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禮是什麼意思
1樓:98聊教育
及笄是指古代女子長到15歲時,將頭髮紮起來,帶簪子的一種儀式,說明女子已經到了可以結婚的年齡。
及笄指女子到了可以許配或出嫁的年齡,笄,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古語年齡:總角:幼年的兒童,頭髮上綰成小髻髻。
垂髫:也指兒童幼年。古時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髮下垂,所以「垂髫」代稱兒童的幼年。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齡段,文學作品中的豆蔻:詩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為十三四歲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這個比喻十分確切生動。
及笄: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
束髮: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束髮一般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
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還要舉行大禮。
古代女子成年行什麼禮 笄禮?
2樓:匿名使用者
女子行笄禮的年齡要早於男子。
禮記·內則》說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十五歲在女子為「及笄」之年,已經成年可以出嫁了。
儀禮·士昏禮》說:「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女子到了十五歲就可以出嫁了,但之前要先給她舉行笄禮,並像男子一樣也給她取個字。
如果十五歲還沒有許嫁呢?鄭玄說:「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嫁不出去的姑娘,最遲二十歲也要行笄禮的。
笄是一種盤頭髮用的簪子。所謂笄禮,就是將頭髮挽起來,用笄簪上。
在古代,無論男女,幼年時的頭髮都是自然披散的,最多也只是紮成兩束垂在腦後,稱「總角」。成年之後,頭髮就要精心收拾了。男子加冠,女子加笄。
但由於重男輕女的緣故,有關笄禮記載比較少見,舉行時也遠不如冠禮隆重。
在朱子的《家禮》中,記載了一般人家的笄禮儀式:女子於許嫁之後由母親主持笄禮。提前三天通知賓客,提前一天登門邀請行笄禮的主賓。
行禮之日,主婦恭迎女賓入堂,並請主賓為女孩加笄。然後是換衣、祭酒、用字,最後是父親帶去祠堂拜祖先,與長輩見禮,宴請賓客。
全部程式與男子的冠禮相比,少了三加,也沒有與地方長官和鄉紳見面的內容。這是因為女子成年以後的社會活動和社會責任有別於男子,她的主要活動範圍都被限制在室內的緣故。所以女子婚後就有了乙個別稱叫「內子」。
知禮懂禮習禮用禮是什麼意思
知禮 知道什麼是禮節。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46465 懂禮 深刻領會禮節的意義和具體使用範圍。習禮 學習如何使用禮節 如何不失禮 如何看懂別人對你施予的禮節。用禮 在實際生活中,具體使用禮節。東漢許慎的 說文解字 對 禮 字的解釋是這...
「伴手禮」是什麼意思,伴手禮是什麼意思啊?
伴禮 的意思。伴手禮是出門到外地時,為親友買的禮物,一般是當地的特產 紀念品等。伴手 是伴人送 手禮,也就是古人 伴禮 的意思。以往的華人社會為農業社會,人情味濃厚,凡出外或是回鄉,為表關懷與禮數,都會攜帶隨手 的小禮物送給親友。這些隨手的伴手禮並不是價值不菲的名貴產品,而是代表著人與人之間情 感的...
八禮四儀具體包括什麼,八禮四儀是什麼意思?
江蘇省 八來禮源四儀 中,八禮 指 儀表之禮 儀式之禮 言談之禮 待人之禮 行走之禮 觀賞之禮 遊覽之禮 餐飲之禮 四儀 指入學儀式 7歲 成長儀式 10歲 青春儀式 14歲 儀式 18歲 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學生文明禮儀日常行為表現情況將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作為評優評獎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