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帳號已登出
知道。古代人怎麼說幾分鐘?..
高粉答主。繁雜資訊太多,你要學會辨別。
關注。成為第1253位粉絲。
古代人怎麼說幾分鐘?
就說一炷香。半炷香 或者一盞茶的功夫。
喝一碗茶的時間,或者說一刻,半刻。
資料。曾經的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
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喝一碗茶的時間,從端上來開始,然後慢慢品嚐,一飲而盡,其實就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夏天要15分鐘,冬天10分拆銷鍾都用不了。
至於一柱香是多久並沒有定論,在古文中也是和「一盞茶」、「一頓飯」一樣,是乙個時間的大概長度,不用太旅渣遊過在意,大概也就十來二十分鐘差不了。
所以其實一炷香的時間是不精確的、模糊的。在古代如果想精確一點,那就自己燒一炷香了,慢慢等吧。呵呵。
一炷香=5分鐘;一盞茶=10分鐘。
曾經的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梁羨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古代半天怎麼說
2樓:小小綠芽聊教育
古代半天叫半晌。半晌是乙個漢語詞語,拼音是bàn shǎng,一指許久、好久,二指半日。
簡介。計時方法(記時方法)是因應安排工作、生活的需要而衍生出來的,但是古代不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沒有形容分鐘的詞語,一分鐘也是形容很短的時間,用頃刻、少時等詞語。二十分鐘只有「一壺茶「、「一炷香」、「一息」、「一瞬間」、「一刻鐘」等表示時間的模糊用語。
一壺酒的時間是乙個時辰,兩小時。一餐飯的時間是半個時辰,就是一小時。一炷香的時間是兩刻鐘,三十分鐘。一盞茶的時間是一刻鐘,也就是十五分鐘。一息就是乙個呼吸,兩三秒的時間。
三十分鐘在古代怎麼說
3樓:霂棪愛娛樂
三十首或分鐘在古代說法是兩刻鐘。
西方的計時方法是把一天平均分成24份,每乙份是乙個小時,而我國古代是把一天平均分成12份,每乙份是乙個時辰,另外我國古代還有一種叫做日晷。
的計時工具,它把乙個時辰平均分成了八份,乙份叫做一刻,而乙份正好是西方計時方法中的十灶芹螞五分鐘。所以,三十分鐘在古代說法是兩刻鐘。
日晷簡介:日晷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
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臺。
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晷面兩面都有刻度,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隱埋酉、戌、亥十二時辰。
每個時辰又等分為「時初」、「時正」,這正是一日24小時。絕大部分的日晷顯示的都是視太陽時。
有些在設計上作了變更,可以顯示標準時或是日光節約時間。
古代一分鐘的怎麼說,二十分鐘怎麼說,
4樓:江浸月
一剎那=秒;
一彈指=秒;
一盞茶=冬天10分鐘,夏天分鐘(錶盤為144刻時);
一頓飯=20分鐘;
一炷香=30分鐘(一般情況下),(倒流香5分鐘,線香和拓香是30分鐘);
一時辰=2小時;
一歲=1年;
一旬=10年;
一紀=12年;
一代=25年;
一世=30年;
一世紀=100年;
一元會=12萬9千6百年。
5樓:孔方戰爭
古代只有大致概念,以時辰計算,沒有具體一分鐘和二十分鐘說法。
以沙漏計時,或者以光線判斷,乙個時辰大約現在1小時45分,北京故宮內日、月、星對角就具有精準的計時,一炷香的時間大約現在三十分鐘,瞬間大約1秒。
還有 頃刻 大約現在5-10分鐘。
五分鐘用古代怎麼說
6樓:saber後宮_爗
現代天文計時,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
古代中國。把一天分為盯陵十二渣禪時辰。
或者九十六刻。
乙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小時,一如則塵刻也就是15分鐘。
那麼,五分鐘的文言文表述:三分之一刻。
古代一分鐘被稱為什麼
7樓:網友
古代應該沒有分鐘的概念吧,一分鐘也是形容很短的時間,可以用頃刻、少時等詞語,以下是古時的時間推算:
一剎那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
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
據此可推算出,一晝夜有八萬六千四百秒,那麼, 一「須臾」等於二千八百八十秒;
一「彈指」等於七點二秒;
一「瞬間」等於零點三六秒;
一「剎那」卻只有零點零一八秒。
8樓:移行換影
須臾,表示一小會的時間。
具體到一分鐘的沒有,因為古代中國不按小時、分鐘計時。按時辰、刻計時,如午時三刻,春宵一刻了值千金。
9樓:左無飛
古代人沒那麼講究。
古代也有分鐘的說法嗎 比如過了幾分鐘之類的
10樓:**
你這個問題同樣強大。。
那時候又沒時鐘,請問,他們的分鐘怎麼來的?那時候都是說時辰。乙個時辰相當於現在倆小時。清代進口時鐘之後,分鐘的觀念開始出現。
11樓:水影思月
沒有。。。分鐘這種說法是從西方傳入的。,。
中國表示時間的有 刻 時辰 一(半)炷香 一盞茶 晚上還有更來計算時間。。
12樓:網友
肯定沒有,分鐘時鐘表進入中國後才有的,古代應該是以時辰計時。
13樓:網友
如,片刻、少頃、少時等。
14樓:網友
沒有的,那是隻有時辰。
15樓:葉昕然
分鐘是肯定沒有的,如果想說時間很短的話,可以是「半晌」「少時」「半柱香的時間」「半盞茶的時間」等等…之類的。
話說古代一刻鐘是指15分鐘還是30分鐘
16樓:夢夢呀
一刻鐘為15分鐘。
古以漏壺計時,一晝夜分為一百刻,一刻即為分鐘,至 清 初定為九十六刻,一刻即為15分鐘。今用鐘錶計時,一刻亦即15分鐘。
西方的計時方法是把一天平均分成二十四份,每乙份是乙個小時。
我國古代是把一天平均分成十二份,每乙份是乙個時辰,另外我國古代還有一種叫做日晷的計時工具,它把乙個時辰平均分成了八份,乙份叫做一刻,根據上面的分析來看,乙份正好是西方計時方法中的十五分鐘。
17樓:乙隻汪007號
我國古代制定、沿用自成體系的計時法。百刻計時法最古老,使用的時間也最長。大約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晝夜均分為一百刻(一刻等於分).
漢代除使用百刻制外,還應用以太陽方位計時的方法。到隋唐時,為十二時辰計時,百刻制與十二時辰計時法並用,夜間還使用獨特的計時方法,這就是「更」.「更」是計時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時間長短依夜的長短而定。
直到明末清初,西方機械鐘錶傳入後,我國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法,但十二時辰仍沿用,每個時辰兩小時。為和二十四小時計時法相一致,我國古老的百剋制演變為九十六刻制,乙個時辰內分為八刻、一小時內分為四刻,一刻15分鐘,這樣一晝夜就為九十六刻,與世界通用的計時法相一致。
古代人說謝謝怎麼說古代謝謝怎麼說
以下各句均是 謝謝 的意思 1 大示誦悉,深感勤勤懇懇誨人不倦之意。2 厚情盛意,應接不遑,切謝切謝。3 奉報先生殷殷之誼,當俟異日耳。4 感荷高情,非只語片言所能鳴謝。5 承蒙諄諄忠告,銘感五衷。6 承蒙見教,獲益甚多,特上寸箋,以申謝忱。7 承蒙惠贈各物,衷心感謝,不勝榮幸。表示謝謝的方法 具體...
宿舍在古代怎麼說,古代臥室叫什麼
室,舌,廬,屋,宅,館,閣,臥室,宿舍,寢所,寢廬,廬舍,舍館,閣齋,屋廬,閣館等。廬,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說文 廬,舍也。廣雅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館。候館有積。周禮 遺人 公館復。禮記 曾子問 注 若今縣官舍也。時雄校書天祿閣上。漢書 揚雄傳 無東西廂有室曰寢。爾雅 釋宮 宋 曾鞏 禿禿記 司法...
古代睡覺怎麼說
古代人是怎麼形容 睡覺 的呢?睡眠 的類動詞在古代主要有 睡 覺 瞑 眠 寢 臥 寤 寐 醒等以及他們之間的組合形式。在古漢語裡,睡 與 覺 分別是兩個詞。睡,坐寐也。說文 睡 的原始義是坐著打瞌睡。例如 讀書欲睡,引錐自剌其股。戰國策 秦策 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史記 商君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