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是通假字嗎

2022-12-23 09:56:29 字數 4357 閱讀 4813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字在古文中為通假字!

也可寫作"魚"在當成語是只能寫"漁"

以現行詞典為準,與之有關的成語有三個,都是用漁,請看:

成語: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成語解釋: 竭:使……乾涸;漁:打魚。燒毀森林捕捉野獸,排乾湖水去捕捉魚。比喻只顧眼前的利益,無止境地索取而不留餘地。

成語出處: 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鑽燧取火,構木為臺,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竭澤而漁

成語解釋: 掏幹了水塘捉魚。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也形容反動派對人民的殘酷剝削。

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成語: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成語解釋: 涸:使水乾枯;澤:聚水的窪地;焚:燒毀。把池水戽乾來捕魚,將林地燒毀來打獵。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

成語出處: 《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2樓:

以現行詞典為準,與之有關的成語有三個,都是用漁,請看:

成語: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成語解釋: 竭:使……乾涸;漁:打魚。燒毀森林捕捉野獸,排乾湖水去捕捉魚。比喻只顧眼前的利益,無止境地索取而不留餘地。

成語出處: 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鑽燧取火,構木為臺,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竭澤而漁

成語解釋: 掏幹了水塘捉魚。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也形容反動派對人民的殘酷剝削。

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成語:涸澤而漁,焚林而獵

成語解釋: 涸:使水乾枯;澤:聚水的窪地;焚:燒毀。把池水戽乾來捕魚,將林地燒毀來打獵。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

成語出處: 《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魚我所欲也的所有通假字

3樓:大寶貝小寧

1、「故患有所不辟也」中的「闢」通「避」,躲避。

翻譯:所以我不會躲避災難。

2、「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中的「辯」通「辨」,辨別。

翻譯:(可是有的人)見了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中的「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之意。

翻譯:因為給了所認識的窮朋友以好處而使他們對自己感恩戴德嗎?

4、「魚,我所欲也」中的「與」通「歟」,語氣詞。

翻譯:魚是我所想要的

5、「鄉為身死而不受」中的「鄉」通「向」,從前。

翻譯:從前(有人)為了(道義)(寧願)死也不願接受(別人的施捨)。

擴充套件資料通假字的分類:通假字,有廣義、狹義之分。

其中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異體字和通假字。

1、古今字

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為長期工。如蘇東坡的《石鐘山記》中的「莫」,為「暮」之古字,被「借」為否定副詞「不」、「沒有誰」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2、異體字

是指讀音、意義相同,但寫法不同的漢字。如「淚」和「涙」,「睹」和「覩」。

3、通假字

音同本字,借來一用。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工。如「蚤」與「早」;如「當」與「倘」。其特點是「因音通假」。因為古代的字很貧乏,所以用有限的字來表達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魚我所欲也》

①「鄉」通「向」;從前。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③「辯」通「辨」;辨別。④「闢」通「避」;躲避。⑤「與」通「歟」;語氣詞,無實義。

5樓:匿名使用者

①「鄉」通「向」;從前。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③「辯」通「辨」;辨別。④「闢」通「避」;躲避。⑤「與」通「歟」;語氣詞,無實義。

6樓:智幼

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闢」通「避」,躲避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與」通「歟」,語氣助詞[2]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通「向」,從前

孟子的魚我所欲也中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現象

7樓:雲遮世說的生活

一、通假:

1.「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謝的意思。例句:「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2.「鄉」通「向」,從前。例句:「鄉為身死而不受」

3.「與」通「歟」,語氣助詞,相當於「嗎」。例句:「所識貧乏者得我與」

4. 「闢」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辯」通「辨」,辨別。例句:「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二、古今異義

1、可以

古:能夠用來

今:能夠

2、是古:這指示代詞

今:判斷動詞

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4.鍾古:古代的量器

今:計時器具

5.加古:益處

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目合在一起

北冥有魚總結古今異義,通假字,一詞多 義,詞類活用

8樓:軒達

古今異義:

1、雖然,猶有未樹也:古義兩個詞,雖然這樣,今義乙個詞,連詞。

2、眾人匹之:眾人古義為一般人,今義為大家,多數人。

3、腹猶果然:古義食飽之狀,今義為副詞,表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或作連詞,表假設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4、窮發之北:發古義為毛,指草木,今義為頭髮。

通假字:

1、北冥有魚(「冥」通「溟」,大海)

2、其翼若垂天之雲(「垂」通「陲」,邊際)

3、適莽蒼者,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4、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型)

5、此小大之辯也(「辯」通「辨」,區別)

6、而徵一國者(「而」通「能」,能耐)

7、旬有五日而後反(「有」通「又」,上古稱數往往在兩位數之間加「有」字)

8、御六氣之辯(「辯」通「變」)

一詞多義:

1、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名詞,志向)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於議(動詞,立志)

--《齊諧》者,志怪者也(動詞,記載) --博聞強志(動詞,記住)

2、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詞,名稱)--名之者誰(名詞作動詞,命名)

--聖人無名(名詞,名望) --人雖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動詞,說出)

3、置--復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動詞,安放-鄭人有且置履者(動詞,購置)

4、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遊無窮者(形容詞,窮盡)

--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形容詞,生活困難)--復前行,欲窮其林(動詞,走到盡頭)

5、蒼蒼--天之蒼蒼,其正色邪(深藍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灰白色)

9樓:的人

通假:1、北冥有魚(「冥」通「溟」,大海)

2、其翼若垂天之雲(「垂」通「陲」,邊際)

3、適莽蒼者,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4、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型)

5、此小大之辯也(「辯」通「辨」,區別)

6、而徵一國者(「而」通「能」,能耐)

7、旬有五日而後反(「有」通「又」,上古稱數往往在兩位數之間加「有」字)

8、御六氣之辯(「辯」通「變」)

一詞多義

1、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名詞,志向)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於議(動詞,立志)

--《齊諧》者,志怪者也(動詞,記載) --博聞強志(動詞,記住)

2、名--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詞,名稱)--名之者誰(名詞作動詞,命名)

--聖人無名(名詞,名望) --人雖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動詞,說出)

3、置--復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動詞,安放-鄭人有且置履者(動詞,購置)

4、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遊無窮者(形容詞,窮盡)

--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形容詞,生活困難)--復前行,欲窮其林(動詞,走到盡頭)

5、蒼蒼--天之蒼蒼,其正色邪(深藍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灰白色)

古今異義

1、雖然,猶有未樹也:古義兩個詞,雖然這樣,今義乙個詞,連詞。

2、眾人匹之:眾人古義為一般人,今義為大家,多數人。

3、腹猶果然:古義食飽之狀,今義為副詞,表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或作連詞,表假設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4、窮發之北:發古義為毛,指草木,今義為頭髮。

10樓:匿名使用者

通假字很簡單 可以問老師

庸和用,趣和趨是通假字嗎

師說通假字,師說通假字

是 師說 還是 師 啊 師說 文中重點實詞與虛詞 1 師 在本文中,師 字共出現了五個常用義專項,分屬別是 老師 以 為師 從師 學習 指有某種專業技能的人 例如 老師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以 為師 吾從而師之 孔子師郯子 萇弘 師襄 老聃 從師...

通假字與假借字的區別是什麼什麼是通假字?通假與假借有何區別

通假字,有廣義 狹義之分。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 異體字和狹義的通假字。古今字 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為長期工。如蘇東坡的 石鐘山記 中的 莫 為 暮 之古字,被 借 為否定副詞 不 沒有誰 的意思,故又造 暮 字。異體字 同乙個意思,不同的寫法。通假字 音同本字,借來一用。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

有關通假字,同源字的問題,同源字和通假字什麼區別,最好能舉例

二 同源字與通假字 什麼是同源字?凡音義皆近,音近義同,或義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所謂同義,是說這個詞的某一意義和那個詞的某一意義相同,不是說這個詞的所有意義和那個詞的所有意義都相同。雖然同源字和通假字有相同點,即同源字之間必須音同或音近,但同源字和通假字的區別很明顯。通假字僅指那些音同音近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