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周公誡子》全文古文《周公誡子》和《誡子書》的中心思想

2021-03-04 09:14:41 字數 5817 閱讀 2602

1樓:失眠瞌睡蟲

周公誡子

ⅰ.課外古詩背誦

【原文】

示三子 陳師道

時三子已歸自外家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

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

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

【賞析】 作者陳師道因家境貧寒,無力養活妻兒.其岳父在元豐七年(1084)攜師道之妻及三子同赴四川,陳師道因母老,不能同往,待生活好轉,一家人始得重聚.第一,二句追敘見面前的心情:

長期遠別,明知無法會見,索性也就不去想它,權作忘記;及至歸期已近,思念之心反而難以忍耐.三,四句寫初見時印象,兒女隨外祖父入川時年紀尚小,分別三年俱已長大,反倒不認識了.五,六句寫相見時樂極生悲,悲喜交集的複雜感情.

七,八句表現自己驚疑不定,唯恐得而復失的不平靜心情.詩人將這種極深摯複雜的感情,以平易而質樸的語言道出,寫得一波三折,情味悠長.

ⅱ.課前準備

一,生字識記

相(xiàng):1.輔助.

如:吉人天相.2.

宰相.如:丞相.

3.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於****的部長.4.

舊時指幫助主人接待賓客的人.如:儐相.

另讀(xiāng) 1.互相.如:

相識.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

如:好言相勸.3.

姓.哺(bǔ):1.喂(不會取食的幼兒).如:哺育.2.咀嚼著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看得深遠.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紂(zhòu):1.後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歟(yú):古漢語助詞,表示疑問或感嘆,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二,詞語識記

誡:告誡,警告勸誡.(多用於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號.

相:輔佐.

德行:道德品行.

寬裕:寬大,寬容.

守:保持.

恭:肅敬,謙遜有禮.

榮:榮華顯貴.

儉:行為約束而有節制,不放縱.

尊盛:位高勢盛.

聰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聰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偽.

哲:明智,聰明.

由:奉行,遵從.

慎:謹慎,慎重.

三,預習效果反饋

1.周公為什麼要誡子

2.文中的"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有何意思

3.解釋加粗詞.

①無以魯國驕士.

②猶恐失天下之士.

③一飯三吐哺.

4.翻譯句子.

①吾於天下亦不輕矣.

②夫此六者,皆謙德也.

ⅲ.課堂跟講

一,背記知識隨堂筆記

1.《周公誡子》選自《 》,作者 , 朝古今詩學" "的開創者.

2.周公,是周初的 家,姓 名 ,曾幫助 滅商.

二,整體把握板書設計

(一)板書設計

(二)段落層次

1.第一句:交代周公誡子的 ,突出誡子的 性, 性.

2.從第二句"周公誡子曰"到結尾.寫周公 .

(三)寫作特點

詞語運用:言簡意賅,膾炙人口.如"博聞強記","富有四海","握髮吐哺"等詞語,歷來被人沿用.

中心表達:通過周公對前往魯國的兒子的告誡,揭示了守業之難以及禮賢下士是守業的根本保證.

寫作借鑑:本文說理逐層深入,給人不可置疑的感覺.周公先陳述自己的情況,由此引出對兒子的勸誡,並從六方面層層深入論述了謹慎之必要.這種寫法值得同學們學習借鑑.

三,古文今譯

(原文)成王封伯禽於魯.周公誡子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

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

可不慎歟 "

(譯文)周成王將魯地封給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後,你不要因為受封於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

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輕賤的了.可是,我還(常常)洗一次頭髮,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髮,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還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聽說,用恭敬的態度來保有寬以待人的品行,就會得到榮耀;用節儉來保有廣大的土地,必定會有安定;用卑謙來保有顯赫的官職,這就是高貴;用警備之心來保有人口眾多,兵強馬壯,就意味著勝利;用愚笨來保有聰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淺陋來保有淵博,也是一種聰明.

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貴為君王,之所以擁有天下,是因為遵從了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亡身,桀紂就是這樣的下場.

(你)能不謙虛謹慎嗎 "

四,重難點句子和段落詮釋

1."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如何理解

這是周公誡子的第一句話,也是告誡兒子的中心內容,是下文的總起,以下內容均圍繞此話題陳述,且與末尾"可不慎歟"相呼應.

2."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如何理解

該句是在前面進行了正面論述之後又從反面闡說,這樣使文章內容更加嚴謹,且前面是詳寫,這裡就略寫,使文章詳略得當.

ⅳ.當堂練習

你認為文中提到的六種"謙德"有何現實意義

答案 :

ⅱ.三,1.周公為了讓兒子到魯國不怠慢人才.

2.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來,握著已散的頭髮,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形容求賢殷切.

3.①怠慢,輕視 ②擔心 ③口中含嚼的食物

4.①我在天下的地位不能算輕賤. ②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

ⅲ.一,1.《韓詩外傳》 韓嬰 西漢 韓詩學 2.政治 姬 旦 武王

二,(二)1.背景 必要 重要 2.誡子

ⅳ.這六種"謙德",對現在仍有借鑑意義:乙個人尊敬別人,寬以待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乙個國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儉節約,這樣國家才會更發達,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乙個人身居要職,就仍要有一種謙虛的美德,不能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這才是真正的高貴;乙個國家,科技發達,兵強馬壯,別國才不敢侵犯,自己就會立於不敗之地;乙個人學識淵博,聰明睿智,但仍要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不可狂妄自滿,驕傲自大,這才叫真正的聰明.

點撥:能根據現實,變換角度指出六種"謙德"的現實意義,言之成理即可.

2樓:小小呀兒

示三子 陳師道

時三子已歸自外家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

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

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

古文《周公誡子》和《誡子書》的中心思想

3樓:韓琴

《周公誡子》中心思想:以「握髮吐哺」形容君王為國禮賢下士,殷切求才;以六種「謙才」強調謙虛謹慎是理天下、成大業的第一要素。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論證,得出要重視人才的結論。

《誡子書》中心思想: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乙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乙個「躁」字,對比鮮明。勸勉其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周公誡子》選自《韓詩外傳》,作者是西漢韓嬰,西漢文、景、武三帝時為官,文帝時任博士,景帝時官至常山太傅,後人又稱他韓太傅。文章是周公教育兒子伯禽的一段內容,告誡兒子立國的道理,不要因為受封於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

《誡子書》為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全文通過智慧型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2023年,本文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語文教材。

擴充套件資料

《周公誡子》文章先擺出論點,然後從正反兩方面論證,最後得逞結論。文中提到了六種「謙德」:乙個人尊敬別人,寬以待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乙個國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儉節約,這樣國家才會更發達,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乙個人身居要職,就仍要有一種謙虛的美德,不能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這才是真正的高貴。

乙個國家,科技發達,兵強馬壯,別國才不敢侵犯,自己就會立於不敗之地;乙個人學識淵博,聰明睿智,但仍要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不可狂妄自滿,驕傲自大,這才叫真正的聰明。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澹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諸葛亮教育兒子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在書信的後半部分,他則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兒子: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話看起來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但它是慈父教誨兒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話,是他人生的總結,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了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文章短短幾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誡子效果好得多。

4樓:匿名使用者

周公誡子:教育兒子要有謙虛謹慎的美德

誡子書: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

5樓:匿名使用者

以「握髮吐哺」形容君王為國禮賢下士。

周公誡子, 周公告誡兒子伯禽的中心內容是什麼?

6樓:月下者

《周公誡子》的中心內容是周公告誡兒子立國的道理。不要因為受封於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

原文成王封伯禽於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卑:低下。

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譯文周成王將魯國土地封給周公姬旦的兒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後,你不要因為(受封於)魯國就怠慢人才。

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輕的了。

可是洗一次頭,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髮;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即使這樣)還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聽說,品行高尚仍常懷恭敬之心的人,必享榮耀;封地遼闊,物產豐富,仍能保持勤儉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安定;

官職位高勢盛,仍然保持謙卑的人,是真正高貴的人;人口眾多、軍隊強大,仍能常懷敬畏之心,防備外患的人,必是勝利的人;自身聰慧、明智但仍覺得自己愚笨的人,是富有哲思的人;見聞廣博,記憶力強,但仍覺得自己見識淺陋的人,是乙個有智慧型的人。

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即使尊貴如天子,富裕得擁有天下,便是因為奉行尊崇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紂就是這樣。(你)能不慎重嗎?」

擴充套件資料

《周公誡子》以"握髮吐哺"形容君王為國禮賢下士,殷切求才;以六種"謙才"強調謙虛謹慎是理天下、成大業的第一要素。從兩個方面進行論證,得出要重視人才的結論。

周公訓導兒子的第一句話就已經點明了其所要"誡"的中心內容,即"往矣,子其勿以魯國驕士。"下面的話都是針對這一句陳述的。且與末尾"可不慎歟"相呼應。

由此我們可以做乙個引申的理解,就是當你身居高位的時候,一定要親賢遠佞,知人用人,善於吸納、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輕視別人。

《周公誡子》中提到的六種"謙德",對現在仍有借鑑意義:乙個人尊敬別人,寬以待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乙個國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儉節約,這樣國家才會更發達,局面才能更安定;

如果乙個人身居要職,就仍要有一種謙虛的美德,不能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這才是真正的高貴;乙個國家,科技發達,兵強馬壯,別國才不敢侵犯,自己就會立於不敗之地;乙個人學識淵博,聰明睿智,但仍要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不可狂妄自滿,驕傲自大,這才叫真正的聰明。

古文《周公誡子》和《誡子書》的中心思想

周公誡子 中心思想 以 握髮吐哺 形容君王為國禮賢下士,殷切求才 以六種 謙才 強調謙虛謹慎是理天下 成大業的第一要素。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論證,得出要重視人才的結論。誡子書 中心思想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乙個 靜 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乙個 躁 字,對比鮮明。勸勉其兒子勤學立志,修...

求《孟母戒子》的翻譯,孟母戒子全文及翻譯

孟母戒子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 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 有所矢,復得。其母引刀裂織,以此戒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 矣。譯文 孟子小時侯,倍數的時候。她的母親正在織布,孟子背書有時會中斷下來,過一會就又會背誦下去,她的母親知道他是遺忘了,就叫他過來說,背書怎麼會...

關於講天災的古文急求

記得有一篇叫 的,你搜一下。我找到了,如下 地 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地大震。餘適稷下,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不解其故。俄而幾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樑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久之,方知 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僕而復起,牆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