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曉角原文 翻譯及賞析,聽曉角的作品原文

2025-05-10 11:15:15 字數 1197 閱讀 7265

聽曉角賞析

1樓:古詩文網

李益這首《聽曉角》載於《全唐詩》卷二百八十三。基胡此詩旨在寫徵人的邊愁鄉思,但詩中只有一片角聲在迴盪,一群塞鴻在盤旋,既沒有明白表達徵人的愁思,甚至始終沒有讓徵人出場。詩篇採用的是鏡中取影手法,從角聲、塞鴻折射出徵人的處境和心情。

它不直接寫人,而人在詩中;不直接寫情,而情見篇外。

詩的前兩句「邊霜昨夜墮關榆,吹角當城漢月孤」,是以環境氣氛來烘托角聲,點明這片角聲響起的地點是邊關,季節當深秋,時間方破曉。這時,濃霜滿地,榆葉凋零,晨星寥落,殘月在天;迴盪在如此悽清的環境氣氛中的角聲,其聲情該是多麼悲涼哀廳尺怨,這是不言而喻的。從表面看,這兩句只搏伏攔是寫景,寫角聲,但這是以沒有出場的徵人為中心,寫他的所見所聞,而且,字裡行間還處處透露出他的所感所思。

首句一開頭,寫霜而曰「邊霜」,這既說明夜來的霜是降落在邊關上,也寫出了徵人見霜時所產生的身在邊關之感。次句在句末寫到月,而在月後加了乙個「孤」字;這不僅形容天上的月是孤零零的,更是寫地上的人看到這片殘月時的感覺也是孤零零的。

長期身在邊關的李益,深知邊聲,特別是邊聲中的笛聲、角聲等是怎樣撥動徵人的心絃、牽引徵人的愁思的;因此,他的一些邊塞詩往往讓讀者從乙個特定的音響環境進入人物的感情世界。如《夜上受降城聞笛》詩云。「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從軍北征》詩云:「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

磧裡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兩詩都是從笛聲寫到聽笛的徵人,以及因此觸發的情思、引起的反應。這首《聽曉角》詩,也從音響著眼下筆,但在構思和寫法上卻另有其獨特之處。

它不像上述二詩那樣,前兩句之後接下去由角聲寫到傾聽角聲的徵人,並進而道出他們的感受,而此詩的後兩句卻是:「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捲入《小單于》。」原來詩人的視線仍然停留在寥廓的秋空,從天邊的孤月移向一群飛翔的鴻雁。

這裡,詩人目迎神往,馳騁他的奇特的詩思,運用他的誇張的詩筆,想象和描寫這群從塞北飛到南方去的候鳥,聽到秋風中傳來畫角吹奏的《小單于》曲,也深深為之動情,因而在關上低迴留連,盤旋不度。這樣寫,以雁代人,從雁取影,深一步、曲一層地寫出了角聲的悲亢淒涼。雁猶如此,人何以堪,徵人的感受就也不必再事描述了。

聽曉角的作品原文

2樓:【七月

聽物大曉改螞陵角⑴

邊霜昨夜墮關榆⑵,吹角當城漢月孤⑶。

無限塞鴻飛不度⑷,秋風捲入小核戚單于⑸。

惠能原文 翻譯及賞析,惠原文 翻譯及賞析

惠原文 翻譯及賞析 惠 佚名。歷史 惠 源出 出自姬姓。以諡號為氏。周朝有君王名閬,於西元前 前年在位,死後諡號為 惠 史稱周惠王。其支猜激州庶孫以其諡 惠 為氏。家族名人 惠施。戰國時宋國人,與莊周為友,是名家代表之一。主張 契約異 說,認為一切差別 對立是相對的。莊子稱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著有...

李煜原文 翻譯及賞析,李煜《句》原文及翻譯賞析

李煜 句 原文及翻譯賞析 迢迢牽牛星,杳在河之陽。粲粲黃姑女,耿耿遙相望。鶯狂應有恨,蝶舞已無多。落花春世 揖讓月在手,動搖風滿懷。詠扇 病態如衰弱,厭厭向五年。以下 律髓注 衰顏一病難牽復,曉殿君臨頗自羞。冷笑秦皇經遠略,靜憐姬滿苦時賀槐巡。鬢從今日禪森友添新白,菊是去年依舊黃。以下 翰府名談 萬...

李白《悲歌行》原文及翻譯賞析

李白 怨歌行 原文及翻譯賞析 十五入漢宮,花顏笑春紅。君王選玉色,侍寢金屏中。薦枕嬌夕月,卷衣戀春風敏遲族。寧知趙飛燕,奪寵恨無窮。沉憂能傷人,綠鬢成霜蓬。一朝不得意,世事徒為空。鷫鸘換美酒,舞衣罷雕龍。寒苦不忍言,為君奏絲桐。腸斷絃亦絕,悲心夜忡忡。翻譯十五歲來到漢宮中旦輪,正是青春爛漫的年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