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蜀國北伐曹魏的時候為什麼每次都要兵出祁山

2022-02-17 09:12:02 字數 5762 閱讀 6416

1樓:古今謀略

縱觀整個蜀漢歷史,真正進行北伐的只有兩個人,乙個是諸葛亮,另乙個就是姜維。諸葛亮一生共有5次北伐,姜維一生有11次北伐。蜀漢的北伐是一種軍事行動,本著軍事從來就是政治延續的原則來看,北伐是有政治目的的,從諸葛亮時代和姜維時代來看,諸葛亮的政治目的與姜維的政治目的顯然不一樣。

先看諸葛亮的北伐。

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唯一有重複的就是祁山道,五次北伐有二次走的是祁山道,而且是最為重要的兩次北伐:第一次和第四次北伐。可見諸葛亮對祁山道的重視。

諸葛亮時代的北伐之所以對祁山道非常重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諸葛亮的目的奪取隴右五郡,從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能看出,因為第一次北伐是成功機會最大的一次北伐。祁山道是一條從陝西漢中勉縣通往甘肅天水的一條山間小路,祁山道的東邊是陳倉,西邊就是隴西五郡,從地理上來看,誰控制了祁山道,誰就控制了隴右五郡:隴西郡、南安郡、天水郡、廣魏郡和安定郡。

曹魏關中軍區大本營在長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重兵也駐守在長安附近,隴西五郡曹魏的軍事力事相對較為薄弱,祁山道又扼守從長安進入隴右五郡的道路,而街亭就是位於祁山道上從長安進入隴右五郡的戰略要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以街亭阻擋曹魏關中援兵,由諸葛亮自已率軍攻取隴右五郡,只要馬謖守住了街亭,隴右五郡肯定會被諸葛亮拿下,可惜的是馬謖敗了,由此也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

諸葛亮的政治目的就是奪取隴右五郡,而曹魏從關中地區進入隴右五郡一定要經過祁山道,所以祁山道對諸葛亮來說,非常重要,魏國也在祁山道重要據點常年駐軍的。正國為如此,所以諸葛亮五次北伐中有2次都走了祁山道,因為諸葛亮的政治目的是先蠶食雍涼,後奪取長安,而不是魏延子午谷奇謀那樣極具冒險精神的孤軍深入。但是姜維北伐與諸葛亮則完全不同。

姜維共有11次北伐,第一次西入羌中作戰,沒有北進;第二次在汶山郡平定叛亂,沒有北進;第三次出祁山進入隴右作戰,第四次出祁山進入隴右作戰,第五次出祁山進入隴右作戰,第六次出祁山進入天水郡作戰,第七次出祁山進入隴西郡作戰,第八次出祁山在狄道作戰,第九次出祁山在南安郡作戰,第十次出儻佫道在駱谷作戰,第十一次出祁山在洮陽作戰。看出來了吧,姜維11次北伐,出祁山的就有8次,這個比例之高,足以說明祁山道的重要性,由此也可以看出姜維北伐,基本上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想要攻占隴右五郡,從姜維歷次北伐的軍事行動也能看出,姜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祁山及附近作戰。

姜維之所以絕大多數是走祁山道,說明姜維的目的與諸葛亮基本一樣,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姜維,之所以祁山道為主要出擊路線,有這麼幾個原因:1、祁山道魏軍防守薄弱,敵人防守薄弱的地方,就是己方進攻的最好方向;2、魏軍重兵部署在長安到陳倉一帶,出祁山可以避開魏軍主力,攻其偏軍,有利於進攻;3、控制了祁山就能奪取隴右五郡,這是一片相當大的地盤,是從關中通往涼州的戰略要地,如果控制了祁山,就能控制隴右,控制了隴右就能控制進入涼州的通道。

4、出祁山奪取隴右是蜀漢北伐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切斷曹魏與涼州的聯絡及通道,順便控制涼州,有了涼州,蜀漢就能獲得馬匹**地。所以祁山道是蜀漢北伐繞不開的戰略要道,是控制隴右五郡的戰略要地,是打通涼州與益州的重要關口,是蜀漢北伐的目的所在。

2樓:bat誰主沉浮

出祁山是一條很好的道路,蜀地道路崎嶇,只有祁山有蜀棧道,因此不得不走祁山才能成功。

3樓:職場導師夏清

因為祁山就是那裡的路,除了這條路,其他的路都很難行走,所以他們才每次都從此過

4樓:

因為祁山是蜀國攻打曹魏的乙個重要連線點便於運輸,所以必須攻取祁山。

諸葛亮那麼聰明,為什麼一定要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使蜀國國力盡失呢?

5樓:遇見你好

形式需要,三國中蜀國較弱,根基較薄,曹魏較強,諸葛亮北伐曹魏,能夠牽制曹魏發展,同時,也是復興漢室的需要,劉備以漢室名號起家,不攻伐曹魏怎麼對得起他的口號。

6樓:一生悅讀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原因是基於對自身清晰的定位,自己並不是很強大,堅守並不能自保的情況下,唯有開始以孫權為主力的北伐,圖謀自強、自我保護國力的綜合考慮。

7樓:吃瓜預備役選手

因為他要統一中原。明知道不會有好的結果,也要去北伐,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

8樓:體壇剖析者

諸葛亮過於謹慎,稍有差池,就會撤兵,導致北伐次數增多,只能起到以攻代守的作用。

9樓:林楓

諸葛亮之所以北伐,其實是在救蜀國。而且他屢次北伐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只有這樣,劉備才能有機會爭霸天下。

10樓:幹煸新鮮事

因為當時諸葛亮也算是孤注一擲了,他想改變劉備蜀國滅亡的秘密。

諸葛亮為什麼相對曹魏政權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還要堅持六出祁山伐魏? 50

11樓:流星撞慧星

需要明確一點,諸葛亮北伐和隆中對中的北伐是完全不同的。

隆中對是這麼說的。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大致是乙個鉗式戰略,一路出兵宛洛,一路出兵關中,直搗曹魏的腹心。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到諸葛亮北伐時,黑字部分已經完全不可實現,既然跨有荊、益不可行,天下也未有變,而蜀國內部呢,恐怕也未見得有多和諧,一無天時、二無地利、三無人和,那麼為什麼還要北伐呢?而且為何採用的戰略還是步步為營的策略,而且出兵的方向多是遠離曹魏腹心的隴右呢?

因為不北伐不行!

後出師表中說「王業不偏安」,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說「益州疲弊」,我認為王業不偏安是表面現象,益州疲敝是根本原因,益州疲敝導致了王業不能偏安。這就回到了題主的問題,為何不發展經濟,等國力強盛,答案是不能,時間不在蜀漢這一邊。

首先是外部不允許。《文獻通考》中說:

魏武據中原,劉備割巴蜀,孫權盡有江東之地,三國鼎立,戰爭不息,魏氏戶663423,口4432881;漢昭烈章武元年,有戶 20萬,男女90萬;蜀亡時(263年),戶28萬,口94萬,帶甲將士102000,吏4萬;吳赤烏三年(240年),戶52萬,男女230萬,吳亡時 (280年),戶53萬,吏32000,兵23萬,男女230萬。

我們可以看到,蜀漢的人口大概是魏國的五分之一,是吳國的二分之一,吳國和蜀國加起來是魏國的三分之二。曹魏佔據的中原和北方地區是中國開發最早的地區,三國鼎立的局面之所以形成,就在於漢末軍閥在北方混戰,而南方相對安定,但是一旦大家都卯足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時間一定不在蜀漢這一邊。所以必須北伐。

北伐有效果嗎?有。

12樓:蚌肉

不打是慢慢耗死,打的話要麼死得快要麼搏來個機會,說穿了就是個僥倖心理

13樓:啦啦啦隊長

當時的蜀國是在資源匱乏的地區 曹操和孫權的領土經濟發展都比較好 與其坐以待斃等別人來宰殺 不如主動出擊 並且一次次的遠伐也相當於是一種示威 也是連吳抗魏的行動上的表率

三國時期,蜀國的軍事諸葛亮回事出祁山,準備一舉攻滅曹魏政權 這是什麼故事

1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說是七出祁山但是有的書上寫的是六出祁山!

三國中諸葛亮幾次出岐山

15樓:

6次每一次的簡介

第一次,諸葛亮大敗魏國駙馬夏侯楙,奪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兵臨祁山,覆敗魏軍都督曹真;後因馬謖敗於街亭,被迫退還漢中,三郡得而復失。

第二次,諸葛亮兵出陳倉,為魏將郝昭所遏;魏遣勇將王雙援陳倉,諸葛亮留魏延拒王雙,自引大軍攻祁山,連敗曹真;後因糧盡退兵,計斬王雙。第三次,諸葛亮奇襲陳倉,再到祁山,命姜維﹑王平分取武都、陰平;魏以司馬懿為都督,率軍抵禦;諸葛亮連敗司馬懿,卻因發病而悄然退兵。

sp;第四次,魏以曹真、司馬懿為正副都督,進攻漢中,因遇連日大雨而退;諸葛亮分兵兩路而進,氣曹真,打敗司馬懿;司馬懿堅守不出,使蜀降將苟安回成都散布流言,誣諸葛亮欲篡位,諸葛亮被迫退兵。 第五次,諸葛亮復出祁山,連敗司馬懿;都護李嚴因糧草不濟,謊稱吳國欲攻蜀,向諸葛亮告急;諸葛亮連忙撤兵,在退卻中射魏國大將張合。

第六次,諸葛亮分兵五路而進,再出祁山,借魏將鄭文詐降之機,將計就計,大敗魏軍;又火燒上方谷,奪取渭南;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屯兵五丈原,不久病

諸葛亮都敢六出祁山挑戰魏國,為何卻不敢進攻吳國?

16樓:a_不想賺錢

首先你這句話說的有問題,諸葛亮並不是不敢進攻東吳政權,而是諸葛亮沒有必要去進攻東吳政權。雖然東吳政權與蜀漢政權之間的淵源很深,從周瑜與諸葛亮的恩怨,到關羽身死,敗走麥城的恩怨,一直到劉備的夷陵之戰導致蜀漢政權大傷元氣。蜀漢政權與東吳政權的關係一直都不是很友好的,哪怕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孫尚香,這個也不能代表著東吳政權與蜀漢政權的關係好。

諸葛亮之所以這麼執著於北伐魏國,並不是因為諸葛亮仇恨曹魏政權。而是因為曹魏政權擋在了蜀漢政權的北方,如果蜀漢政權想要發展擴大自己的力量,他必須要把擋在他北面的曹魏政權給處理掉。否則蜀漢政權就一直會被曹魏政權困在成都平原,在三國時代對於成都平原的開發並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說是蜀漢政權在開發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雖然土地肥沃,可是人煙稀少。當時人們還是更傾向於北方,也就是曹魏政權所在的地方。

所以諸葛亮想要壯大蜀漢力量就必須要北伐,這個並不是諸葛亮所能決定的。如果諸葛亮不北伐的話,那麼蜀漢政權就會被困住,沒有任何的發展機會,也就是說只能等死。諸葛亮不敢在進行北伐的同時還要招惹東吳政權,諸葛亮也不是神人,他不可能兩頭兼顧。

不說別的,就說蜀漢政權自身的力量也沒有這麼強大,也許是曹魏政權可以同時對兩個國家發動戰爭。

可是就蜀漢政權而言,諸葛亮只能暫時的放下對東吳政權的仇恨,一心的進行北伐,尋求擴大自身的機會。這個也是諸葛亮為什麼數次北伐的原因,諸葛亮也知道自己的北伐會損傷蜀漢政權的國力,可是諸葛亮也沒有辦法,他必須要進行北伐。

17樓:寧寧天下

因為如果他兵法強盛,有很多的能人意識能夠幫吳國征戰天下,威武並不敢輕易的招惹吳國。

18樓:菌笑笑

隆中對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這也是諸葛亮的戰略謀劃。不是不打東吳,而是時機未到。諸葛亮是打算打完曹魏再做打算的。

19樓:小張認社會

因為吳國有許多人才,典型的就是周瑜,諸葛亮是不敢得罪周瑜的,否則恐有性命之憂。

20樓:極目社會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前提是和孫吳交好,如果諸葛亮出兵討伐孫吳,那麼曹魏肯定會前來分一杯羹,如此一來,得不償失。

三國時期孫權有多少兵力,諸葛亮七出祁山的時候孫權為什麼不伐魏呢?為什麼不搶地盤呢? 10

21樓:匿名使用者

是七擒孟獲,六出祁山 !

第一:因為東吳已經不具備討伐曹魏的實力了,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時候已經是三國後期,三國後期曹魏的國力比蜀漢和東吳都要強,因為當時的經濟重心是北方另外東吳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重重。所以只能固守防禦。

第二:如果出兵助蜀漢討伐曹魏兩路夾攻,魏滅亡蜀漢就會調轉槍口討伐東吳。三國後期的東吳絕對不是蜀漢諸葛亮的對手。

補充一點諸葛亮第六次伐魏也就是六出祁山的時候是和東吳聯合出兵伐魏的,孫權不是沒有出兵,而是被魏主曹睿御駕親征打得大敗。

借用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不變的利益。其實這樣類似的話早就有人跟孫權提過那個人就是魯肅。魯肅當時為孫權制定的戰略方針是聯劉抗曹東吳修養生息座山觀虎鬥,讓蜀漢和曹魏打的兩敗俱傷,然後奪取天下。

可惜孫權沒有聽,就為了乙個荊州和蜀漢發生戰爭。致使蜀漢國力元氣大傷,在也無力大舉伐魏,三國後期蜀漢和東吳只能聯合抗擊曹魏。

曹魏是不是也叫前魏三國時期的曹魏,為什麼也叫前魏

或許有這樣的提法,曹氏魏政權是中國進入帝制時代之後的第乙個國號為魏的政權,所以提前魏也可以接受。可從以下三方面來理解 第一,戰國時魏國,是分封制下產物,當時全國名義上仍為周王朝所統治,魏國僅是地方政權,不可能將其與曹魏的性質相提並論 第二,這只是一時答案,所以沒有去詳細查考正史以及 通鑑 不過依稀記...

三國蜀漢的將領表,三國蜀國將領有誰

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很多,僅舉50位供參考 排名不分先後 1 姜維,字伯約,督中外軍事,大將軍,平襄侯。2 鄧芝,字伯苗,領兗州刺史,陽武亭侯,大將軍。3 李嚴,字正方,驃騎將軍,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勛。4 張飛,字翼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桓侯。5 吳懿,字子遠,督漢中,車騎將軍,假節,雍州刺史,濟...

三國五虎上將的妻子以及簡介,三國時期蜀國的五虎上將的畫像以及簡介

三國五虎上將關羽之妻 胡氏 現有人認為胡氏名胡定金 三國五虎上將張飛之妻 夏侯氏,三國演義動畫版 和 三國群英傳 中名為夏侯涓 夏侯霸從妹。三國五虎上將趙雲之妻 第乙個老婆叫李鴻雁,因黃巾軍屠村致死當時妻子已經懷孕,所以第乙個兒子沒出生就死了。後來趙雲在常山飛雲道長門下學藝,為妻兒報仇,加入袁尚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