古禁旅所寄,必參錯相制。漢有南北軍,周勃用南軍入北軍以安劉氏,唐李晟亦用神策軍以復京師,是其效也。

今國家所仗,惟劉光世、韓世忠、張俊三將之兵耳。陛下且無心腹禁旅,可備緩急,頃者苗、劉之變,亦可鑑矣。"除殿中侍御史。

時韓世忠屯鎮江,劉光世屯建康,以私忿欲交兵。同奏:"光世等不思待遇之恩,而驕狠尚氣,無所忌憚,一旦有急,其能相為脣齒乎?

望分是非,正國典。昔漢諸侯王有過,猶責師傅,今兩軍幕屬贊畫無狀,乞先黜責。"上以章示兩軍。

呂頤浩再相,同論其十事,且曰:"陛下未欲遽罷頤浩者,豈非以其有復辟之功乎?臣謂功出眾人,非一頤浩之力。

縱使有功,宰相代天理物,張九齡所謂不以賞功者也。"頤浩罷相。論知樞密院宣撫川陝張浚喪師失地,遂詔浚福州居住。

同與辛炳在臺同好惡,上皆重之。

金使李永壽等入見,同言:"先振國威,則和戰常在我;若一意議和,則和戰常在彼。"上因語及武備曰:"今養兵已二十萬。"同奏:"未聞二十萬兵而畏人者也。"

偽齊宿遷令張澤以二千人自拔來歸,泗州守徐宗誠納之,韓世忠以聞。朝論令世忠卻澤等,而械宗誠赴行在。同奏:

"敵雖議和,而兩界人往來未嘗有禁,偽齊尚能置歸受館,立賞以招吾民,今乃卻澤,人心自此離矣。況宗誠起土豪,不用縣官財賦,募兵自養,為國障捍,今因受澤而械之,以沮士氣,非策也。"詔處來歸者於淮南,釋宗誠罪。

四年,除起居郎、中書舍人、史館修撰。先是,同嘗上疏論神、哲二史曰:"章惇、蔡京、蔡卞之徒積惡造謗,痛加誣詆,是非顛倒,循致亂危。

在紹聖時,則章惇取王安石《日錄》私書改修《神宗實錄》;在崇寧後,則蔡京盡焚燬《時政記》、《日曆》,以私意修定《哲宗實錄》。其間所載,悉出一時奸人之論,不可信於後世。恭惟宣仁保佑之德,豈容異辭,而蔡確貪天之功,以為己力,厚誣聖後,收恩私門。

陛下即位之初,嘗下詔明宣仁安社稷大功,令國史院摭實刊修,又復悠悠。望精擇史官,先修《哲宗實錄》,候書成,取《神宗朱墨史》考證修定,庶譭譽是非皆得其實。"上深嘉納。

至是,命同修撰,且諭之曰:"是除以卿家世傳聞多得事實故也。"一日奏事,上愀然曰:

"向昭慈嘗言,宣仁有保佑大功,哲宗自能言之,正為宮中有不得志於宣仁者,因生誣謗。欲辨白其事,須重修《實錄》,具以保立勞效,昭示來世,此朕選卿意也。"同乞以所得聖語宣付史館,仍記於《實錄》卷末。

張俊乞復其田產稅役,令一卒持書瑞昌,而凌悖其令郭彥參,彥參系之獄。後訴於朝,命罷彥參,同並封還二命。俄除集英殿修撰、知衢州,以疾辭,除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

七年秋,以禮部侍郎召還。未數日,除御史中丞。車駕自建康回臨安,同奏:

"旋蹕之初,去淮益遠,宜遣重臣出按兩淮,詢人情利病,察官吏侵擾,縱民耕墾,勿收租稅。數年之後,田野加闢,百姓足而國亦足矣。"乃遣樞密使王庶視師,同乞以此奏付庶,詢究罷行。

又言:"江浙困於月樁錢,民不聊生。"上為減數千緡。

又言:"吳玠屯師興、利,而西川人力已困。玠頃年嘗講屯田,願聞其積穀幾何,減饋運幾何,趙開、李迨相繼為都漕,先後饋運各幾何,令制、漕、帥司條具以聞,然後按實講究,以紓民力。

"又言:"國家養兵,不為不多,患在於偏聚而不同力,自用而不同心。今韓世忠在楚,張俊在建康,岳飛在江州,吳玠在蜀,相去隔遠,情不相通。

今陛下遣樞臣王庶措置邊防,宜令庶會集將帥,諭以國體,協心共議禦敵,常令諸軍相接以常山蛇勢,一意國家,無分彼此,緩急應援,皆有素定之術。"詔付王庶出示諸將。

張致遠,字子猷,南劍州沙縣人。宣和三年,中進士第。宰相範宗尹薦其才,召對,擢為樞密院計議官。

建寇範汝為已降,猶懷反側,而招安官謝向、陸棠受賊賂,陰與之通。致遠謁告歸,知其情,還白執政,請鋤其根枿,於是捕響、棠及制置司屬官施宜生付獄。詔參知政事孟庾為福州宣撫使討賊,韓世忠副之,闢致遠為隨軍機宜文字。

賊平,除兩浙轉運判官,改廣東轉運判官。招撫劇盜曾兗等,賊眾悉降。

紹興四年,以監察御史召。未至,除殿中侍御史。時江西帥胡世將請增和買絹折納錢,致遠上疏言:"折納絹錢本欲少寬民力,而比舊增半,是欲乘民之急而厚其斂也。"從之。

金人與劉豫分道入寇,宰相趙鼎勸高宗親征,朝士尚以為疑,白鼎審處。致遠入對,獨贊其決。遷侍御史。

言:"聚財養兵,皆出民力,善理財者,宜固邦本。請罷榷福建鹽,精擇三司使、副,以常平茶鹽合為一官,令計經常,量入為出,先務省節,次及經理。

"詔戶部講究。

五年,除戶部侍郎,進吏部侍郎,尋復為戶部侍郎。言:"陛下欲富國強兵,大有為於天下,願詔大臣力務省節,明禁僣侈,自宮禁始,自朝廷始。

額員可減者減之,司屬可並者並之。使州縣無妄用,歸其餘於監司;監司無妄用,歸其餘於朝廷;朝廷無橫費,日積月聚,惟軍須是慮,中興之業可致也。"除給事中。

譯文:張致遠字子猷,南劍州沙縣人。宣和三年(1121),中進士及第。

宰相範宗尹向朝廷推薦他的才能,召他入對,擢升為樞密院計議官。建州賊寇範汝為投降之後,依然懷有反叛意圖,但招安**謝向、陸棠接受賊寇賄賂,暗中同賊寇相通。張致遠請假回家,瞭解到這些情況,回朝後報告執政,請求剷除其根本,於是將謝向、陸棠及制置司屬官施宜生逮捕交付監獄。

詔令參知政事孟庾任福州宣撫使討伐賊寇,韓世忠為副使,張致遠任隨軍機宜文字。賊寇平定之後,張致遠被任命為兩浙轉運判官,改任廣東轉運判官。招撫勢力強大的盜賊曾袞等人,賊眾全部投降。

紹興四年(1134),朝廷以監察御史的職務召張致遠回朝。沒有到任,又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當時江西將領胡世將請求增加和買折納錢,張致遠上疏說:

“折納絹錢本來是想稍微寬解民力,但如果比原來增加一半,這是想乘民眾危急時加重征斂。”朝廷聽從了他的意見。

金軍同劉豫分路南下入侵,宰相趙鼎勸說高宗親征,朝廷人士存在不少疑慮,報告趙鼎慎重處理。張致遠入朝答對,獨自贊成趙鼎的決定。遷任侍御史。

他說“:聚集錢財供養軍隊,都是出自民眾的力量,善於理財的人,應該鞏固國家的根本。請求罷免福建榷鹽,精心選拔三司使、副使等**,將常平茶鹽合併為一官,讓他經常籌劃,量入為出,先求節省開支,其次是經營管理。

”詔令戶部研究他的建議。

紹興五年(1135),張致遠任戶部侍郎,進為吏部侍郎,不久又任戶部侍郎。他說“:陛下要富國強兵,大有作為於天下,希望詔令大臣力求節省,明令禁止奢侈浪費,從宮中開始,從朝廷開始做起。

**數量能減少的就減少,官府機構可以合併的就合併。使各地州縣不要妄用經費,將剩餘部分上交監司;監司不要妄用,將剩餘部分上交朝廷;朝廷不要鋪張浪費,這樣日積月累,只考慮軍費需要,中興大業就能達到。”被任命為給事中。

文言文中藉字常翻譯為什麼,文言文《項藉》的翻譯

映雪紫夜 藉j 動 踩 踐踏。赤壁之戰 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動 欺負 欺凌。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 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矣。ji 名 草墊子。楚辭 九歌 東皇太一 蕙餚蒸兮蘭藉。動 墊。赤壁賦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動 憑藉 依靠。過秦論 是以陳涉不用...

求這篇文言文翻譯急,求這篇文言文的翻譯及答案 急急急!!!!

原文 程子曰 孟子之論王道,不過如此,可謂實矣。又曰 孔子之時,周室雖微,天下猶知尊周之為義,故 春秋 以尊週為本。至孟子時,七國爭雄,天下不復知有周,而生民之塗炭已極。當是時,諸侯能行王道,則可以王矣,此孟子所以勸齊梁之君也。蓋王者,天下之義主也,聖賢亦何心哉?視天命之改與未改耳。朱熹 孟子集注 ...

愛民如子文言文翻譯,求一句文言文的翻譯

新唐書 循吏傳 出自唐代孫樵。原文 何易於,不詳何所人及何以進。為益昌令。縣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樸常乘春與賓屬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纖。易於身引舟。樸驚問狀,易於曰 方春,百姓耕且蠶,惟令不事,可任勞。樸愧,與賓客疾驅去。譯文 何易於,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人和通過什麼途徑做官的。他擔任益昌縣令。益昌離州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