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一文言文中兩小兒辯論的問題 太陽什麼時候離人近

2022-02-03 19:33:29 字數 5520 閱讀 1292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則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有兩個小孩問當時的大學問家孔子:「太陽究竟什麼時候離我們近?」他們兩個,乙個認為太陽早晨時比在中午時看起來大,所以太陽在早晨時離我們近。

另乙個認為中午太陽比在早晨時溫暖,所以中午時太陽離我們近,他們兩個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得出兩個完全不同的結論,而且說得都很有道理,連孔子也不知道哪個是對的

這是個看似簡單實際複雜的問題,不過,在今天,科學家們已完全能解答這個問題了,一句話;日出日落時間和太陽的高度在一年內不斷變化,而且隨緯度不同而不同。2023年,我國著名天文學家戴文賽教授對這個問題作了深入的研究,並發表了**《太陽與觀測者距離在一日內的變化》。

以北京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陽比早晚的都近;l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陽比早上的遠,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日,中午的太陽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陽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遠。其中1 月22日和6月5日兩天,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早、午相等;8月l日和12月15日兩天,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午、晚相等。這是2023年的時候計算出來的,可以適用100年,100年以後,會相差一天。

由此可見,這麼複雜的問題,對於生活在春秋時期的人們來說實在是太深奧了。不過古人這種善思、好問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沒有思考就沒有探索,我們相信不論探索有多艱難,計算有多繁雜,只要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一定會揭開自然界的許多秘密,計算太陽與地球之間距離的變化,就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結果。

2樓:匿名使用者

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為什麼早晨的太陽看起來較中午時大呢?這是視覺的差誤、錯覺。

同乙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公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公升起,廣闊無垠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就顯得小了。

其次,同一物體白色的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公升時,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格外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中午的氣溫較早晨高,是否此時的太陽較早晨離我們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

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裡,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裡,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與熱,並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

誰知道<兩小兒辯日>的解釋?

3樓:小瓏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乙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乙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乙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乙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型呢?」

4樓:傑克史努比

翻譯:孔子到東方遊歷,見到兩個小孩在辯論,(就過去)問他們在辯什麼。

乙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時候離人遠。」

(另)乙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遠,而到中午的時候近。」

乙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馬車的車頂那麼大。等到中午,就像盤子和痰盂一樣大,這不就是遠的(看

起來)小而近的(看起來)大嗎?」

(另)乙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很涼快,等到了中午的時候(感覺)就像進入了澡塘,這不就是越近

(感覺)越熱越遠(感覺)越涼嗎?」

孔子也無法決斷(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話孔子說:「誰說你懂得很多啊?」

5樓:騰雲奔月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乙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乙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乙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乙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型呢?」

6樓:anny劉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1),問其故(2)。

一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

(1)辯鬥: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兩小兒辯日》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

2、善於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一現象的時候,一方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太陽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清了;一方從感覺出發,以「如探湯」作比,結合「日初」和「日中」來說,也把理由說清了。由於作者善於用比喻,語言生動形象,頗有說服力,極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乙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乙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乙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乙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型呢?」

7樓:我乃girl也

《兩小兒辯日》

中心:說明古代科學不發達。以及古人對科學的**精神。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1),問其故(2)。

一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

(1)辯鬥: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兩小兒辯日》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

2、善於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一現象的時候,一方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太陽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清了;一方從感覺出發,以「如探湯」作比,結合「日初」和「日中」來說,也把理由說清了。由於作者善於用比喻,語言生動形象,頗有說服力,極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乙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乙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乙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乙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型呢?」

8樓:匿名使用者

26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1),問其故(2)。

一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6),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

(1)辯鬥: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兩小兒辯日》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

2、善於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一現象的時候,一方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太陽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清了;一方從感覺出發,以「如探湯」作比,結合「日初」和「日中」來說,也把理由說清了。由於作者善於用比喻,語言生動形象,頗有說服力,極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乙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乙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乙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乙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型呢?」

文言文《兩小兒辯日》的解釋,《兩小兒辯日》文言文的翻譯

孔子到東方遊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乙個小孩說 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乙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前乙個小孩說 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另乙個小孩說 太陽剛出...

文言文《兩小兒辯日》分段,你知道《兩小兒辯日》怎麼分段用 把一句話分成幾部分來念嗎??

孔子 東遊,見兩小兒 辯鬥,問其 故。一兒曰 我以 日始出時 去人近,而日中時 遠也。一兒以 日初出遠,而日中時 近也。一兒曰 日初出 大如車蓋,及日中 則如盤盂,此不為 遠者小 而近者大乎?一兒曰 日初出 滄滄涼涼,及其日中 如探湯,此不為 近者熱 而遠者涼乎?孔子 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 孰為汝 ...

文言文兩小兒辯日朗讀帶拼音,兩小兒辯日帶拼音朗讀

兩小兒辯日帶拼音朗讀 兩小兒辯日帶拼音如下 一 拼音。k ng z d ng y u,ji n li ng xi o r bi n d u,w n q g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y r yu w y r sh ch sh q r n j n,r r zh ng sh yu n y 一兒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