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對年齡的稱謂,古漢語中對各個年齡的稱呼?

2022-03-20 14:14:52 字數 5111 閱讀 9477

1樓:匿名使用者

1.總角

古時幼兒把頭髮扎成像一對牛角般的小髻,稱總角。《詩經·齊風·甫田》:「總角卯兮。」角,小髻;卯,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後人用「總角」代指童年。

2.垂髫

古代,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髮下垂。後因以「垂髫」指童年。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3. 豆蔻

十三四歲的少女。唐代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4. 及笄

女子15歲。笄是古代婦女盤頭髮用的簪子。及笄,指女子至15歲時,把頭髮簪起,表示已成年。

5.破瓜

女子16歲。古代文人把「瓜」字拆開,成為兩個八字,因稱16歲的女子為「破瓜之年」。謝詞:「破瓜年紀小腰身」。

6.弱冠

男子20歲。古代男子20歲行成年禮,束髮戴冠,表示已成年。《禮記·典禮上》:二十曰弱冠。晉左思《詠史》詩:「弱冠弄柔翰,卓葷觀群書。」

7.而立

三十歲。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後因稱30歲為「而立」之年。

8.不惑

《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歲,社會經驗較多,能辨是非。另外,強仕也指40歲。《禮記·典禮上》。謂男子40 歲,智慮氣力皆強盛,可以出仕。

9.天命

50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10.艾

50歲。《禮記·典禮上》:「五十曰艾。」孔穎達疏:「蒼白如艾也。」意謂老年頭髮蒼白如艾的顏色。

11.花甲

60歲。以天干地支順序組合為60個錯綜參互的名號而得名。

12.耳順

60歲。《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故稱60歲為耳順之年。

13.耆

60歲。

14.古稀

70歲。杜甫詩《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15.耄耋

老年。後來80、90歲為耄耋之年。

16.期頤

指一百歲。《禮記·典禮上》:「百年曰期頤。」期,需要;頤,調養、照顧。意為百歲老人需要後代養。宋代《蘇軾制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閒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17. 華誕

生日。華,光輝,光彩。華誕即對人生日的美稱。

18. 懸弧之辰

男子生日。古代誕生禮俗,生了男孩便在門的左側掛一張弓——弧。後因稱生男為懸弧,男子生日即稱為懸弧之辰。

19.弄璋

男孩誕生。璋,一種玉器,為古代王侯所佩用。《詩經·小雅·斯干》:

「乃生男子司,載寢之裳,載弄之璋。」意謂希望所生的男子將來也能佩帶玉飾,成為王侯。後因稱生男為:

「弄璋」。

20.弄瓦

女孩誕生。瓦,一種紡錘,婦女紡織的工具。《詩經·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衣之褐,載弄之瓦。」意謂希望所生的女子將來能勝任女紅。後因稱生女為「弄瓦」。

古漢語中對各個年齡的稱呼?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稱謂

嬰兒:人初生

。襁褓:泛指一歲以下。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女子出嫁稱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

「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之年:八十歲。

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歲合稱。

耄耋:八

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

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

「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

「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另外,還有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3樓:陽光語言矯正學校

初度:小兒初生之時。《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也代稱生日。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赤子:本意是指初生的嬰兒,因為嬰兒的**呈赤色。顏師古: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髮,其色赤。

孩提:指2—3歲的兒童。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始齔:男孩8歲,女孩7歲。根據生理狀況,男孩8歲、女孩7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垂髫:亦作垂齠 。3、4歲至7歲(女)、8歲(男)的兒童。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總角:8、9歲至13、14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乙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詩經》中就有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黃口:10歲以下。本指幼鳥,後指兒童。

《孔子家語·六本》:孔子見羅雀者,所得皆黃口小雀。夫子問之曰:

大雀獨不得,何也?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

幼學:10歲左右。《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金釵之年:指女子12歲的年齡。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豆蔻:女子13、14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杜牧有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二七之年:女孩14歲。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陳後主《車飛伯勞歌》:年時二七猶未笄,轉顧流眄鬟鬢低。

及笄(jī):指女子15歲。笄,即女子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盤髮插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齡,故稱。

舞勺之年:指男孩子13—15歲期間。《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

志學之年:指男子15歲。《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束髮:男子15歲。到了15歲,男子要把原先的兩個總角解散,紮成一束髻。歸有光 《 項脊軒志 》:余自束髮讀書軒中。

舞象之年:古代男子15歲-20歲時期的稱謂。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

破瓜之年: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加冠:古代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即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結髮:束髮,扎結頭髮,古代漢族男子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

弱冠:年滿20歲的男子。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24歲。也泛指女子的年齡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范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而立:男子30歲。立,「立身、立志」之意。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30歲為「而立」之年。

始室: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不惑:男子40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

艾:50歲。《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男子50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六九年:即54歲。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天乾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

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古稀、從心之年:70歲。孔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

耄耋:七八十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期頤:指百歲高壽。《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雙稀、雙慶:140歲。古稀是70歲,雙稀即140歲。

總結:漢語中之所以有如此多關於年齡的稱呼,源於中國文化和中國思維方式:

古代中國的數學沒有絕對進製,十進位制只是其中運用的乙個方法,常用於計算的還有五進製,如算盤就是五進製和十進位制的結合,而女子的年齡也常用七為乙個階段,男子則是八,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女子也常用二八年華來表示十六歲。

除了數學上的,還有文學上的,從詩經開始,修辭就已經很成熟了,文學的聯想能力常把人的年齡與各種美好的事物聯想到一起,如豆蔻年華。

另外,中國還是個禮儀之邦,禮儀成為年齡的代名詞再正常不過了,如及笄、束髮等。因此,有的名稱和禮儀或習俗有關。

總之,年齡稱謂的多樣化,反應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和豐富多彩。

4樓:匿名使用者

總角:指童年

垂髫:指童年。

束髮:指青少年

及笄:指女子15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弱冠:指男子20歲

而立:指30歲

不惑:指40歲

艾:指50歲。又稱「知天命」

花甲:指60歲

古稀:指70歲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黃髮,鮐背,指長壽老人

期頤:指百歲。

古代各種稱呼,中國古代的所有稱謂

古代的自我稱呼有很多,其中可以直譯為 我 的有 吾 餘 予 其 之 某 竊 區區 不才 在下 小可 鄙人。其中,需要注意以代詞 之 其 來反稱自己的情況,例如 柳宗元 捕蛇者說 中 君將哀而生之乎?的 之 字,以及王安石的 遊褒禪山記 中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的 其 字。此外,根據社會...

急求中國古代科技對現實的啟示中國古代科技對現實的啟示?

中國古代科技的衰落及其對當今發展的啟示 中國是四大古國之一,也是唯一乙個文明傳統未曾中斷的古國。中國的文化博大厚重,中國的思想百家爭鳴,中國的智慧型深邃悠遠,中國的人民勤勞包容。中國曾享有令世界矚目的繁盛,也曾擁有領先世界千百年的科學技術成果。生為中國人,我們有理由為此感到驕傲。然而有乙個事實是我們...

中國古代科技對現實的啟示急求中國古代科技對現實的啟示

經驗直觀與bai 抽象推理的du 對立 我國古代科學家進zhi行科學研究主要dao考慮從經驗和內直觀出發,強調容 格物致知 科學數學化上的對立 在我國古代各學科門類的發展中,數學沒有起基礎性的作用,沒有將數學引入數學以外的科學。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方法的對立。我國古代除墨學有關於邏輯學的只言片語外,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