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斷句停頓規則是什麼?
1樓:北哥愛教育
停頓規則就是符合古代人的表達方式,把同乙個意思的字或者詞放在一起讀,中間停頓,如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滛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翻譯: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激陵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明渣戚。
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此文出自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一、句首語助詞、關聯詞。
後面應有停頓。文言文中有一些虛詞。
放在句子的開頭,強調語氣或領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蓋故惟等,誦讀應稍加停頓,不能和後面的文字連線。如《核舟記》
中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的蓋,是乙個發語詞,表示原來的意思,我們在讀時就應稍作停頓。
二、要根據句子的結構進行停頓。
1)按照主語謂語賓語來停頓,也就是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與賓語之間要作停頓。如《核舟記》中舟尾橫臥一楫,句中的舟尾是主語,橫臥是謂語,一楫是賓語。因此我們可以這樣停頓:
舟尾/橫臥/一楫。再如武陵。
人捕魚為業一句中,武陵人是主語,所以要在武陵人後面停頓,句子的意思也就是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
2)謂語和補語之間要作停頓。如《桃花源記》
中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其中,所聞是具言的補語,因此我們可作這樣的停頓: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三、古代是兩個單音詞,而現代漢語。
中是乙個複音詞的,要分開讀。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句中的妻子在現代漢語中是雙音節。
的詞,梁渣表示乙個意思丈夫的配偶,但在古漢語。
中卻是兩個單音詞,乙個指妻子,乙個指孩子,所以我們在讀時一定要分開讀,否則會誤解句意。
2樓:浩海晗壘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團基租。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鋒辯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滛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塌兆/復何及!
《誡子書》後兩句是什麼意思?
3樓:xu忘不掉過去
前兩句的意思是說,我們在過上好日子有了錢時,一定不要忘記過如碧豎去沒有錢的苦日子。否則在自己有了困難以後,願意來幫忙、真正能幫上忙的人是沒有幾個的。
這是在警示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只有勤儉持家,才能讓自己生活的幸福快樂。
後兩句話的意思是:別人有事情的時候來求我,我都會努力地想辦法去滿足對方的要求。等到我有事情去求別人的時候,人家卻是千般百般的刁難。
這兩句話是在警示我們:在當今社會上,錦渣大上添花的人太多了,雪中送炭的人太少了。只有自己去努力的爭取,只有慧銀現在就去好好的珍惜,才能避免日後的煩惱。
4樓: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
這是諸葛亮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搏敏物是拿侍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基液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乙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乙個「躁」字,對比鮮明。
《誡子書》的翻譯,誡子書原文及翻譯
中職語文教學教研分享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 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本文選自 諸葛亮集 題目是後人加的 譯文品德高尚 德才兼備的人,是...
誡子書中心思想
誡子書 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乙個 靜 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乙個 躁 字,對比鮮明。誡子書 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 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
文言文如何斷句,如何給文言文斷句
斷句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準確把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理解關鍵的詞語,判斷清楚詞與詞之間的關係。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識。如人名 地名 官職名等的表達方法,委婉 避諱的行文習慣等。第三,掌握文中對話 轉述 引用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