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蜀漢北伐中原,為何總是兵出祁山,而未沿著漢水河谷東出?

2025-06-15 04:55:18 字數 1172 閱讀 9512

1樓:漆夜戎

兵出漢水谷的劣勢。蜀漢在失掉荊州的同時卜悔,東三郡(房陵、西城、上庸)也被魏國佔領。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一旦諸葛亮沿漢江而下必然會遭到魏國的層層攔截,就算成功突破東三郡防線,襄陽方向的魏軍以配弊扒逸待勞,依靠堅固的城牆蜀軍在培昌短期內不一定能攻下。

2樓:小自信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祁山的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最重要的是當地的自然資源非常的豐富所造成的結果。

3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當時蜀國的實力實在太弱了,所以說他們必須選擇一條更加便捷的道路去攻擊魏國。

諸葛亮為了北伐中原而「六出祁山」,真的是要去興復漢室嗎?

4樓:石桐桐

諸葛亮六出祁山,表面上是為了光復漢室,實際上是為了給蜀漢政權,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5樓:墨汁諾

從諸葛亮晌臘的角度來說,他一直有個理想,就是匡扶漢室,這一直是他和劉備共宴做滑同的理想,只不過他們兩個人胡隱到死,都沒有完成這個心願。劉備死後,給諸葛亮留下了很大的難題。

6樓:網友

興復漢室只是個幌子,至於北伐,是因為當時內因外因條件下可以做出的最缺爛昌好的選擇。

劉備託孤。後蜀歷亮國的形勢變得十分嚴峻,夷陵之戰。

幾乎全部折損了蜀國的大部兵力,蜀國國力也因為征戰而變得日漸衰微,南方還有蠻夷不斷發生叛亂。

諸葛亮。先穩定了國內的局勢,平判了蠻伏扒夷之亂接著又對國家的內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蜀國的國力也漸漸恢復過來,國內的局勢也基本穩定。

諸葛亮是在這種情況下才做出伐魏的決定,其實諸葛亮也很明白在當時的情況下伐魏根本不會成功,但他也知道北伐是唯一的選擇。

7樓:感情顧問小鄧

因為按照諸哪悄葛亮隆中對拆緩公升的計策這是最好也是最穩當的出兵線路,即使失敗也能退守,不會擔心曹魏軍隊反撲,旅老而從東出則會面臨防守不當的危險。

8樓:社會生活家

因為如果沿著漢水會更加難走,地形會有利於魏軍在沿岸埋伏,在地形上不佔優勢。

9樓:次元小拾

因為諸葛亮認為只中瞎閉有佔據了祁山,那麼蜀國才算有了乙個能踏足中原的口子,運輸糧草也更神桐方便。而如賣裂果沿著漢水河谷冬出,後勤可能跟不上,會影響到前線的戰事。

三國蜀漢的將領表,三國蜀國將領有誰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很多,僅舉50位供參考 排名不分先後 1 姜維,字伯約,督中外軍事,大將軍,平襄侯。2 鄧芝,字伯苗,領兗州刺史,陽武亭侯,大將軍。3 李嚴,字正方,驃騎將軍,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勛。4 張飛,字翼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桓侯。5 吳懿,字子遠,督漢中,車騎將軍,假節,雍州刺史,濟...

三國時蜀國北伐曹魏的時候為什麼每次都要兵出祁山

縱觀整個蜀漢歷史,真正進行北伐的只有兩個人,乙個是諸葛亮,另乙個就是姜維。諸葛亮一生共有5次北伐,姜維一生有11次北伐。蜀漢的北伐是一種軍事行動,本著軍事從來就是政治延續的原則來看,北伐是有政治目的的,從諸葛亮時代和姜維時代來看,諸葛亮的政治目的與姜維的政治目的顯然不一樣。先看諸葛亮的北伐。由此可以...

除了蜀漢的趙雲以外,三國時期的虎威將軍還有哪些人?

古代有很多武將的官職,三國時代的虎威將軍就是其中的一種,雖然歷史記載虎威將軍的官職在三國之中可能不是一種很高的官職,但是卻通常封給在戰鬥中,作戰勇猛的武將,換句話說能被封為虎威將軍的一定有過作戰勇猛得表現。三國時代魏吳都設有此職,但蜀漢沒有這設定這裡官職,但趙雲因為作戰勇敢獲得了這位官職,當時劉備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