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大學節選原文及翻譯
1樓:天府
禮記大學節選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譯文】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穫。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
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禮記二則原文及翻譯註釋
2樓:齊通
《禮記二則》原文、咐配慎註釋及翻譯
雖有嘉餚(1)
實踐出真知。
原文】雖有嘉餚(2),弗食,不知其旨也(3)。雖有至道(4),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5)。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6)其此之謂乎!
註釋】本節選自《學禮》。②餚:帶骨頭的肉。
3)旨:甘美的味道。④至道:
好到極點的道理。(5)困:不通。
6)自反:反躬自省。(7)強(qiang):
勉勵。(8)學(xiao)學半:意思是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
譯文】雖然有美味的內食,但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
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賣巖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說命》說:
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話說的餓就是這個道理。
知不足,衡敬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兌名》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2、翻譯:雖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然後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然後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後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育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尚書·兌命》說:
教別人佔自己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禮記的文言文及解釋,禮記一則文言文
禮記一則文言文 原文 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 教學相長也。翻譯 即使有美味的佳餚,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在學習之後就會知道自己的...
初二文言文自傳,初二文言文自傳
男孩 悠悠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因讀陳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獨創然而泣下 句,感時之好,因以 悠 為號焉!悠悠生五年,於村中玩耍,忽一人至,謂其父曰 此女聰慧,若未見 詩 書 惜矣 言乞不見。其父大驚,遂送私塾知詩書矣 復豆蔻年華,入中學,師皆愛之。然一日,悠於課堂酣睡,師指之曰 何于吾課堂酣睡...
21文言文二則翻譯,語譯文言文 一
請翻譯 這兩則文言文 .仲弓問仁。子曰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 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註釋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這句話是說,出門辦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貴賓和進行大祭時那樣恭敬嚴肅。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邦,諸侯統治的國家。家,卿大夫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