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蓼莪》談談你對孝的看法,談談你對《蓼莪》情感內涵的理解

2022-12-25 00:16:16 字數 5791 閱讀 5911

1樓:匿名使用者

百善孝為先

不要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談談你對《蓼莪》情感內涵的理解

2樓:專讀紅樓

作為《詩經.小雅》裡的名篇,「蓼莪」所流露的情感,可以說是千百年來受世人所稱道。詩中的情感內涵,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表達對父母的孝順、且孝順不得的悲痛之情。

「蓼莪」不像後世的詩詞那樣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即使是對生我育我的父母,也並沒有什麼浮誇之詞,基本都是直抒胸臆,文辭質樸,卻又感人至深。

我們先看一下原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谷,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谷,我獨不卒!

其中,最為感人的,莫過於第三和第四章,也就是「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這一段。

這一段文字,用瓶來比喻父母,以罍來比喻子女。因為瓶裡的水是從罍那裡打過來的,如今瓶子空了,是因為罍裡已經沒有水可以打了,

引申來說,就是子女不能再供養父母了,這就是最古代的「無以為報」的描述,而子女對此視為一種最大的恥辱。

我國是乙個孝義傳世的社會,從上古時代開始,孝順父母這個概念就一直收到人們的弘揚,並傳承至今。

為什麼要孝順父母,所謂飲水思源,沒有父母對我們的生養,沒有父母的辛勤勞作,撫養幼年的我們,哪來如今屹立世間的你我?而當我們健壯之後,父母已經垂垂老矣,甚至是早已過世。

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蓼莪」所表述的,正是這種想盡孝而不得,欲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而無門的悲痛、甚至是悲憤之情。

詩人並不是不孝順,或許是父母健在的時候,收到某種因素的制約,而未能讓父母享受到自己的供養。待到自己認為略有所成時,卻已經失去了供養的物件。對於一顆孝順之心來說,這是一種羞恥。

因此,「蓼莪」裡真情實感的流露,這種不加掩飾的真實情感,才能讓後人每讀一次總有新的進步。也提醒著後人,孝順父母,應該是無時無刻的,不要待到陰陽相隔之後,在後悔也晚了。

3樓:資料不詳

這首三千年前的、古老的《蓼莪》,會讓我們在情感上產生如此巨大的共鳴,獲 得如此巨大的認同呢?《蓼莪》中到底埋藏著怎樣民族的、文化的、情感的記憶呢? 《蓼莪》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篇,這首詩表達了一位失去父母的孩子 對父愛母愛的追念,對不能奉養雙親,對父母盡孝的巨大痛苦: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

民莫不谷,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谷,我獨不卒!

翻譯成白話大體意思就是:亡故的父母啊好悲哀,你們生育我養育我,多麼的勞累!失去了父母,就失去了依靠,沒有了父母,我從此也就無家可歸!

父母啊,小時候,你們撫愛我、養育我、照顧我,進來出去抱著我, 你們的恩情像長天一樣廣大,然而貧苦的我怎麼報答得了,我好傷悲! 天下的人吶,都有機會贍養、孝敬自己的父母, 獨獨只有我遭遇這悲慘的厄運,永遠無法孝敬我親愛的父母!詩歌中,對父母養育之苦的不盡憐惜,對父母養育之情的不盡感恩,無法報答父母的巨 大遺憾,無法孝敬父母的巨大痛苦,所有這些,都深深的、強烈的震撼著我們,震撼著後代無數的人們!

《蓼莪》最具中華民族特色的情感表達方式:

第一、是四言的語言形 式,這是中華民族早期詩歌所特有的詩歌形態;

第二、是比興的藝術手法。就拿「興」來說 吧,它又叫「起興」。按照朱熹的解釋是: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先說其他事物,用它引出所要歌詠的事物,有點兒類似於現在的象徵手法。……

以上供參考。

4樓:青島小魚聊創業

後兩章承第四章末二句,以南山、飆風起興,創造了肅殺悲涼的氣氛,抒寫遭遇不幸的悲愴傷痛。 全詩六章,主要特色為賦比興三種表現方法交替靈活使用,前後呼應,起伏跌宕,迴旋往復,運**如,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

5樓:和尚小丑

詩中主人公是乙個孤苦伶仃的窮苦人。全詩充滿對已故父母的深情懷念、感恩、歌頌、內疚、懺悔和憶苦思甜等百感交集的複雜感情。這種感情也是人之常情。

6樓:花花就是我

情感內涵應該就是表達了自己的愛戀,而且也表達了自己的相思之情。

結合蓼莪和生活實際,說說如何孝敬父母?

7樓:liqin芹芹

父母不是口頭上面說說而已,是要拿出真材實料的,比如說從小要聽話學習成績好,不讓父母操心,長大後好好工作結婚。我老了好好的贍養他們,這就是你孝順父母。能做的呀!

8樓:匿名使用者

要關心父母的生活,盡量滿足父母的願望,多陪伴他們。

問答:詩經《蓼莪》中,哪些細節描寫孝子的悲憤心情,試以詩句述之

9樓: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解釋:孤獨活著沒意思,不如早點就去死。

《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發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終養父母的遺憾,沉痛悲愴,悽惻動人,清人方玉潤稱為「千古孝思絕作」(《詩經原始》卷十一)。詩以叢叢莪蒿搖曳興起心中苦澀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連用「生」、「鞠」、「拊」、「蓄」、「長」、「育」、「顧」、「復」、「腹」九個動詞,直頌父母恩德。充分表達「無父何怙,無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終於發生「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愴地呼號。

末兩章又是景象描繪,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飄風的吹拂,又寫孝子的悲苦,情與景交融,虛與實相襯,充分表達了詩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鹹,卻又給人無比想象的空間。

1.詩經《蓼莪》中,哪些細節描寫孝子的悲憤心情,試以詩句述之 2.試分析《詩經.蓼莪》中賦比的寫作手法。

10樓:am鶴鳴九皋

此詩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層意思:首兩章是第一層,寫父母生養「我」辛苦勞累。頭兩句以比引出,詩人見蒿與蔚,卻錯當莪,於是心有所動,遂以為比。

莪香美可食用,並且環根叢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順;而蒿與蔚,皆散生,蒿粗惡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結子,故稱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盡孝。詩人有感於此,藉以自責不成材又不能終養盡孝。後兩句承此思言及父母養大自己不易,費心勞力,吃盡苦頭。

中間兩章是第二層,寫兒子失去雙親的痛苦和父母對兒子的深愛。第三章頭兩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從罍中汲水,瓶空是罍無儲水可汲,所以為恥,用以比喻子無以贍養父母,沒有盡到應有的孝心而感到羞恥。

句中設喻是取瓶罍相資之意,非取大小之義。「鮮民」以下六句訴述失去父母後的孤身生活與感情折磨。詩人與父母相依為命,失去父母,沒有了家庭的溫暖,以至於有家好像無家。

第四章前六句一一敘述父母對「我」的養育撫愛,這是把首兩章說的「劬勞」、「勞瘁」具體化。詩人一連用了生、鞠、拊、畜、長、育、顧、復、腹九個動詞和九個「我」字,語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厭其煩,聲促調急,確如哭訴一般。如果借現代京劇唱詞「聲聲淚,字字血」來形容,那是最恰切不過了。

這章最後兩句,詩人因不得奉養父母,報大恩於萬一,痛極而歸咎於天,責其變化無常,奪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報不能!後兩章第三層正承此而來,抒寫遭遇不幸。頭兩句詩人以眼見的南山艱危難越,耳聞的飆風呼嘯撲來起興,創造了困厄危艱、肅殺悲涼的氣氛,象徵自己遭遇父母雙亡的巨痛與淒涼,也是詩人悲愴傷痛心情的外化。

四個入聲字重疊:烈烈、發發、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讀來如嗚咽一般。後兩句是無可奈何的怨嗟。

《詩經.蓼莪》被譽為千古孝思之作,此詩究竟有何特色

11樓:魯北野叟

顯示卡吧vboq :你好。

《詩經 小雅 谷風之什 蓼莪》是孤子哀傷情思。

開篇以先比後賦的筆法,口中念著:「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第二章,也是先比後賦的手法,又念道: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第三章,仍以先比後賦的筆法,邊哭邊說:「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繼之用賦,一連生、鞠、拊、畜、長、育、顧、復、腹九個動詞,來為我、我、我、我、。。。。。。不厭其煩的九個我。

後面兩章,用興,來抒發自己的情思,民莫不榖,我獨何害。。。。。。 民莫不榖,我獨不卒。

賦、比、興交替使用,靈活運用,前呼後應,,抒情起伏跌宕,迴旋往復,孤子哀傷清潔。樹欲靜,風不止。子欲孝,親不在。。。。。。

大學語文結合蓼莪這首詩經,和生活實際,說說應當怎樣孝敬父母?

12樓:拾不起舊時光

本詩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層意思:首兩章是第一層,寫父母生養我辛苦勞累。頭兩句以比引出,詩人見蒿與蔚,卻錯當莪,於是心有所動,遂以為比。

莪香美可食用,並且環根叢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順;而蒿與蔚,皆散生,蒿粗惡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結子,故稱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盡孝。詩人有感於此,藉以自責不成材又不能終養盡孝。後兩句承此思言及父母養大自己不易,費心勞力,吃盡苦頭。

朱熹於此指出:「言昔謂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為美材,可賴以終其身,而今乃不得其養以死。

於是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勞而重自哀傷也。」(《詩集傳》)中間兩章是第二層,寫兒子失去雙親的痛苦和父母對兒子的深愛。第三章頭兩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

因瓶從罍中汲水,瓶空是罍無儲水可汲,所以為恥,用以比喻子無以贍養父母,沒有盡到應有的孝心而感到羞恥。句中設喻是取瓶罍相資之意,非取大小之義。「鮮民」以下六句訴述失去父母後的孤身生活與感情折磨。

漢樂府詩《孤兒行》說「居生不樂,不如早去從地下黃泉」,那是受到兄嫂虐待產生的想法,而本詩悲嘆孤苦伶仃,無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於對父母的親情。詩人與父母相依為命,失去父母,沒有了家庭的溫暖,以至於有家好像無家。曹粹中說:

「以無怙恃,故謂之鮮民。孝子出必告,反必面,今出而無所告,故銜恤。上堂人室而不見,故靡至也。

」(轉引自戴震《毛詩補傳》)理解頗有參考價值。第四章前六句一一敘述父母對「我」的養育撫愛,這是把首兩章說的「劬勞」、「勞瘁」具體化。詩人一連用了生、鞠、拊、畜、長、育、顧、復、腹九個動詞和九個「我」字,語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厭其煩,聲促調急,確如哭訴一般。

如果借現代京劇唱詞「聲聲淚,字字血」來形容,那是最恰切不過了。姚際恆說:「勾人眼淚全在此無數『我』字。

」(《詩經通論》)這章最後兩句,詩人因不得奉養父母,報大恩於萬一,痛極而歸咎於天,責其變化無常,奪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報不能!後兩章第三層正承此而來,抒寫遭遇不幸。頭兩句詩人以眼見的南山艱危難越,耳聞的飆風呼嘯撲來起興,創造了困厄危艱、肅殺悲涼的氣氛,象徵自己遭遇父母雙亡的巨痛與淒涼,也是詩人悲愴傷痛心情的外化。

四個入聲字重疊:烈烈、發發、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讀來如嗚咽一般。後兩句是無可奈何的怨嗟,方玉潤說:

「以眾襯己,見己之抱恨獨深。」(《詩經原始》)

賦比興交替使用是本詩寫作一大特色,豐坊《詩說》雲:「是詩前三章皆先比而後賦也;四章賦也;

五、六章皆興也。」後兩章也應該說是「先興後賦」。三種表現方法靈活運用,前後呼應,抒情起伏跌宕,迴旋往復,傳達孤子哀傷情思,可謂珠落玉盤,運**如,藝術感染力強烈。

《晉書·孝友傳》載王裒因痛父無罪處死,隱居教授,「及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三復流涕,門人受業者並廢《蓼莪》之篇」;又《齊書·高逸傳》載顧歡在天台山授徒,因「早孤,每讀《詩》至『哀哀父母』,輒執書慟泣,學者由是廢《蓼莪》」,類似記載尚有,不必列舉。子女贍養父母,孝敬父母,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之一,實際也應該是人類社會的道德義務,而本詩則是以充沛情感表現這一美德最早的文學作品,對後世影響極大,不僅在詩文賦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詔書中也屢屢言及。《詩經》這部典籍對我們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形成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蔣立甫)

談談你對選擇的看法,談談你對教育的看法?

回答 選擇,漢語詞彙,拼音為xu n z 意思是挑選,選取 動詞 指為某人做的決定 指選項 名詞。近義詞為抉擇 選取等。延伸 1 墨子 尚同中 是故選擇天下賢良聖知辯慧之人,立以為天子。2 史記 滑稽列傳褚少孫論 選擇賢材。各任之以其能,賞異等,罰不肖。3 唐 杜牧 代人舉蔣系自代狀 伏以封還詔書,...

談談你對英雄的看法,談談你對英雄的看法100字

說到英雄,什麼才是真正的英雄?作出驚天動地業績的人是英雄,為尋求真理獻出生命的人是英雄,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蹟的人也是英雄。他們不怕困難和艱辛,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值得敬佩和仰慕。就像中國消防官兵,沒有上下班 沒有雙休日,作訓強度堪稱7 24。在各種複雜 多變和危險的火場上進行滅火戰鬥,能在嚴寒...

談談你對2023年兩會的看法,談談你對2023年兩會的看法

林氏醫藥 希望能立杆見影不放空調,形式主義太讓人寒冷了 wjz言教 建議兩會對收費站收費太慢應該立法解決,河北從保定到唐縣開車40分鐘,唐縣高速口收費站堵車一小時,高速路不及輔路,就應該採取應急案,取消收費,先放行。必須立法解決。2015年兩會制度的意義和作用 司馬鑄劍 全國兩會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