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青田石門洞記
1樓:今生無悔難忘
文 李甲裡。
石門洞風景區,位於浙江省青田縣城西祥汪北甌江北岸。其地群峰環拱,樹木蔥蘢。彙集山林蒼翠之優,文物薈萃之勝,飛瀑壯觀之美,氣候宜人之適。
具清幽,靈奇,古險,野趣諸特色。有石門洞天,桃源仙境之美稱。
停車於遊客接待中心,乘擺渡船渡江缺敗而過。左側旗山,山若臥龍。右側鼓山,山若伏虎。
龍虎把門,將相輩出。旗鼓相當,夾峙一江。石門古渡,門前水碧浮帆影;挹江覽景,嶺下風清囀鳥聲。
問津桃源,泉分清濁。佛門有無之中,仙洞似是而非。飛泉飛瀑飛雨,山水清音仙境。
石門飛瀑,雲散崖裂霹靂驚;積銀碧潭,銀河倒瀉流不竭。亂拋雪玉從天下,散落到地作煙霞。入謝客堂,追慕靈運之才;過浣紗橋,遙念西施之華。
鶴溪追名人蹤跡,松溪步伯溫求學。催詩橋賦詩而名,國師樓美味揚名。對奕軒轅丘,龍虎藏書石。
神異白猿洞,靈奇眠雲亭。千讀百溫,取春秋之大義;功成名就,聽洞壑之驚雷。潛心書院,拯黎元於水火;猿授天伏宴顫書,測天下之風雲。
吊橋飛渡,疑至飛仙之境;棧道凌空,身登青雲之梯。北廟南宮,一代興王皆易主;西園東壁,先生遺址尚留名。生封誠意,名賢為社稷而生;死諡文成,文字得江山之助。
鷺飛鷺棲,峪口大江流日夜;雲散雲聚,石門群嶺走龍蛇。於石亭觀瀑,瀑寬百餘公尺,深百丈,氣如長虹,形若垂練。濺如跳珠,散似雲霧,疑蛟龍之慾起。
飛湍激盪,聲聞十里,若雷公之怒吼。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括蒼四勝,石門洞天。其景高可眺、清可濯、邃可隱、幽可適、芳可採、奇可詠。另有太子勝境、師姑草海、伯溫古村、陳誠故居等景點,因篇幅所限,不再贅筆。
贊曰:門為石門,春風秋月悟道;
洞曰洞天,樂山樂水仙境。
一代文宗,立德立言立功;
曠世逸才,陰陽八卦五行。
光耀兩浙,得鍾靈之奇才;
彪炳千秋,演臥龍之神機。
世事如棋,劉公再奕三局;
興衰關情,謝客曾遊幾度。
青田石門洞的基本概況
2樓:手機使用者
青田石門洞(省級風景名勝區),青田石門洞位於青田縣城西北30公里的甌江南岸,隔江為330國道,交通便捷。
石門洞1963年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1年列為省級森林公園。
這裡曾經是明朝國師劉伯溫長期修學、修身、修養、修煉、休整的重要場所。
青田石門洞的古人遺蹟
3樓:辰星登臺
石門洞》何年霹震驚,雲散蒼崖裂。
直上瀉銀河,萬古流不竭。
這是唐朝詩人李白留題青田石門洞的大氣磅礴的詩篇。青田石門洞是我國三十六洞天之一,是以浙東十四山水奇觀著稱之勝地。它位於括蒼西南隅支脈,距青田鶴城鎮七十餘里,相傳是晉永嘉太守謝靈運躡屐來遊,始開此洞。
一派從天下,曾經李白看」,此天然洞府令人十分神馳。古來墨客詩家每一臨遊,常以詩文詠頌,讚美不止。
當人們飽覽了洞內秀麗風光之後,人們異口同聲地稱讚這亭子的名稱取得好,這裡確是「世外桃源」啊!走過這深遠幽邃的石門洞口,眼前豁然開朗,洞內天宇碧藍,猶如明鏡,環山裡許,儼然如城郭,那連綿起伏如飛虎騰龍的群峰,圍出了乙個天然洞府,剛剛走過的峽口就是它唯一的出入門戶了。洞中園距數百公尺,有良田數畝,可容幾千人。
洞北殿郭鱗次櫛比,東南有一小溪流水潺潺,叮咚似琴。溪邊堤柳倒垂,桃李伸枝。穿過綠柳,沿小徑向洞的東南角走去,迎面而來的是劉文成公祠。
走進門,只見兩旁月桂亭亭玉立,芳草萋萋。當看到劉伯溫手拿「天書」的塑像時,人們就會想起有關他在此讀書時的動人故事。傳說過去這裡有乙個白猴精,身有法術,曾修道行,專門為非作歹,殘害民間良女。
走出劉文成公祠,穿過望瀑亭,站在小道上仰首觀望,眼前就是「亂拋雪玉從天下,散作雲煙到地飛」的石門懸崖飛瀑。人們極目九霄,讚歎不絕。只見兩峰矗立,擎雲翳日,層巖崢嶸,樹木繁長,鬱鬱蔥蔥,一株株古松彎曲盤生,松葉形成團扇,龍鬚倒掛,青苔佈滿山崖。
飛瀑就在兩峰中間的山崖上。看那飛瀑,氣如白虹,垂如匹練,濺如跳珠,散如輕霧,在日光輝映下,形成的水霧,散在潭中沙沙作響。「最難忘,郭沫若先生在古稀之年還不遠萬里來此一遊,並寫下了動人的詩篇:
橫過石門渡,劉基尚有祠。垂天飛瀑布,涼意喜催詩。」郭老的詩章,使壯美的石門沒天增添了無比的光輝。
石門洞的奇觀還不止這些,巍峨的龍虎峰,令人神往的透氣洞,高聳入雲的石筍,神奇的木魚巖等多處名勝古蹟,都值得人們瀏覽觀光。
青田石門洞的介紹
4樓:古樸又不懈丶東風
青田石門洞位於青田縣城西北35公里的甌灑右岸,依山傍水,景色瑰麗,素來與雁蕩、天台、仙都齊名為「括蒼四勝」,是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橫過石門渡,那龍、虎兩峰愉似兩道石屏。「石門洞」由此而得名。
相傳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溫幼年在石門洞內刻苦讀書,感動了白猿仙姑,從這巨石的櫃內拿出18冊兵書贈給劉伯溫。從此,劉伯溫佐朱元璋奪得天下。人們為紀念他,建有「劉文成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