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然的意思,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2021-05-01 13:03:56 字數 5458 閱讀 4420

1樓:東方夏沫

(1) ㄖㄢˊ (2) 對,是:~否。不~。

不以為~。 (3) 以為對,答應,信守:~納(以為對而採納)。

~諾(許諾,信守諾言)。 (4)古文中多譯為:樣子,如龐然,即巨大的樣子。

(5) 這樣,如此:當~。~後。

~則。 (6) 表示一種語氣(a.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b.

表比擬,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 (7) 用於詞尾,表示狀態,即「~的樣子」:顯~。

忽~。飄飄~。 (8) 古同「燃」。

(9) 鄭碼:rssu,u:7136,gbk:

c8bb (10) 筆畫數:12,部首:灬,筆順編號:

354413444444

然〔動〕

rán (1) (會意兼形聲。下形,上聲。四點是火的變形。

聲符讀 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義:燃燒) (2) 同本義。

「然」是「燃」的本字 [burn] 然,燒也。——東漢·許慎《說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間容蒸,然者處下焉。

——《管子·**職》 夜然脂照城外。——東晉·陳壽《三國志·劉馥傳》 (4) 又如:然海(古代傳說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點油脂或蠟燭照明);然灰(死灰復燃);然除(燒毀);然火(點火);然炬(點燃火炬);然脂(泛指點燃火炬);然犀(傳說點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見怪物。

後以明察事務為然犀);然燈(點燈) (5) 明白 [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於日,慈石之引鐵,蟹之敗漆,葵之鄉日,雖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覽冥》 (6) 耀;照耀 [dazzle] 然目之綺,裂鼻之馨。——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正始寺》 (7) 以為…對;同意 [agree] 廣以為然。

——《史記·陳涉世家》 愬然之。——《資治通鑑·唐紀》 (8) 又如:然納(同意採納);然疑(半信半疑,猶豫不決);然贊(贊同);然然可可(猶唯唯諾諾);然可(同意);然諾(答允,許諾);然許(然信。

許諾;信守諾言);然信(然諾,許諾);然可(應允) (9) 形成 [form] 楹之銘曰:毋曰胡殘,其禍將然。——《大戴禮記》 (10) 宜;合適 [fit] 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淮南子》

然〔連〕

rán (1) 但是,然而 [but] [虎]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唐·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史記·項羽本紀》 (2) 又如:

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雖然。表示讓步關係 [although]。如:

然是(雖然);然雖(雖然) (4) 於是 [thereupon]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

」靈公曰:「善。」然不伐蒲。

——《史記》 (5) 然後;才 [then]。如:然乃(然後);然始(猶然後)

然〔形〕

rán 是,對 [yes] 假借為嘫。 然,應也。——《廣雅》 子曰:

然。——《論語·陽貨》 不侵為然諾者也。——《史記·張耳陳余傳》 公見其妻曰:

「此子之內子邪?」晏子對曰:「然,是也。

」——《晏子春秋》

然〔代〕

rán (1) 如此,這樣,那樣 [so;like that]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勸學》 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孟子》 (2) 又如:

理所當然;其實不然

然〔助〕

ran (1) 用作形容詞或副詞的詞尾,表示狀態,有「如」的意義 龐然大物也。——唐·柳宗元《三戒》 康肅忿然曰。——宋·歐陽修《賣油翁》 (2) 又如:

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貿然;蔚然 (3) 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比擬,有「…的樣子」之意。常與「如」、「若」連用,有「如…一般」、「像…一樣」之意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禮記》 (4) 用作句末語氣詞,表示斷定或決定,相當於古漢語的「焉」、「也」 穆公召縣子而問然。

——《禮記》

然〔名〕

rán 姓

[編輯本段]示例

然而rán'ér [yet;however;but] 從另一方面來說——表示轉折關係 樂曲終止了,然而無人離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間。——清·袁枚《祭妹文》

然後ránhòu [then;after that ] 用於順承複句的後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開頭,表示某一行動或情況發生後,接著發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應 然後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然諾ránnuò [promise] 允諾,答應。——不管表達方式如何,對未來要發生或不會發生的某些事所做的保證 而布衣之徒,設取予然諾,千里誦義。——《史記·遊俠列傳》 布衣相與,尚有沒身不負然諾之信。

——《後漢書·申屠剛傳》 重然諾

然則ránzé [then] 連詞,用在句子開頭,表示「既然這樣,那麼…」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2樓:超越神的

⑴用在詞後,作詞尾表示狀態。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樣子」。

例:①虎見之,龐然大物也。②康肅忿然曰。

③雜然相許,其妻疑曰。④夫子喟然嘆曰。⑤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⑵然而,但是。例:①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②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③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④然君之職分難明。

⑤然群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⑥然是說也,餘尤疑之。⑦然睹促織,隱中胸懷。

⑧袁人大憤,然未有以報也

⑶是的,對的。例:①然之。

命李忠義帥突將三千為前驅。(然之:以之為然)②植然其言及聖門,門吏阻住。

③吳廣以為然。乃行卜。④成然之。

早出暮歸,提竹筒絲籠。⑤然,誠有百姓者。

⑷如此,這樣。例:①遂開門納眾,及里城,亦然。

②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③子墨子曰:「然,胡不己乎?

」④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⑤惟博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之信然。⑥後這為人君者不然。

⑦ 使之然也。⑧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⑨其去則然,其來則不然⑸用在句末,「像......

一樣」。例: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3樓:中途不停留

來點簡單的吧,一般通用的:……的樣子

一般都翻譯這個,上邊的那個人答的太繁瑣,估計也看不到哪兒去,不過很有用

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4樓:瀛洲煙雨

1、這;這個;這樣。

《嚴先生祠堂記》:」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後者四家,以奉祠事。」

譯文:我到這個州任職後,開始建造祠堂來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後裔的徭役,讓他們負責祭祀的事情。

2、對;正確。

《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譯文::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遠,已覺悟到現在的做法是對的而曾經的行為是錯的。

3、凡是;所有的。

《遊園》:「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所有的花都放了,但是牡丹還要有一段時間才開花。

④表判斷。《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

譯文: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

白話版《說文解字》: 是,正、直。字形由「日、正」會義。所有與是相關的字,都採用「是」作邊旁。造字本義:動詞,夏至,太陽當頭,適宜農務。

相關詞彙解釋:

1、老是[lǎo shì]

總是;表示一直如此(多含不滿或厭惡意):老是感冒。

2、凡是[fán shì]

總括某個範圍內的一切:凡是新生的事物都是在同舊事物的鬥爭中成長起來的。

3、硬是[yìng shì]

就是(無論如何也是):他雖然身體不好,可硬是不肯休息。

4、橫是[héng shi]

表示揣測;大概:他橫是快四十了吧?

5、算是[suàn shì]

總算:這一下你算是猜著了。

5樓:小魚兒

在這句話裡「是」是指示代詞。此,這。

「是」在古文中有如下幾種解釋:

①正確,與「非」相對。陶淵時《歸去來辭》:「今是而昨非。」

②認為正確。《墨子.尚同上》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③表示肯定判斷。 《論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之也。」

④指示代詞。此,這。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清.方苞《獄中雜記》:「是疾易傳染。」

⑤動詞,用在前置的賓語和動詞之間強調賓語《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小國將君是望,敢不唯命是聽。」

6樓:慕容同光魚仙

1.對的,正確的

如:王弗是。——《國語·楚語》。注;「理也。」

使目非是,無慾見也。——《荀子·勸學》。注:「謂正道也。」

立是廢非。——《淮南子·修務》。注:「善也」

彼人是哉。——《詩·魏風·園有桃》

2.此,這

是謂伐德。——《詩·小雅·賓之初筵》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漢·賈誼《論積貯疏》

3.又如

是日(此日,這一天);是夕(這天晚上);是處(這裡;此處);是長是短(這樣長這樣短;如此這般);是月(這個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4.遵從,以為法則

不法先王,不是禮義。——《荀子》。楊柳橋詁:「《爾雅》:『是,則也。』」

5.關係詞。表示肯定判斷之詞

正是四國。——《詩·曹風·鳲鳩》

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清·林覺民《與妻書》

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7樓:百里清竹藺癸

1動詞。a.是。

表判斷。b.以……為是,認為……正確的。

2形容詞。正確的。3代詞。

這,這個,這樣。4助詞。與'惟'構成'惟……是'結構,'是'表賓語前置。

5複合詞。是故,是以,因此,所以。

8樓:匿名使用者

是這個詞在文言中的用處廣泛,詞性變化很多。

它的本義是形容詞,會意,從日正。意為不偏斜。引申為

直,正確的。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清· 林覺民《與妻書》: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

還可作代詞中的指示代詞。意思是此,這。漢· 賈誼《論積貯疏》: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若是就是如此,像這樣。還有你提問的例子中,是邦就是此邦、這個邦。

另外是還可作動詞,義為贊同、認為正確、肯定、表示肯定判斷之詞。清· 劉開《問說》: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清· 林覺民《與妻書》: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

還可作名詞,義為國務。范曄《後漢書》:君臣不合,則國是無從定矣。

還作助詞,幫助賓語提前。清· 劉開《問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文言文中“歇”的意思,文言文中“失事”的意思?

歇 xi 動 1 形聲。從欠。曷 h 聲。歇息與出氣有關,故從 欠 本義 休息 2 同本義 側重於放鬆身體的緊張狀態以消除疲勞 rest 歇,息也。說文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 賣炭翁 彼時黛玉自在床上歇午,丫環們皆出去自便,滿屋內靜悄悄的。紅樓夢 3 又如 歇泊 休息 歇子 小...

「者」在文言文中的全部意思,文言文中,者 都有那些意思?

的 的人 個 樣 的時候 放在主語後面,引出判斷 放在主語後面,引出原因。查自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其 1 第三人稱代詞。表示領有。相當於 他的 她的 它的 他們的 例 公欲善 事,必先利 器 後面的我貼不上來,沒辦法給你看,不如你留乙個郵箱,我發給你吧?文言文中,者 都有那些意思?者 zh 1.代詞。...

在文言文中「嘗」是什麼意思,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 嘗 的意思有 1 吃 品嚐。2 嘗試。3 經歷 遇到。4 曾 曾經。現代漢語中 嘗 的讀音 釋義及組詞如下 嘗 ch ng 釋義 1 吃一點兒試試 辨別滋味 鹹淡。2 經歷 體驗 艱苦備 到了體育鍛煉的甜頭。3 曾經 未 何 4 姓。相關組詞 未嘗 原嘗 越嘗 奉嘗 不嚐 閒嘗擴充套件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