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基本上是蒸四五分鐘,悶四分鐘就可以了。
今天的這個清蒸鱸魚,做法簡單,但是成品美觀,味道特別的出色。成為家宴中不可缺少的一道主菜。選用一斤左右的鱸魚,蒸的時間恰到火候,魚肉剛熟,細嫩爽滑戚薯,魚肉的鮮美完顫粗全的呈現。
湯汁帶著公尺酒的甜,豉油的香,吃到嘴裡絕對每一口都是享受。
食材明細。鱸魚、公尺酒、香蔥、姜、鹽、胡椒粉、蒸魚豉油、豬油。
1、原料,一半姜蔥切細絲泡水備用(裝飾用)。
2、鱸魚畫花刀,用半湯匙蒸魚豉油,香蔥,薑絲,鹽,茄仔鎮胡椒粉醃漬五分鐘。
3、醃漬的蔥姜鋪下面。
4、魚站裡起來,身上撒點香蔥薑絲,淋半湯勺豬油,開水上鍋,蒸四分鐘倒掉蒸魚盤裡的水,放三湯匙公尺酒繼續蒸三分鐘。
5、不要揭開鍋蓋,燜五分鐘。
6、魚取出來,蔥姜扔掉,湯汁澆在魚身上,若是在家吃不換盤子也成,我換盤子的時候,沒有用器具,直接傾斜盤子,魚自己滑進另乙個盤子。
7、油燒熱,澆在魚身上。也可以不澆,但是我強烈的認為,澆了才好吃!
8、最後裝飾一下,嘴裡塞個聖女果,身上撒上泡水的蔥姜,要是紅辣椒更好看,我沒買。
2樓:陳雄軍
鱸魚蒸的時間不需要很長,一般十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將鱸魚**清蒸十分鐘左右,其實鱸魚就已經蒸熟,這時候可以把火關掉,然後再用餘溫蒸一分鐘左右,蒸出來的魚肉棚塵質鮮嫩爽滑,吃上去十分鮮美。在蒸魚放豉油的時候,千萬別放太多豉油,只需要滴幾滴改變一下魚汁的顏色以及調味即可。
清蒸鱸魚是開水還是冷水。
清蒸鱸魚最好是熱水下鍋,而且蒸制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即可,時鏈孫禪間不要太長。要想做出美味的清蒸鱸魚,有兩點是非常重要的:鱸魚的醃製、熱水下鍋。
清蒸鱸魚用大火還是用中火。
在製作清蒸鱸魚時,應該使用大火,不用中小火清蒸。因為大火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食材蒸熟,保留最鮮的味道,使魚肉更加嫩滑好吃。蒸的時間越長,魚肉就更老,口感就不佳。
鱸魚需要去內臟嗎。
很多人都知道去鱗、去鰓、去內臟,有些人還會抽「魚腥線」,都不能徹底去腥。其實,魚腥線根本沒腥味,沒必要抽掉。除了魚鱗、魚鰓、內臟,還有3個部位很關鍵,就是咽喉骨、黑膜、貼骨血。
咽喉骨是魚咽喉部的一塊骨頭,有過濾作用,所以有凱茄很大的水腥味,要用刀挖掉。黑膜是魚肚子裡的一層黑色薄膜,腥味也比較大,用手撕掉即可。貼骨血指的是魚脊骨兩側的血,用刀劃開後放掉,再用水沖洗乾淨。
一斤三兩的鱸魚蒸多久
3樓:武迎楣
一斤三兩的鱸魚蒸10分鐘。
清蒸鱸魚的烹飪技巧以蒸菜為主,口味屬於清淡。清蒸鱸魚是廣東省特色傳統名菜之一。屬於粵菜系,海鮮菜譜之一,以鱸魚為製作主料,清蒸鱸魚的烹飪技巧以蒸菜為主,口味屬於鹹鮮。
鱸魚富含多種營養價值,是淡水魚中含dha量最高的,因此清蒸鱸魚最補腦。選用一斤左右的鱸魚,蒸的時間恰到火候,魚肉剛熟,細嫩爽滑,魚肉的鮮美完全的呈現。
注意:鱸魚清蒸不要從肚子部位取內臟,拿筷子從嘴裡把內臟絞出來,洗乾淨,魚身上輕輕劃幾刀,摸點鹽,把魚放在墊有筷子的盤子裡,把它支起來好成熟。
1斤的鱸魚蒸多長時間
4樓:三夜見
7分鐘。一斤的鱸魚開鍋後蒸7分鐘(2斤以上適當延長3~5分鐘),蒸好後不要掀鍋蓋,再悶5分鐘,後面的5分鐘內炸好花椒油。
然後掀開鍋蓋澆到魚身上,即可上桌。蒸7分鐘悶5分鐘是鱸魚魚肉蒸熟且最嫩的時間。 <
1、一斤的鱸魚開鍋後蒸7分鐘(2斤以上適當延長3~5分鐘),蒸好後不要掀鍋蓋,再悶5分鐘,後面的5分鐘內炸好花椒油,然後掀開鍋蓋澆到魚身上,即可上桌。蒸7分鐘悶5分鐘是鱸魚魚肉蒸熟且最嫩的時間。
2、鱸魚,又稱花鱸。
寨花、鱸板、四肋魚等,俗稱鱸鮫,與黃河鯉魚。
鱖魚及黑龍江興凱湖大白魚並列為「中國四大淡水名魚」。我國的鱸魚品種以松江鱸為主,又名四腮鱸魚,也稱虎頭魚。
舊制一斤十六兩,舊時的一斤是16兩嗎?
一斤 一斤,又稱二八,為十六兩,古代重量之數。道教內丹用此來表示精炁相當,陰陽均衡,藥成丹結之象。道教內丹家認為,人在出生時,稟受天地之炁360銖,為一周天之數,加上稟受父母之炁24銖,合為384銖,與易象卦爻之數和一斤之銖數相合。384爻中陽爻 192,陽爻192,由此內丹家藉以討論丹道之妙。認為...
新生兒5斤6兩現在兩個月7斤1兩正常嗎?
月兒出生後,每月體重增加公斤左右,個月內的體重計算為出生體重帳齡。家長可以定期帶孩子去醫院進行生長發育檢查,並根據醫生的建議調整餵養方式。新生兒的體重增加標準是出生時體重在斤左右,出生後乙個月到個月,乙個月可以增加斤左右。出生到個月,每個月可以增加斤左右。出生後第二年,嬰兒的體重比第一年增加了斤左右...
臺灣稱一斤等於幾兩,一斤到底是幾兩?
以前的老秤1斤是16兩,按克算應該是800克,我們現在的計量1斤是10兩,是500克,臺灣現在只有個別的地方在用老秤計量,大部分都和內地一樣,用的電子枰 一斤到底是幾兩? 用現在的標準來說,一斤等於十兩,因為現代社會通用的是十進位制。而在 半斤八兩 這個成語發明出來的古代,一斤等於十六兩,那個時候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