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律、李陵都投降了匈奴,但面對蘇武時,兩個人又很不一樣。請結合課文《蘇武傳》詳細分析他們的形象?
1樓:追風尋跡
衛律本是匈奴人,在漢朝長大並做官卻又背漢投匈奴,被匈奴封王,他面對蘇武時是以匈奴貴族的身份,所以對蘇武是威逼利誘,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而李陵與蘇武是老同事也是好朋友,他對蘇武的勸說更多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是平等的交流。
你對蘇武、衛律、李陵的行為有什麼看法
2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覺得,蘇武固然可貴,但太過刻板,太過默守遊戲規則,顯得沒趣。而李陵比之蘇武,更靈活,更睿智,更加敢於跳出遊戲規則,追求自己的選擇。但個人看不過李陵那揪心揪肺的樣子,都換國籍了,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異域之人,還割不斷舊國舊家的種種思念。
或許我沒有像他一樣流落異國他鄉,體會不到那種有國難回的苦楚,也體會不到他那種思念和愛憎,所以老覺得他太多情,不夠絕情。
蘇武傳七至十段李陵和蘇武的形象特點?
3樓:文景處士
1.蘇武: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忠心耿耿、大義凜然的愛國志士的形象。
李陵:良知未泯、內心充滿矛盾與痛苦的降將。
2.蘇武被置地坎熅火之上,蹈背出血,氣絕復息,充滿悲壯色彩。被幽置大窖、斷絕飲食,臥而齧雪,與旃毛並咽,困苦中愈顯蘇武的性格堅強。牧羊北海,掘鼠食為食,仗節操持,節旄盡落,其歷久而不變的節操更令人敬仰。
3.突出蘇武的民族氣節、愛國精神。
蘇武對衛律和李陵的態度為什麼不同?
4樓:兔子菌的第二人格
對衛律是極度鄙視,不理不睬,並且甘願為了民族氣節放棄自己的生命,不為利所動;
對李陵兩人一邊喝酒一邊交談,他將李陵視作可以交談的朋友。
態度和措辭的不同的原因:
因為蘇武和李陵曾同朝為官,李陵曾幫助過他。李陵是一代名將飛將軍李廣之後,曾為漢朝立下戰功,因寡不敵眾戰敗投降,被漢武帝誅滅家族。所以在勸降時用攻心法,而且在看到蘇武的大義凜然後棚敏轎能「泣下沾襟」,可見尚存羞惡之心。
而對衛律,衛律原來是漢朝的武將,被匈奴俘虜後投降的,本是無氣節的武夫,希冀獻功的小人,並無是非標準,惟利是圖,所以醜態百出,遭到蘇武的唾棄。
蘇武牧羊翻譯,蘇武牧羊的翻譯
蘇武牧羊的翻譯 翻譯為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出自漢代班固 蘇武傳 原文選段 後月餘,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餘人欲發 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武曰 事如此,此...
《蘇武牧羊》的全文,蘇武牧羊全文翻譯
你所指的 蘇武牧羊全文翻譯 翻譯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願意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於是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人認為這很神奇,就把蘇武流放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歸漢。同...
描寫蘇武的語文作文素材,關於蘇武的作文
以蘇武為素材人物 寫一段素材,作文題看圖啦 拜託了大家教教我啦,實在是不會呀 門與路初一 議 字。現在慒懂無知的我們,正走在一條寬闊的大道上,路的盡頭是門,門的背後是我們期待而又害怕的未來。我們會長大,可是在這之前,我們在路上留下的一串串深深淺淺的腳印,包含著不為人知的痛苦 心酸 歡欣與憂愁。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