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的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對於今天構建和諧社會有何啟示

2021-03-20 06:04:01 字數 4474 閱讀 3909

1樓:知道de太多

孔子「仁」的學說的主要內容:孔子首先把仁作為儒家最高道德規範,提出以仁為核心的一套學說。仁的內容包涵甚廣,其核心是愛人。

仁字從人從二,也就是人們互存、互助、互愛的意思,故其基本涵義是指對他人的尊重和友愛。

仁的現實意義:儒家以「仁愛」為核心的倫理價值觀重視個人對家庭、社會、國家和民族的責任義務,把個人價值置於社會價值之中,重視整體、社會、民族的利益,提倡群體和諧,強調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提倡國家民族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社會優先於個人,主張個人與社會協調發展,並以對社會、國家貢獻的大小來衡量個人價值的高低。這種倫理價值觀具有應對西方極端個人主義的積極因素,並對東亞地區的現代化起到了促進作用。

社會實踐表明,個人主義發展到極端,就會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地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造**際關係緊張,產生各種嚴重社會問題。儒家的「愛人」作為「仁」的內涵和體現,具有普遍的價值。它主張人們從內心深處去關心、愛護和幫助他人,為社會大眾服務,而不是把個人凌駕於他人和社會之上。

這種價值觀在當今社會仍具有重要意義,應大力推廣。

孔子的仁學思想,對於構建和諧社會有什麼借鑑意義

2樓:史地小組會長

儒家仁學思想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在中國的歷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大力倡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儒家仁學思想對社會成員的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調節人際關係、增強家庭親情以及對當政者推行「仁政」、「德治」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仁者,愛人」,仁學中講求愛人,這是目的。愛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一點的,首先,你必須是一位「仁者」。怎麼成為一位仁者, 「為仁由己」,注重公民自身道德文化素質與思想品行的修養。

每個人都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素質修養,遵照社會基本的道德規範,不逾越規範相對應的準則,努力從善,身體力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塑造出良好的個人道德,從而形成良好的社會生活秩序。在自身道德修養提公升的基礎與前提下,我們的言行、思想覺悟有所規範。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每個人都以禮相待,至誠至性,社會人際關係融洽,天下一片和平景象。

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規範社會成員的行為,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第一步,也是及為關鍵與基礎的一步。

3樓:公路拉力賽

例如,我們現在提倡要「尊重他人」、「五講四美」、「精神文明」等等,如果不把它和長久影響中國社會的倫理思想體系聯絡起來,那怎麼能讓它有個根基呢?「尊重他人」(「愛他人」)這樣的道德觀念正是和儒家的「仁學」相聯絡的。如果我們拋棄了孔子的「仁學」理論,天天批判「仁政」,鼓吹「己所不欲要施於人」,提倡什麼「與人奮鬥其樂無窮」,那麼你能真止地「尊重他人」嗎?

你能真正地愛護別人嗎?所以任何對人們的社會規範的具體要求它都必須有—套倫理學理論作支撐,而這套倫理學理論又是內傳統積累而成的。

這裡不能全面的討淪儒家的倫理問題,它無疑有許多方面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但它的核心內容「愛人」思想無論如何是我們今天仍應繼承和發揮的。照我看,孔子把「仁」解釋為「愛人」,是基於「親親」思想,《中庸》引孔子的話說:「仁音,人也,親親為大。

」《論語。學而》:「有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愛人」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從愛自己的親人出發,是愛人的基礎,但是「為仁」不是僅止在「親親」上,而必須「推已及人」,要作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要作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得把「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的「忠恕之道」作為「為仁」的準則。

如果要把「仁」(「仁政」)推廣到整個社會,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克已復禮曰仁,—日克已復禮,大下歸仁。為仁由已,而由人乎!

」我認為,對「克己復禮」的解釋常有誤。(我自已過去的解釋也不正確。)對「克己復禮」的解釋,往往把「克己」與「復禮」解釋為平列的兩個相對的方面,我認為這不合孔子的思想。

所謂「克己復禮」是說,在「克己」基礎上的「復禮」才叫「仁」。

「仁」是人作人的內在品質,「克己」是要靠人對自身內在品質(即「愛人」的品德)的自覺:「禮」是人的行為的外在的禮儀規範,它的作用是為了調節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禮之用,和為貴」。要人們遵守禮儀規範必須是自覺的才有意義,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說: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對「仁」和「禮」的關係,孔子有非常明確的說法:「人而不仁如禮何?

人而不仁如樂何?」「禮雲禮雲,玉帛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乎哉!

」因此,我們可以說,孔子認為「克己」(求仁)是要靠自己的內在自覺性。有了「求仁」的內在自覺性,「我欲仁,斯仁至矣」,並實踐於日用倫常之中,這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了。「極高明」要求我們尋求倫理體系中的終極理念,「道中庸」要求我們把它實踐於平常生活之中,而「道中庸」和「極高明」是分不開的。

哪怕是尋求最低限度的倫理觀念的「認同」,也是和某種倫理體系的終極理念有著密切的聯絡的。如果說,孔子的「仁學」充分討論了「仁」和「人」(人道)的關係,還沒有來得及去充分討論「仁」與「天」(天道)的關係,那麼孟子在後一方面發揮了孔子的思想,如他說:「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天矣。

」人心本仁,與「天心」本是相通的。對此朱烹說得更明白,他說:「天地以生物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乎天地之心以為心者也,故語心之德雖其總攝貫通無所不備,然一言以蔽之,則曰仁而己矣。」

此則從「天心」本「仁」,而說「人心」也不能不「仁」,「人心」與「天心」實是相貫通的,因此儒家的倫理學說實是建立在一道德形上學之上,故《中庸》說:「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儒家這一「天人合一」思想無疑有其特殊的倫理意義,而貢獻於人類社會。

但是,如果我們把曾經支援中國兩千多年有關作人的道理的「仁學」(「仁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作為反動思想批判掉了,那麼我們的社會如何不混亂,如何還能不發生「精神危機」呢?從這裡看,對待傳統的倫理思想,我們只能繼承它、發展它,使之適合現今社會生活之要求,決不能拋棄它,而另外建立與之對立的「鬥爭哲學」。當然,在我們繼承「傳統」的同時,不僅應使「傳統」得到發展與更新,要「日日新,又日新」(這也是中國的傳統),而且還應充分吸收一切適應我們社會發展要求的其他民族的倫理美德。

4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不能全面的討淪儒家的倫理問題,它無疑有許多方面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但它的我給你說吧,參考:《七哀詩》 曹植·魏晉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

借問嘆者誰,...

核心內容「愛人」思想無論如何是我們今天仍應繼承和發揮的。照我看,孔子把「仁」解釋為「愛人」,是基於「親親」思想,《中庸》引孔子的話說:「仁音,人也,親親為大。」

《論語。學而》:「有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愛人」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從愛自己的親人出發,是愛人的基礎,但是「為仁」不是僅止在「親親」上,而必須「推已及人」,要作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要作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得把「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的「忠恕之道」作為「為仁」的準則。

如果要把「仁」(「仁政」)推廣到整個社會,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克已復禮曰仁,—日克已復禮,大下歸仁。為仁由已,而由人乎!

」我認為,對「克己復禮」的解釋常有誤。(我自已過去的解釋也不正確。)對「克己復禮」的解釋,往往把「克己」與「復禮」解釋為平列的兩個相對的方面,我認為這不合孔子的思想。

所謂「克己復禮」是說,在「克己」基礎上的「復禮」才叫「仁」。

「仁」是人作人的內在品質,「克己」是要靠人對自身內在品質(即「愛人」的品德)的自覺:「禮」是人的行為的外在的禮儀規範,它的作用是為了調節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禮之用,和為貴」。要人們遵守禮儀規範必須是自覺的才有意義,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說: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對「仁」和「禮」的關係,孔子有非常明確的說法:「人而不仁如禮何?

人而不仁如樂何?」「禮雲禮雲,玉帛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乎哉!

」因此,我們可以說,孔子認為「克己」(求仁)是要靠自己的內在自覺性。有了「求仁」的內在自覺性,「我欲仁,斯仁至矣」,並實踐於日用倫常之中,這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了。「極高明」要求我們尋求倫理體系中的終極理念,「道中庸」要求我們把它實踐於平常生活之中,而「道中庸」和「極高明」是分不開的。

哪怕是尋求最低限度的倫理觀念的「認同」,也是和某種倫理體系的終極理念有著密切的聯絡的。如果說,孔子的「仁學」充分討論了「仁」和「人」(人道)的關係,還沒有來得及去充分討論「仁」與「天」(天道)的關係,那麼孟子在後一方面發揮了孔子的思想,如他說:「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天矣。

」人心本仁,與「天心」本是相通的。對此朱烹說得更明白,他說:「天地以生物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乎天地之心以為心者也,故語心之德雖其總攝貫通無所不備,然一言以蔽之,則曰仁而己矣。」

此則從「天心」本「仁」,而說「人心」也不能不「仁」,「人心」與「天心」實是相貫通的,因此儒家的倫理學說實是建立在一道德形上學之上,故《中庸》說:「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儒家這一「天人合一」思想無疑有其特殊的倫理意義,而貢獻於人類社會。

但是,如果我們把曾經支援中國兩千多年有關作人的道理的「仁學」(「仁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作為反動思想批判掉了,那麼我們的社會如何不混亂,如何還能不發生「精神危機」呢?從這裡看,對待傳統的倫理思想,我們只能繼承它、發展它,使之適合現今社會生活之要求,決不能拋棄它,而另外建立與之對立的「鬥爭哲學」。當然,在我們繼承「傳統」的同時,不僅應使「傳統」得到發展與更新,要「日日新,又日新」(這也是中國的傳統),而且還應充分吸收一切適應我們社會發展要求的其他民族的倫理美德。

收起傷逝4ph 2014-07-04

簡述孔子仁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孔子仁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019 隨州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 他提出 仁者愛人 在政治上主張以德治國,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體察民意。這體現出人本思想。孔子的思想主要是禮和仁。禮只要是下對上,如子對父,臣對君王,都要有必要的禮儀和尊敬之心。仁則是上對下,如君王要善待臣子和百姓。1 實事求是 孔子 仁 學思想的實事求是精神,孔...

《孔子》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孔子遊春》這篇課文的簡要內容是什麼?

孔子 一文是根據 史記 孔子世家 及相關資料編寫的,簡要地對孔子作了一些介紹,文章按照 總起分述 的思路,先介紹了孔子的生平概況,再具體地講了孔子有代表性的幾件事情。通過對孔子語言行為 神態心理描寫,充分體現了孔子厭惡偷盜 敢於自省 勤奮讀書等方面的品德。孔子 一文按照 總起 分述 的思路,可分為兩...

簡述細胞學說主要觀點,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

細胞通過 產生新細胞的。細胞學說論證了整個生物界在結構上的統一性,以及在進化上的共同起源。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這一學說的建立推動了生物學的發展,並為辯證唯物論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學依據。革命導師恩格斯曾把細胞學說與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等並譽為19 世紀最重大的自然科學發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