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憎之至變文言文翻譯劃分

2025-07-22 14:15:08 字數 2417 閱讀 4967

愛與憎翻譯成古文怎麼說?

1樓:

1、「愛」和「憎」在古代漢語中也稱愛、憎。如:「而知其惡,而知其善。

《禮記-曲禮》) 君子自,仁之至也。(《法言》)共叔段,欲立之。(《左傳·隱公元年》)父母之子也,則為之計深遠。

戰國策》)停車坐楓林晚。(杜牧《山行》)盜主人。(《國語·晉語》)秦甚憎齊。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2、「愛與憎」一併使用,古文中用「愛憎」或「憎愛」。如:

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前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至變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太史公曰:甚哉愛憎之時!(《史記-佞幸列傳》)

業因勢而抵陒,稱朱博,毀師丹,愛憎之議可不畏哉!(《漢書-杜周傳》)

袁)滂獨中立於朝,故愛憎不及焉。(《三國志-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瓘性猜惡,賞罰皆以愛憎。(《魏書-列傳第八十七》)

故曰:「不在逆順,以義為斷;不在憎愛,以道為貴。」《後漢書-文苑列傳-劉梁傳》

況其奸心素篤,而憎愛移易哉?(《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真度諸子既多,其母非一,同產相朋,因有憎愛。(《北史-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七-薛安都傳》)

鐵木迭兒為右丞相,以憎愛進退百官。(《元史-卷一百七十六-列傳第六十三-韓若愚傳》)

3、因「憐」有愛的意思,故「憎愛」也說「憎憐」。例如:迎知喜惡,默測憎憐。(柳宗元 《乞巧文》)

4、愛、憎的近義詞分別是喜、惡,古文中有用「喜惡」「愛惡」表達「愛憎」之意的例子。如:

迎知喜惡,默測憎憐。(柳宗元《乞巧文》)

於是愛惡相攻,互相謗告。(《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

文言文改惡從善的譯文

2樓:明日兩茫茫

改惡從善gǎi è cóng shàn[釋義] 改去壞的、錯誤的;向好的、正確的方向轉化。指不做壞事;重新做人。表示壞人或罪犯經過教育改造;有了明顯的悔改表現。

語出] 張南莊《何典》:「既肯改惡從善;也不與你一般樣見識。」

正音] 惡;不能讀作「wù」;從;不能讀作「chó」。

辨形] 從;不能寫作「重」。

近義] 改過遷善 改邪歸正 棄暗投明[反義] 負隅頑抗 頑固不化 死不改悔[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我們抗日軍隊痛恨那些堅持作惡的人;也歡迎~的人。

查《受憎至變》古文翻繹

3樓:淺奈櫻雪

語出自《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原文如下:

昔者彌子瑕見愛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至刖。既而彌子之母病,人聞,往夜告之,彌子矯駕君車而出。

君聞之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而犯刖罪!」與君遊果園,彌子食桃而甘,不盡而奉君。

君曰:「愛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彌子色衰而愛弛,得罪於君。

君曰:「是嘗矯駕吾車,又嘗食我以其餘桃。」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前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至變也。

故有愛於主,則知當而加親;見憎於主,則罪當而加疏。故諫說之士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後說之矣。

夫龍之為蟲也,可擾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人有嬰之,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之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譯文:從前彌子瑕被衛國君主寵愛。按照衛國的法律,偷駕君車的人要判斷足的罪。不久,彌子瑕的母親病了,有人知道這件事,就連夜通知他,彌子瑕就詐稱主的命令駕著君主的車子出去了。

君主聽到這件事反而讚美他說:「多孝順啊,為了母親的病竟願犯下斷足的懲罰!」彌子瑕和衛君到果園去玩,彌子瑕吃到乙個甜桃子,沒吃完就獻給衛君。

衛君說:「真愛我啊,自己不吃卻想著我!」等到彌子瑕容色衰退,衛君對他的寵愛也疏淡了,後來得罪了衛君。

衛君說:「這個人曾經詐稱我的命令駕我的車,還曾經把咬剩下的桃子給我吃。」彌子瑕的德行和當初一樣沒有改變,以前所以被認為孝順而後來被治罪的原因,是由於衛君對他的愛憎有了極大的改變。

所以說,被君主寵愛時就認為他聰明能幹,愈加親近。被君主憎惡了,就認為他罪有應得,就愈加疏遠。因此,勸諫遊說的人,不能不調查君主的愛憎態度之後再遊說他。

龍屬於蟲類,可以馴養、遊戲、騎它。然而他喉嚨下端有一尺長的倒鱗,人要觸動它的倒鱗,一定會被它傷害。君主也有倒鱗,遊說的人能不觸犯君主的倒鱗,就差不多算得上善於遊說的了。

文言文翻譯啊文言文翻譯啊!!

原文 景德二年春,表請歸洛。陛辭日,肩輿至東園門,命二子掖以公升殿,因言 遠人請和,弭兵省財,古今上策,惟願陛下以百姓為念。上嘉納之,因遷從簡太子洗馬,知簡奉禮郎。蒙正至洛,有園亭花木,日與親舊宴會,子孫環列,迭奉壽觴,怡然自得。大中祥符而後,上朝永熙陵,封泰山,祠后土,過洛,兩幸其第,錫賚有加。上...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譯文 汝州有乙個土財主,家產很多,但是幾輩子都不識字。有一年,請了一位楚地的先生教他的兒子。這位先生開始教他兒子握筆臨帖。寫一畫,教他說 這是一字 寫兩畫,教他說 這是二字 寫三畫,教他說 這是三字 那孩子便喜形於色地扔下筆跑回家裡,告訴他父親說 孩兒全會了!孩兒全會了!可以不必再麻煩先生,多花學費...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原文是 同姓從宗,閤族屬 異姓主名,治際會。名著而男女有別。其夫屬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屬於子道者,妻皆婦道也。謂弟之妻婦者,是嫂亦可謂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無慎乎?禮記 大傳第十六 參考譯文如下 同姓的人 即 父系時代本氏族裡的人 要依著血系的支分派別,如先分為老大房 老二房 老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