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通假字」是古代人寫的錯別字嗎?

2023-05-29 23:30:19 字數 3133 閱讀 9045

1樓:網友

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本字」。例如:

女還,顧反為女殺彘。」(曾子殺彘》)句中「女」就代表「汝」。通假字本質上屬於錯字或別字,但這屬於正常的文言現象。

2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定。有一些,或許真的就是。

但更多的,還在於上古造字,最初並不嚴謹,是從圖畫符號轉化而來,正寫反寫都沒問題,同音的字或許就可以算是一回事,相似的景象(字形相近的字也同樣可以表達同乙個意思。

3樓: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劇

[答案]不是。

解析]古代習慣用這個字,如「知」同「智」,古代的「知」就是現代的「智」字。故不是。

點撥]本題考查通假字。

4樓:網友

你沒有明白通假字的意思,所謂的通假字是指古代沒有這個字,用了乙個讀音相同意義不同(其實在古代意義相同)的字來代替,其實通假字這個詞語是現代創立的。

5樓:藍天依舊在

有可能是古人寫錯了,也有可能是在傳播的過程中弄錯了。

6樓:妖襲

個人很主觀的猜測哈~

是名家寫文的時候有的字在整篇中顯得不規整,所以換了乙個樣子或者發音差不多的字。其他人在學習名家的文就習慣了用乙個字代替另外乙個字(也就是通假字代替本字)。

還是很主觀說哈,感覺古人不會因為沒有表達內容的字來用其他字頂替,因為都沒有本字,怎麼會知道通假字的形狀或者發音與本字像呢?

通假字真的是古人的錯別字嗎?

7樓:漢匠文化

從前有乙個古人,他有乙個字不會寫,就用了乙個別字。後來這個別字就變成了通假字。

啊這麼草率的嗎?重來!

通假有兩種:

本有其字的通假;

本無其字的通假。

通假字的祖先一般有三個:

古今字(本有其字)

異體字(本有其字)

假借字(本無其字)

古今字 假借字。

古今字,顧名思義,乙個出現得早,乙個出現得晚。

意義引申分化。

比如「取」,當年它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兩大意思:「捕捉」和「娶妻」。古人看它辛苦,給「取」加了個「女」字旁,搖身一變成了「娶」,揮一揮衣袖帶走了「娶妻」這個意思,只剩下「取」獨自「捕捉」,流下了獨立的淚水。

因此,在「娶妻」這個意義上,「取」是古字,「娶」是今字。這種今字是由意義引申分化引起的。以現在的眼光看,「取」就是「娶」的通假字。

古字借做他用。

還有一種是由於古字借做他用引起的。比如「其」,你敢信它最初是個象形字,本意是「簸箕」。結果細心的古人發現沒有字表示語氣副詞和指示代詞。

大概當時的社會人都用象形字,他們一看「其」這個字挺nē,大手一揮,就它了。於是「其」徹底和「簸箕」說拜拜,「簸箕」委屈巴巴地用「其」加了個竹字頭繼續完成使命。因此,從「簸箕」這個意義上講,「其」是古字,「箕」是今字。

而在「其」表示語氣副詞和指示代詞之前,並沒有字詞表示這個意思,那麼在這個意義上,「其」就是假借字。類似的還有「自」本是「鼻」的象形字,後來假借為「自己」的「自」;來:本義是指「麥子」的象形字,假借指到來的「來」。

異體字 異體字的出現實在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一字多形不好記還容易搞混。這就像毛爺爺印了很多種,花的時候不只看數額,還要挑樣子。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逆潮流的事呢?還真有緣由。

這得追溯到春秋戰國那個群魔亂舞的時代,文字也是花樣百出。雖然秦始皇一聲令下要「書同文」,然而「焚書坑儒」讓之前有記錄的字很多都消失了。當時很多內容都是口耳相傳,這樣就導致有人要記錄的話有的字要麼記錯了,要麼聽錯了,要麼寫錯了,要麼想不起來隨便找個字先填上。

這就出現了很多異體字。

再往後有的字簡化了,簡體字和繁體字同用,也構成異體字。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避諱」產生異體字,比如明代避諱天啟帝朱由校的「校」,改為「較」、「挍」。

你說是不是閒得慌?

為什麼古人寫錯了字叫「通假字」?而我們寫錯字叫「錯別字」?

8樓:是顧言吖

因為他們使用的通假字原理是諧音,並且在那時並沒有普通話,沒有標準的讀音,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9樓:帳號已登出

首先咱們來對「通假字」這個詞來解釋一下,其中「通」的意思很簡單,就是通用,而「假」則是乙個古今異義詞,在現在這個字主要有三層意思,第一點是與真相對,如假貨等等,另外則是假設,再有則是讀[ jià ]是假期的意思。 但是在古代的話,「假」的含義,還有一層「借用」的意思,就比如假公濟私這樣的詞彙,所以說,所謂的「通假字」就是指「通用、借用的字」,而要判斷通假字是否是古人寫錯的錯別字,那麼還是要說一下「通假字」的來歷。

10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承認自己錯了。而且他們是很有文化的,如果被別人認出來,那肯定會被別人嘲笑的。

為什麼古人寫錯了字叫「通假字」,而我們寫錯字叫「錯別字」?

11樓:糖tang說數碼

第一,通假字的原理是諧聲。通過古文的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絕大多數的通假字,幾乎它所通的字和它的讀音都是相似或者說甚至是一樣的,古人只不過是利用了這樣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來互相代表,然後放在具體的語境中而已。可是在現代我們寫錯了字,就是寫錯了字,這個字完全有的時候根本就不是字。

第二,估計方言差異。在古代的時候並沒有所謂的普通話,並不像我們現在可以有一種通用的讀音。在那個時候各個地方之間並不是相通的,所以難免存在方言上的差異,再加上隨著時代的演變,用字上的差異也日益凸顯。

在這樣的情況下,難免就會產生了一系列的通假字,這些通假字並不是錯字,並不像我們現在把字寫錯一樣,而古人只是用了相同讀音的字。

12樓:小長學姐

這是由於古代人在創作書籍的時候都採用了超出的方式,而且字型比較複雜,所以就可能會出現抄錯的情況,為了避免抄錯就會對字型進行簡化,所以就形成了通假字。

13樓:王祿

這主要受到了方言的影響,並且也和人們的日常使用習慣有關,通假字基本上用的就是諧音。

14樓:生活達人徐胖妞

是由於古代人他們其實是有口音的,而且也有很多方言,所以也會有這樣的差距。

古人是寫繁體字的嗎,中國古代人使用的是繁體字還是簡體字

古代繁體字是通用字型,但現在的簡體字其實多 於古代的手寫體 草書,古代人除去寫草體,當然都得寫繁體了。現在有的人寫書法,在簡體中夾雜幾個繁體,純粹是一種賣弄,甚至是無聊和無知。例如,早在張旭 懷素這些古代大書法家的書寫中就早天才地 靈感地把 學 為 這些字就寫成了現在的樣子,你現在再寫這些字的時候再...

古代人中的曹操等人是真的嗎

三國演義 是根據 三國志 寫的,人物大多是真的,但是故事很多都是虛構和誇大。清代著名學者章學誠在 丙辰雜記 提到演義時說 七分實三分虛 演義裡許多精彩的情節是千古傳說,受地方野史傳奇 逸史傳聞影響極深。我們可以援引 三國志 來駁斥 三國演義 張飛的字 張飛字益德,不是翼德。桃園結義 劉關張沒有結拜,...

古人染髮嗎,古代人是怎麼染髮的

染髮史可追溯到4000年以前,據歷史記載,古代的埃及人 羅馬人 日耳曼人 中國人和印度人很早就已開始染髮。4000年前的 綠色 染髮 古埃及的法老陵墓出土的最古老的文獻和實物證明了當時人們已經開始使用染色產品。4000多年前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一世派人去美洲尋找草藥,結果帶回很多能染色的草本植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