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擊鼓的文言文翻譯

2021-03-05 09:21:42 字數 5231 閱讀 5361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譯文

孔融很深愛他的才華,多次向曹操稱讚他。曹操也想見他,但禰衡一向看不起、厭惡曹操,就自稱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對曹操還多有狂言。

曹操因此懷恨,但因為禰衡的才氣和名聲,又不想殺他。曹操聽說禰衡擅長擊鼓,就召他為鼓史,於是就大宴賓客,檢閱鼓史們的鼓曲。各位鼓史經過時都讓脫掉原來的衣服,換上鼓史的專門服裝。

輪到禰衡上場,他正演奏《漁陽》鼓曲,容貌姿態與眾不同,鼓曲聲音節奏悲壯,聽到的人無不感慨。禰衡上場徑直來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斥說「(你這)鼓史為何不換衣服,就膽敢輕率進見嗎?」禰衡說「好!

」於是先脫掉近身的衣服,接著脫掉剩下的衣服,赤身**站在那裡,又慢慢取過鼓史專門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去擊鼓之後離開,臉色一點都不慚愧。曹操笑著說:「本想羞辱禰衡,沒想禰衡反而羞辱了我。

二、原文

融既愛衡才,數稱述於曹操。操欲見之,而衡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而數有恣言。操懷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殺之。聞衡善擊鼓,乃召為鼓史,因大會賓客,閱試音節。

諸史過者,皆令脫其故衣,更著岑牟、單絞之服。次至衡,衡方為《漁陽》參撾,蹀而前,容態有異,聲節悲壯,聽者莫不慷慨。

衡進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史何不改裝,而輕敢進乎?」衡曰:

「諾。」於是先解衵衣,次釋餘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單絞而著之,畢,復參撾而去,顏色不怍。操笑曰:

「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三、出處

范曄《後漢書》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范曄的祖父范寧曾任晉豫章太守,著《穀梁集解》一書。《十三經注疏》中的《穀梁傳注疏》就是以《穀梁集解》為基礎寫成的。他的父親範泰官拜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是宋武帝劉裕的得力助手。

他博覽群書、潛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所以范曄有很深的家學淵源,一直以名門之後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節,仕宦不甘居人後,著述也不甘居人後。以此成名,也以此喪身。

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在為彭城太妃治喪期間,行為失檢得罪了司徒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范曄鬱鬱不得志,就借助修史來寄託他的志向,開始寫作《後漢書》。

二、作品賞析

《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章懷太子李賢注,此書綜合當時流傳的七部後漢史料,並參考袁巨集所著的《後漢紀》,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後漢史。北宋時,有人把晉朝司馬彪《續漢書》志三十卷,劉昭注,與之合刊,成今天《後漢書》。

三、作者簡介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南朝宋史學家,字蔚宗,順陽(今河南南陽淅川縣)人。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後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原計畫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後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

2樓:霜風勁

《後漢書•文苑列傳•禰衡傳》節選原文:

禰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融亦深愛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

融既愛衡才,數稱述於曹操。操欲見之,而衡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而數有恣言。操懷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殺之。

聞衡善擊鼓,乃召為鼓史,因大會賓客,閱試音節。諸史過者,皆令脫其故衣,更著岑牟、單絞〔1〕之服。次至衡,衡方為《漁陽》參撾[2],容態有異,聲節悲壯,聽者莫不慷慨。

衡進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史何不改裝,而輕敢進乎?」衡曰:

「諾。」於是先解衵衣,次釋餘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單絞而著之,畢,復參撾而去,顏色不怍。操笑曰:

「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孔融數之,因宣操區區之意。衡許往。孔融復見操,說衡狂疾,今求得自謝。

操喜,敕門者有客便通,待之極晏。衡乃著布單衣、疏巾,手持三尺梲杖,坐大營門,以杖捶地大罵。操怒,謂融曰:

「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將謂孤不能容之,今送與劉表,視當何如。」於是遣人騎送之。

劉表及荊州士大夫,先服其才名,甚賓禮之,文章言議,非衡不定。表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並極其才思。時衡出,還見之,開省未周,因毀以抵地。

表憮然為駭。衡乃從求筆札,須臾立成,辭義可觀。表大悅,益重之。

後復侮慢於表,表恥,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黃祖性急,故送衡與之,祖亦善待焉。衡為作書記,輕重疏密,各得體宜。祖持其手曰:

「處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祖長子射,為章陵太守,尤善於衡。射時大會賓客,人有獻鸚鵡者,射舉卮于衡曰:

「願先生賦之,以娛嘉賓。」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後黃祖在蒙衝船上,大會賓客,而衡言不遜順,祖慚,乃呵之。衡更熟視曰:「死公!

」祖大怒,欲加棰。衡方大罵,祖恚,遂令殺之。祖主簿素疾衡,即時殺焉。

射徒跣來救,不及。祖亦悔之,乃厚加棺斂。衡時年二十六。

[注]〔1〕岑牟、單絞:鼓史等著的服裝。〔2〕《漁陽》:鼓曲名;參撾:擊鼓之法。

(節選自《後漢書•文苑列傳•禰衡傳》

==============================

譯文:禰衡字正平,是平原般縣人。他少年的時候很有才華,但崇尚氣節,為人剛直傲慢,看不起別人。只與魯國孔融和弘農楊修關係友善。

孔融也很深愛他的才華。當時禰衡才二十歲,孔融已經四十,但兩人還是結交為朋友。

孔融很深愛他的才華,多次向曹操稱讚他。曹操也想見他,但禰衡一向看不起、痛恨曹操,就自稱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對(曹操)還多有狂言。曹操因此懷恨,但因為禰衡的才氣和名聲,又不想殺他。

(曹操)聽說禰衡擅長擊鼓,就召他為鼓史,於是就大宴賓客,檢閱鼓史們的鼓曲。各位鼓史經過時都讓脫掉原來的衣服,換上鼓史的專門服裝。輪到禰衡上場,他正演奏《漁陽》鼓曲,容貌姿態與眾不同,鼓曲聲音節奏悲壯,聽到的人無不感慨。

禰衡上場徑直來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斥說「(你這)鼓史為何不換衣服,就膽敢輕率進見嗎?」禰衡說「好!」,於是先脫掉近身的衣服,接著脫掉剩下的衣服,赤身**站在那裡,又慢慢取過鼓史專門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去擊鼓之後離開,臉色一點都不慚愧。

曹操笑著說:「本想羞辱禰衡,沒想禰衡反而羞辱了我。」

孔融回來後就數落禰衡,順便說了曹操對他的誠意。禰衡答應去(給曹操賠罪)。孔融再次拜見曹操,說禰衡得有狂病,現在禰衡請求親自來謝罪。

曹操大喜,命令守門的有客人來就通報,且等待禰衡很晚。禰衡卻穿著普通單衣、纏著普通頭巾,手裡拿這三尺長的大杖,坐在大營門口,用大杖捶著地大罵(曹操)。曹操很生氣,對孔融說:

「禰衡這小子,我殺他就像殺死鳥雀、老鼠罷了。但這個人一向有虛名,遠近的人會認為我不能容他,現在把他送給劉表,你認為怎麼樣。」於是派人馬把禰衡送走。

劉表和荊州的士大夫,先前就佩服禰衡的才氣、名聲,(禰衡來後)非常尊敬地對他,寫的文章、言談議論,沒有禰衡的意見就不能定下來。劉表曾經和幾個文人共同草擬奏章,大家都極盡才力。當時禰衡正好外出,回來時看了(他們擬的奏章),覺得劉表等對奏章的解釋不嚴密,就撕掉奏章扔在地上。

劉表感到奇怪而且害怕。禰衡於是要來筆紙,立刻寫成,言辭、語義可觀。劉表十分高興,更加器重他。

後來禰衡又侮辱、輕慢劉表,劉表覺得羞恥,不能容忍,認為江夏太守黃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禰衡又送給黃祖,黃祖也能善待禰衡。禰衡替黃祖做文書方面的事,孰輕孰重、孰疏孰親,都處理得很恰當。黃祖拉著禰衡的手說:

「先生,這正合我的意,和我心中要說的話一樣啊。」黃祖的長子黃射,為章陵太守,和禰衡尤其友善。黃射一次宴請賓客,有人送給他乙隻鸚鵡,黃射舉著酒杯對禰衡說:

「希望先生(就鸚鵡)作一篇賦,以此來使嘉賓高興高興。」禰衡提筆就寫,中間沒有任何改動,一氣呵成,文辭色彩也很華美。

後來黃祖在大船上,宴請賓客,但禰衡出言不遜,使黃祖很難堪,就斥責禰衡。禰衡更是仔細地盯著黃祖,說:「死老頭!

」黃祖非常生氣,想要打他。禰衡更是大罵,黃祖氣憤到極點,就下令殺禰衡。因為黃祖的主簿一向恨禰衡,即刻就殺了禰衡。

黃射(得知訊息後)光著腳來救,但沒趕上。黃祖也後悔,就厚葬了他。禰衡死時年二十六歲

3樓:

此三句古文出自《後漢書·禰衡傳》。

1。衡方為《漁陽》參撾[2],容態有異,聲節悲壯,聽者莫不慷慨漁陽參撾:鼓曲名。亦稱「 漁陽摻撾 」。 撾 應該讀 zhuā,敲打 的意思。

翻譯:於是禰衡擊鼓演奏了名曲《漁陽參撾》,演奏時容態奇異,聲音悲壯節奏慷慨,使聽的人都為之振奮感嘆。

2。孔融退而數之曰:正平大雅,固當爾邪?

固:本來。 當:擔當,承擔。 爾:你。

孔融退後數落他說:太平盛世,大雅之堂,你不應該有所擔當嗎?

3。禰衡勃虐無禮,今因其後到,鹹當以不起折之也折:駁斥,使對方屈服。

翻譯:禰衡荒誕無力,現在因為他一會兒要到了,我們全都不站起來,以這種方式使他屈服。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4樓:w易梓涵

古文直譯的具體方法主要有對譯、移位、增補、刪除、保留等。

1、對譯

對譯是按原文詞序,逐字逐句地進行翻譯。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漢語某些詞序與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不同,翻譯時要按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移動詞語位置。

3、增補

增補是指古代漢語省略或表達過於簡古的地方,今譯時要作必要的增補。

4、刪減

與「增補」相反,刪減是指原文中個別詞語可以刪掉不譯。文言文中某些表達方式和某些虛詞,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也沒有類似的句法結構和相應的虛詞,遇到這種情況,只要譯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達清楚了,個別詞語可以不譯。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詞語可以不譯而直接保留在譯文中。凡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特別是許多基本詞彙,如人、牛、山、草等,當然可以保留不譯。

擴充套件資料:

古文今譯常見的錯誤有以下幾種:

一、因不了解字詞含義造成的誤譯

由於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詞的本義和引申義、古義與今義、單音詞與複音詞等字詞問題而造成的誤譯,在文言文今譯的錯誤中佔很大比重。

二、因不了解語法修辭造成的誤譯

例如: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孟子·盡心上》)

2、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狼》)

例1「小」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果不理解,就會譯為無法理解的「小了魯國」。這句應譯為「孔子登上東山而覺得魯國變小了」。

例2的「犬」是名詞用作狀語,不理解就會誤譯為「其中一條狗坐在前面」。

三、因不了解古代生活與典章制度而誤譯

缺乏古代文化常識,不了解古代社會生活,也會造成誤譯。

例如:1、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袁枚《黃生借書說》)

2、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韓愈《送董邵南序》)

文言文《杯弓蛇影》的翻譯,杯弓蛇影文言文翻譯

杯弓蛇影 原文 嘗有親bai客du,久闊不復來,廣問其故,答曰 zhi 前在dao坐,蒙賜酒,方專 欲飲,見杯中有蛇,意屬甚惡之,既飲而疾。於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漆畫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謂客曰?謂客曰 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 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痾頓愈。譯文 樂廣...

文言文翻譯技巧,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甲克蟲奇遇記 如果是考試,抓住關鍵字。因為是按點給分,得分點你沒翻譯,不得分點你翻譯的很好,白搭。那怎麼才能知道是不是得分點呢 保險做法都翻譯,而且要直譯。逐字逐句翻譯。某些應該補充的要補充比如省略主語或賓語的,雖然那句話沒有,但自己翻譯一定要有,這也是扣分點。其次那些句式應該調整的就調整。這個翻譯...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技巧

譯文 汝州有乙個土財主,家產很多,但是幾輩子都不識字。有一年,請了一位楚地的先生教他的兒子。這位先生開始教他兒子握筆臨帖。寫一畫,教他說 這是一字 寫兩畫,教他說 這是二字 寫三畫,教他說 這是三字 那孩子便喜形於色地扔下筆跑回家裡,告訴他父親說 孩兒全會了!孩兒全會了!可以不必再麻煩先生,多花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