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論語》中的《論君子》的原文和翻譯

2022-11-03 15:37:22 字數 1964 閱讀 5854

1樓:帥氣的小宇宙

《論君子》的原文: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子謂子夏曰: 「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白話譯文:

冉求說:並非不喜歡老師的大道,因為能力不足,所以才做不到。孔子說:能力不足的人,必將中途而廢棄。你說你力不足,是你自己停止了對大道的追求,而並非真的是因為能力不足。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君子之儒,不要做小人之儒。

子游為武城邑宰。孔子問子游:你可得到賢人相助?子游回答說:有個叫澹臺滅明的人,平時走在田野時,必依正道而行,絕不走便捷的小路;不是公事,從不到我的住處來。

2樓:余少平

《論語》沒有這一章!

3樓:

我怎麼沒看見過呢????????

求 孔子論君子 梁惠王盡心於國 的翻譯

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君子不追求飲食的飽足,不追求居住的安逸;做事勤快,說話謹慎,接近有德行的人而匡正自己,這可以說是喜歡學習的了。」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君子以說的多.做得少為恥

文言文《朋黨論》的翻譯

有沒有,論仁,論君子的譯文?

5樓:life囧貓兒

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型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

孔子說:「如果立志於仁,就不會做壞事了。」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

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愛好仁德的人,也沒有見過厭惡不仁的人。愛好仁德的人,他的仁德已經達到了極限,不能再增加什麼。

厭惡不仁的人,在實行仁德的時候,不讓不仁德的人影響自己。有能一整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實行仁德上的人嗎?我還沒有看見力量不夠的。這種人可能還是有的,但我沒見過。」

原文節選: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擴充套件資料

出自:《論語·里仁篇》本篇是《論語》的第四篇,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範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又名《論》。

主要內容:本篇是《論語》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內容涉及到義與利的關係問題、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孝敬父母的問題以及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範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

在孔子看來,每個人都想過上富裕的生活,擺脫貧困的局面,這本是好事。但是,對於君子而言,富與貴應當取之有道。即便貧困的生活再不好,想要去之也應有道,這才是君子所為。

而這個道,就是仁義之道,它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礎。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無論是在倉促之間還是顛沛流離之時,都不能違背這個原則。

論語八則翻譯,論語八則的翻譯,要原文

原文和翻譯如下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複習,這是愉快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 問題,是一種樂趣。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2.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複習舊的知識,能夠從...

論語十則的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你去看看詞語手冊,然後捏,在結合自己的聯想 就ok啦 我這個假期,我們也有這個作業啦,說不定偶們還是同學捏 我也不知,但是你到論語裡一看就知道了 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一 譯文 1 孔子說 定期學習複習不是一種樂趣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愉快嗎?別人不了解 認識 我,但我不怨恨 生氣 也不...

誰有《素書》的原文翻譯和講解 要經典點的

原文 夫道 德 仁 義 禮五者,一體也。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遂其生存。生存 一作 生成 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 倫之序。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