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 諸葛亮傳 最後一段譯文

2025-04-26 16:26:49 字數 1581 閱讀 4411

1樓:易菊長

最後一段是陳壽。

的評註 樓主要的是這個嗎?

原文。評曰:諸葛亮。

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滲遊中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譯文。史官。

評論說:諸葛磨猜亮擔任宰相,撫卹百姓,揭示法規,精簡官職,權事制宜,誠心待人,公正無私。凡是盡忠職守,有益時事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會獎賞;凡是犯幹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親人也必定會處罰。

坦誠認罪,傳佈真情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會開釋;說話浮誇,巧辯文過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輕罪也必定會殺戮。無論多麼小的善行,沒有不叢山獎賞的,無論多麼細的惡行,沒有不貶抑的。處理事務非常精明幹練,管理事情著重在它的根本,依照官名來要求他盡到實職,對於虛偽造假的人不予錄用。

最後全國的百姓,大家都敬畏他,愛戴他;刑法政令雖然嚴厲,卻沒有人怨恨他,因為他用心公平而且勸戒明白。他真可以稱得上是明白治道的好人才,和管仲。

蕭何是同一類的人。然而他連年勞師動眾,都未能成功,大概臨機應變,作大將的策略,並非他所擅長的吧 !

2樓:櫻桃沒了丸子

魏略曰:劉備屯於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

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坐集既畢,眾賓皆去,而亮獨留,備亦不問其所欲言。備性好結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之。

亮乃進曰:「明將軍當復有遠志,但結毦而已邪!」備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

是何言與!我聊以忘憂耳。」亮遂言曰:

將軍度劉鎮南孰與曹公伏仿邪?」備曰:「不及。

亮又曰:「將軍自度何如也?」備曰:

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將軍之眾不過數千人,以此待敵,得無非計乎!

備曰:「我亦愁之,當若之何?」亮曰:

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發調,則人心不悅;可語鎮南,令國中凡有遊戶,皆使自實,因錄以益眾可也。」備從其缺悄纖計,故眾遂強。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

提供比較全的運帆 望樓主滿意。

三國志諸葛亮傳譯文

3樓:匿名使用者

翻譯:諸葛亮作為一國的丞相,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慎用權利,對人開誠佈公、胸懷坦誠。為國盡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賞賜,翫忽職守犯法的就算是自己的親信也給予處罰,只要誠心認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給予寬大處理,巧言令色逃避責任就是再輕的過錯也要從嚴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微不足道的過錯都予以處罰。他處理事務簡練實際,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計較虛名而重視實際,貪慕虛榮的事為他所不齒;終於使全國上下的人都害怕卻敬仰他,使用嚴刑峻法卻沒有人有怨言,這是因為他用心端正坦誠而對人的勸戒又十分明確正當的緣故。

可以說他是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其才能可以與管仲、蕭何相媲美。然而他連年勞師動眾對外征戰,都未能取得成功,大概是因為率軍作戰隨機應變,不是他的長處吧!

怎樣?我議過整本《後漢書》和《三國志》。

三國志中諸葛亮傳中的一段的解釋,《三國志 諸葛亮傳》原文及翻譯

我 裴松之 認為 魏略 這些話,如果是說諸葛亮為公眾威望做謀劃,尚且可以,但如果說是作為自己一方之言,可以說是沒有深入 孔明的 內心。老氏稱,能夠看清別人的人是明智的,有自知的人是聰明的,凡是賢達的人,一定都兼有這兩個優點。憑著諸葛亮的見識,難道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才能幾許嗎?裴松之認為魏略說的話,說諸...

三國志曹操傳諸葛亮怎麼魔化,三國志曹操傳諸葛亮魔王是怎麼回事

走忠臣 藍色 路線。三國志曹操傳在劇情選擇時,選項會影響到忠奸度數值 就是上方的紅藍條 紅藍條的數值會影響樊城之戰後的劇情。藍色劇情 忠臣劇情 就是諸葛亮魔化劇情。忠臣路線 曹操的基礎野心值為50,藍線到頂為0,紅線到頂為100一.許子將預言曹操是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2.似乎言之過早 10 二...

三國志諸葛亮傳必能安國安什麼意思

必能安國 中的 安 指 使 安定 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 是出自 三國志 裡面一文,作者是陳壽。本文是作者為蜀漢丞相諸葛亮作的傳,詳細寫了諸葛亮的一生。原文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 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