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的根本原因,三國時期,蜀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021-05-05 19:01:37 字數 4891 閱讀 2347

1樓:周子儀

蜀漢滅亡的原因很多。首先,長期的戰爭消耗。在東吳奪取荊州之後,蜀漢幾乎是用四川一省的力量抵禦曹魏,諸葛亮六出祁山,八定中原,諸葛亮死後姜維又用兵無度,以一隅敵全國,可想而知消耗有多大。

其次,蜀漢人民長期遭受戰亂和剝削,產生了厭戰情緒。荊州失去之後,蜀漢失去了魚公尺之鄉,也失去了出產貨幣的銅山,為了維持戰爭不得不加倍的剝削四川百姓。蜀漢的五銖錢比西漢時的五銖錢小了很多。

蜀漢向曹魏投降時,國內基本屬於物資匱乏,民不聊生的境地,可想而知蜀漢剝削百姓有多嚴苛。最後,蜀漢統治者為了維持穩定統治,政治上疏遠四川本地人,重用外省勢力平衡權利,長期造成蜀漢人才凋敝,無人可用的狀況。

2樓:黑衣騎士

縱觀蜀漢政治,荊州集團、東州集團、益州集團三方勢力組成。劉備集團在荊州發家,來益州屬於外來勢力,卻長期佔據**主要地位,而益州本土勢力長期處於底層。曹魏實施九品中正制,確保了士族世代為官地位,若歸屬曹魏,益州士族可繼續為官,蜀人治蜀,政治地位反而提公升,因而蜀漢政權得不到本地士族支援。

另外,蜀國只佔據一州,常年征戰,蜀漢百姓需要揹負沉重賦稅,民不聊生,自然失去本地百姓支援。失去本土士族百姓支援,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3樓:高數驚魂

國力弱小。當時經過連年戰亂,為國人口約有600萬,吳國230萬,蜀國僅95萬。

4樓:sdl施東林

經濟不行,還連年打仗,造成國庫虧空,國力進一步衰弱。蜀漢作為三國中人口最少,經濟最差,戰鬥力最弱的割據國,它的滅亡是必然的。

5樓:

連年戰爭,國力不濟,人口稀少,人才稀缺,士民沒有戰心,內部矛盾中,西川士人一直不滿,黃皓亂政,姜維不受重用,這麼多。蜀漢不亡就怪了

6樓:diemr翔

根本原因就是諸葛亮自己甩自己耳巴子 他明明都知道只有3國才能鼎力 他就因為劉備的託孤 想要光復漢室 年年北伐 這不是甩自己耳巴子麼 消耗蜀國的國力 跟阿斗沒什麼太大關係 阿斗基本都聽諸葛亮這個丞相的話

三國時期,蜀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7樓:回憶那悲傷的痛

我認為蜀國真正走向滅亡的根本原因是英才的逝世,有著乙個昏庸無能,坐享其成的皇帝,以至於最後在戰亂時都沒有智者出謀劃策,武者頑強拼搏出來抵抗,蜀國也就真真正正名存實亡了。

其中蜀國地位稍次皇帝的是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都在為蜀國操心,真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早期的諸葛亮年輕氣盛,幫助蜀國各種的出謀劃策,將蜀國真正的打造成了強國,但是到了晚年的時候,因為劉備的病逝,劉備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諸葛亮也沒有想過安安心心過晚年而是細心的教導劉禪,可劉禪就是一位十分愚蠢的人,那麼統治者的昏庸無能也會直接導致國家的興盛興衰。

諸葛亮心中也明白蜀國再也不會像之前那樣鼎盛,只能夠走一步看一步了,直到自己親自率領大軍不停的北伐,他也是清楚不會成功,但是不成功也沒辦法了,因為仇必須報,所以自己最後拼了自己的老命去北伐,直到燃燒盡了自己生命的最後一棵稻草。

馬超的病逝,黃忠的病逝,趙雲的壽終正寢,關羽被吳國所殺,張飛被自己的部下砍掉了腦袋,乙個又乙個大將燃燒盡了自己的生命,都是為了強大蜀國。最終的蜀國也是因為沒有了才人而逐漸的落敗,逐漸的走向了滅亡的道路。

綜上所述,蜀國的滅亡是許多才人的逝去,而之後沒有可以站出來挑大樑的人。統治者的昏庸進一步促進滅亡,讓敵國有機可趁滅掉蜀國。

8樓:橘說娛樂

1、到了蜀國後期,人才已經嚴重緊缺,除姜維外,已經沒有了能統率大軍的全才,朝中沒有賢臣,所以,人才緊缺,這是蜀國滅亡的主要原因。

2、歸根結底,蜀漢滅亡主要原因是荊州之失。蜀國滅亡,是因為人才少,人才少,是因為人口少,人口少,是因為地盤太少,那麼我們自然回想起219年的那場荊州爭奪戰,這一戰劉備慘敗,在曹操,孫權夾攻下,丟了荊州全部(江陵,公安等),當時荊州是人口眾多的,在之前劉表的治理下,十分富庶,自然人才眾多,而該死的關羽竟丟了它,不但人才得不到補充,人力,物力,財力也得不到補充,而且失去了從江陵攻襄陽到宛城的北伐路線,這一條道十分平坦,利於運糧,運兵,比諸葛亮北伐的秦嶺一線好出兵得多

3、魏國是最強大的,吳,蜀是弱小的,兩國齊心協力對抗還有的一拼但是我剛才說過,蜀國滅亡主要原因是荊州之失,荊州是誰奪的?孫權。策劃奪荊州計畫的是誰?

呂蒙。荊州一丟,蜀國損失慘重,劉備為了奪回來又出兵,又被陸遜一把火燒的大損元氣,最終蜀漢滅亡,蜀漢已滅,吳國就孤立了魏國(晉國)就集中兵力對付吳,吳國就只有滅亡。

4、呂蒙奪荊州是兩國滅亡的重要原因,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壯大了吳國,但也使得蜀國滅亡,蜀國已滅,吳國也跟著滅,若雙方操縱軍政大權的永遠是諸葛亮,魯肅,兩人政治見解遠遠超過呂蒙,周瑜,陸遜,齊心抗擊魏國,那麼三國歷史就會被改寫!

9樓:神

蜀國滅亡的原因頗多,諸如諸葛亮早逝、後主無能等,但究其根本原因還在於蜀漢集團綜合國力的弱小。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魏國佔據了整個北方,其轄區大約包括冀州、幽州、青州、徐州、兗州、涼州、豫州、幷州及洛陽**直轄區等九個地區;東吳佔據了揚州、荊州、交州三個地區;而西蜀則偏居西南一角,只擁有益州、漢中兩個地區。以西蜀兩州之力與曹魏九州抗衡,其實力相差過於懸殊。

在《後出師表》中諸葛亮曾經提到:「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看來對於這種差距,諸葛亮自己也有深刻的認識。

王朗勸諸葛亮投降時將魏國稱作「中國」,將西蜀喚作「偏邦」也不是沒有道理。

在以農業為主的封建社會,農業決定著乙個地方的經濟。兩漢時期,中國農業發達地區主要集中在北方,如冀州、豫州、兗州及洛陽附近的中原地區,這些地方集中了當時中國最密集的人口與最先進的生產力。東吳雖然幅員遼闊,但農業發達地區僅集中在長江中下游一帶,至於兩廣、福建、江西等地當時還是一片荒涼。

西蜀的農業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漢中地區農業落後很難給軍隊作戰提供充足給養,南蠻一帶還沒有象樣的農業,更不用說提供戰時補給了。諸葛亮幾次北伐失利,很大程度上在於糧草等戰略物資**不足。而魏國依託自身雄厚的農業經濟基礎,軍隊很少出現糧草輜重不足的情況,即便同時與吳、蜀兩線作戰,也能從容應對。

司馬懿能屢次阻止諸葛亮北伐,靠得就是打消耗戰。蜀、魏在農業經濟上的懸殊差距,決定了蜀漢集團的必敗。

魏國經濟基數大,增長快;吳、蜀經濟基數小,增長慢,並且這種差距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拉越大。對於這種有利情況,魏國自己人也有清醒的認識,尚書孫資曾向魏帝曹睿建議:「命大將據守險要,養精蓄銳。

不過數年,中國日盛,吳、蜀二國必自相殘害」。這種看法當時就得到了曹睿、司馬懿的認同。

西漢鼎盛時期全國人口曾達到6000萬,後經長期戰亂,東漢末年人口已下降到2000萬左右。蜀國滅亡時戶部統計人口是94萬,即便算上統計不全的原因,當時蜀國總人口至多有200萬。除去婦女、兒童與老人,蜀國的男壯丁(兵源)約為50萬,諸葛亮每次北伐出兵都在30萬左右,這已經是蜀國兵力上的極限了。

東吳滅亡時戶部統計人口是230萬,算上統計不全的原因,吳國總人口至多有400萬。而魏國九個州的總人口約為1400萬,比吳、蜀人口總和的2倍還多。有了人口才有兵源,人口數量上的巨大差距,決定了西蜀戰略上的劣勢。

諸葛亮北伐時曾將作戰兵力分為兩班,三月一換、迴圈出征。這其實正是西蜀軍力困乏的表現。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打的就是兵力上的消耗戰,而這一點正是西蜀的軟肋。

由以上可以看出:曹魏集團是三國中勢力最強的乙個,東吳次之,西蜀最弱。諸葛亮也知道這一點,於是便有了「臣伐賊,才弱敵強也。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的感嘆。

諸葛亮是軍事天才,他可以輕易地贏得一場戰役,卻很難贏得一場戰爭。

10樓:無影屁

主要原因

1人口。蜀亡時人口110萬,軍11萬,吏4萬,擺明了勞動力不足吃閒飯的太多,所以老百姓面有菜色。加上連年征戰賦稅過高,老百姓不敢生孩子生了也養不活。

雖然蔣琬費禕執政期間少有戰事,但賦稅依然偏高,畢竟吏四萬,當官的太多了,不管各種史料再怎麼美化諸葛也改變不了蜀國殘暴的超高稅收,美名從何而來?奇怪。說實話還被噴?

更奇怪。總之夷陵之敗蜀漢的老家底兒元氣大傷,人口又少,沒有精簡公務員減輕賦稅讓老百姓多生孩子養精蓄銳這是原則性政治指導方針的失敗,誰幹的?大家心裡有數。

2。開府治事而且只開丞相府,這太奇怪了,理應丞相府將軍府相互制約的,乙個派系說了算會導致什麼結局,咱們中國人最明白了,不用多解釋了吧。後來蜀亡時,荊州派系**除了立功的幾乎統統被撤掉了,這很說明問題。

次要原因

1人才選拔道路閉塞,益州人專搞民族和諧,荊州大士族不來,來的都是低水準庶族,又不肯起用有才能的平民。2姜維放棄鐵桶漢中策略,改用誘敵深入,門戶大開,不知道這種捉襟見肘的策略是不是故意的,反正亡國前姜維上書劉禪加強防守,奇怪的是他手下7萬大軍呢,隨便派個三五千人協防有何不可,不過屎盆確實給劉禪扣上了。3劉禪到底是不是阿斗這是很讓史學家們糾結的問題,俺就更說不清楚了,反正諸葛要打仗劉禪說不要,結果不管用,姜維要打仗劉禪說不要,結果也不管用,費禕說不要,倒是很管用。

哎···懶得打字了··蜀國的破事兒實在太多了,魏延打楊儀啦李嚴自作孽啦都很奇怪的··國不置史··有的我們匪夷所思了··各種說不清楚··各種糊里糊塗

11樓:流水落花去也

1、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政策是錯誤的,那時的蜀國已經是疲於兵戰了,應該休養生息,但諸葛亮卻一意孤行地進行北伐,這是其亡國的原因之一。

2、後主劉禪昏庸無能,又受聽小人——太監之言,不知道三多二少的笨蛋,這對於諸葛亮來說肯定是乙個令他頭痛的傢伙。事事掣肘,不敗才怪。

3、還是老諸葛的錯誤,如果按魏延所獻計策,也不失為乙個對於蜀國長治久安的國策,可惜的是諸葛就認為他有反骨,死後還把他給殺了。

4、殺馬謖,絕對是乙個錯誤,為了強求那個所為的嚴軍令麼?給自己戴高帽子沽名釣譽罷了。他難道忘記了,他出兵收拾孟獲時,這個被斬的人兒還給他出過主意:

「攻心為上。」最終收服了孟獲。

5、姜維,說穿了,是個球也完不成的東西,諸葛讓他來接掌蜀之命運不亡國才怪。最終還不是跟那個「戰戰慄慄,汗不敢出」的鍾會一起被over了?

上述五個原因。

作者認為六國和秦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仁政不施,攻守之勢異也。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無雄心大志,仁政不施,專攻守之勢異也屬。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失其民心。六國之畢,原因在於自身的驕華奢侈,以及對人民的輕視,這也恰恰成為秦興的原因。可從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看出。阿房宮賦中大段描寫阿房宮的巨集大 秦始皇的驕奢,與六國之畢聯絡起來,即...

三國蜀漢的將領表,三國蜀國將領有誰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很多,僅舉50位供參考 排名不分先後 1 姜維,字伯約,督中外軍事,大將軍,平襄侯。2 鄧芝,字伯苗,領兗州刺史,陽武亭侯,大將軍。3 李嚴,字正方,驃騎將軍,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勛。4 張飛,字翼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桓侯。5 吳懿,字子遠,督漢中,車騎將軍,假節,雍州刺史,濟...

明朝衰落的根本原因,請說明明朝滅亡的根本,主要,次要原因?

明代衰落的根本就是其政策跟不上地方民間經濟形式發展的需要.明代在維持封建小農經濟上取得了成功,但這是以抵制商品經濟發展為巨大代價的.典型的重農抑商政策雖然維持了帝國百餘年的穩定,但結果就是明代的整體架構都建立在四個字基礎上,即 維持現狀 黨爭嚴重,明王朝大力啟用宦官,源於社會烙印。朱元璋出身低微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