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學目標在**?
1樓:砙謬島
老師就概括出:鹹、悉、並、俱等。再比如在解釋這個「毋」字的時候,用了中國造字法講解了「毋」的來由,可以加深學生對這個詞彙的理解。
由這節課,我最感興趣的不是教學手段,而是王惕老師對文言文教學目標的定位,她認為文言文教學目標應側重在文言詞彙的積累,而不是文章表現出的主題內容。這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
首先,新課程標準對初中文言文的定位是學生能讀懂淺近的文言文,學會用詞典查聞言詞彙,注重工具性。雖然也提倡新的文言文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但我覺得文言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之所以讓我們頭疼,原因無非是文字深奧難懂,佶屈聱牙,讀懂也不是一件易事。所以,在教授文言文中,先解決讀懂的問題。
其次,從我們學習文言文的目的來看。也許有人馬上會說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但是真的要問一句:
我們到底要繼承什麼樣的傳統文化呢?我們不能大而化之認為繼承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等等,其實初中的文言文大都是小故事型別的,比如《孫權勸學》等反映出的道理其實很簡單的,學生在讀懂課文後一般都能馬上概括出來的。所以,我認為初中文言文的教學應該是讓學生感知文言詞彙的魅力,它的遣詞造句,它的言簡意賅,它的朗朗上口,對語言美的體會就是通過反覆朗讀和詞彙積累來完成的。
當然,一般之外必有特殊,並不是全部文言文都是如此,一些經典如《桃花源記》、《愚公移山》的文章也是需要對內涵進行分析理解的。
最後,我們之所以無法突破文言文教學中的文與藝之爭,最主要的還是突破不了中國古代「文以載道」的思想,認為文章的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形式只是手段,主題才是關鍵,於是無論是文學性文體、實用性文體還是文言文,我們都在強調文章的人文性。這其實有點眉毛鬍子一把抓,當語文課總在重複著那幾個簡單的人生道理,那麼離思想政治課不遠了。因為,我們在對待不同文體的時候應該採取西方的一句俗語:
上帝的歸上帝,撒旦的歸撒旦。
當然,注重朗讀和詞彙的積累也是有方法的,並不是乾巴巴告知某個詞的意思。這一點可惜向王惕老師學習的,讓最難引起學生興趣的枯燥的文言詞彙有趣起來,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初一語文作業翻譯,初一文言文翻譯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 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
初一文言文每個字的翻譯,初中常見文言文本詞翻譯
辯 辯論 鬥 爭鬥 遊 遊說 shui 四聲 故 原因,緣故 去 距離 始 剛剛 以 1.以為,認為 2.因為 3.用為 1.是 2.形成 則 就,便 其 1.代人 2.代物 3.代事 子 對對方的尊稱 東徙 向東邊搬遷 猶 還,還是,尚且 皆 都及 到,等到 常 經常,常常 對 回答 道 1.談論...
初一文言文閱讀割肉相啖,割肉自啖文言文翻譯
割肉自啖文言文翻譯 戰國時代,在齊國有乙個無名小鎮,鎮上住著兩個自命不凡 愛說大話 喜歡自誇為全世界最勇敢 最頑強 最不怕死的人。他們乙個住在城東,乙個住在城西。有一天,這兩個自詡為最勇敢的人碰巧同時來到一家酒樓喝酒。他們一先一後進了酒樓後才互相看見對方。兩人相互寒暄了一番後,便選中靠窗的一張又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