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不使用文言文了逐漸成為白話文

2025-04-27 17:25:03 字數 1245 閱讀 4257

為什麼文言文被稱之為古代的白話文?

1樓:小林學長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爛告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迴歸通俗古文。

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白話文又稱語體文、俗語,指的是以現代漢語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它做敬是相對於文言文而說的。清末開始的文體改革可以分為「新文體」、「白話文」和「大眾語」三個階段。

為什麼要廢除文言文 文言文不方便理解白話文更方便交流

2樓:華源網路

文言文作為中華文化使用了兩千年的語言,在近代改革的時候被廢除了,進而人們日常生活當中使用的都是白話文。文言文能夠存在那麼長的時間,自然有它的優點存在,那麼為什麼要廢除文言文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辛亥革命期間,很多人主張廢除文言文,例如魯迅、胡適等人,之所以要廢除文言文,是因為原來的文言文沒有標點,很容易讓人誤解它的意思,而且很多發語詞比較拗口,白話文相比於文言文要更容易理解,也更利於文化的傳播,所以要廢除文言文。

而且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廢除文言文能夠讓中國的文化更加的現代化,更能適應中國的發展。

曾經胡適還專門用白話寫了一本書,目的是為了讓大家都使用白話,在書中,胡適列舉了白話的各種好處,然而胡適只將這本書寫了一半就停筆了,這是因為其列舉出來的白話文的好處,在當時很多人都知道。

所以白話文發展到現如今,早早的就在人們心中奠定了位置,隨著時代的發展,其自然而然深入到人們生活當中,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交流當中會使用到的形式。文言文被白話文取代是順應時代的趨勢。

除此之外,近代的中國急需的是改革,當時借鑑了很多西方的思想,而且新文化運動的開展,使得我國的整體發展更偏向於西方,所以當時提出了廢除文言文的想法。

至於現在仍然有很多人提出廢除文言文,其實人們日常生活當中很少用到文言文了,更多是一些文字工作者、史學家等做研究的人會需要研習文言文。而且中華文明的精華其實很多都在文言文當中,現如今社會蓬勃發展,再提出所謂的「廢除文言文」肯定是不恰當的,就單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無法用白話文翻譯出這種意境美感。感興趣的朋友還可以瞭解一下古人說話都是文言文嗎?

中國人古代是說文言文還是白話文呢

文言文,不過要比我們學的口語化一些,就像我們現在的書籍也比我們口語正經不少 文言文啊,但是他們說起來就相當於白話文 文言文,比魯迅的 狂人日記 還更文言的 從文字傳承來考察,是文言文,但是民間到底用什麼樣的語言,是我們現在無法證實的,也就是說,我們只能猜測當時民間的語言是什麼樣的。根據現在掌握的資料...

當今時代咱中國人還學那文言文幹啥啊,還有必要學嗎,有什麼

有用啊,文言文是國學的經典,是精煉的文字語言。雖然文言文對我們看似沒有用,但是對我們了解古典文化,了解國學,還是又很大幫助的。當今時代 咱中國人還學那文言文幹啥啊 還有必要學嗎,有什麼用,科技這麼發展?有用嗎 等你用的時候,你就知道它的妙處了。文言文畢竟是在中國流行了千年的語言,在很多時候,用文言文...

詩歌和文言文是不是中國人用來自娛自樂的

文以立仁 先不說詩歌,因為全世界不同人種 民族 文化都有詩歌,不可能都由 中國人用來自娛自樂 只說文言文。文言是古代中國人寫文章的書面語言,來自社會口語。它原來與社會口語的關係,同今天的情況一樣。例如,今天的口語說 元旦放三天假 書面語說 元旦放假三天 由於書面語表達準確,可用於任何文字形式。正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