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袁中道筆下的桃花源與陶淵明描寫的桃花源是同地方嗎 為什麼

2022-05-19 12:26:04 字數 4172 閱讀 9412

1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不是了

袁中道寫的是白馬雪濤

是桃源八景之一

而陶淵明寫的地方是有三說1、陶淵明家鄉廬山的某一座山谷中地處廬山大漢陽峰下,總面積約一萬多畝,"桃花源"又稱康王谷,是廬山第一長峽谷,全長約15華里,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稱,景觀特色以幽谷風光取勝,歷來被認為是陶淵明名篇《桃花源記》創作原型所在地,

2、安徽古徽州的黟縣。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世界文化遺產地—黟縣,是指黟縣漳河流域石山至漁亭10公里段。

3、台灣桃花源。位於基隆河支流新寮溪溪谷中,由從前的「野人谷風景遊樂區」、「天雲洞風景區」、「大華壺穴區」組合而成。 景區園內有翠谷瀑布、觀音瀑布、迷魂洞瀑布、新寮瀑布、茵夢瀑布等,雖然這些瀑布不如十分瀑布壯觀,但四周環境幽雅秀麗。

考證台灣桃花源與陶淵明所敘的差異較大,而且從文化歷史上,也無其到過那裡的資料,可能性不大。

4、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但是一般都認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縣。這裡和桃花源記所描寫的境況最符合。

2樓:love顧若安

不是。首先兩人乙個東晉乙個明,時間差了將近一千年,不可能是乙個地方

其次桃花源本身就是虛構出來的,不會是乙個具體的地方。

從另一方面來講,如果從心理的角度來看,桃花源代表的是幸福美好的地方,那兩個地方就是同乙個地方

桃花源記『陶淵明』和再遊桃花源『明 袁中道』兩文有很多相似之處,寫的是乙個地方嗎? 為什麼

3樓:百年高樓傷離別

這個不一定

因為現在關於陶淵明寫的桃花源到底存不存在現在還有很大爭議就算存在那究竟是什麼地方也不清楚

且和《桃花源記》的不同在於,《再遊桃花源》並沒有太多的嚮往和喜愛。而《桃花源記》的優美景色充分和現實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出作者(陶淵明)對美好世界的嚮往和喜愛之情,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 。代表的意義不同,乙個是描寫現實生活的生靈塗炭;乙個是嚮往生活的美好。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乙個怎樣的社會?

4樓:9點說史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所創造的意境,便是理想化了的小農經濟下的田園生活。

其中,人們可以飽覽恬靜優美的生活圖景,欣賞到漁人進入桃花源後所見的一片地廣物豐、和平寧靜的景象。

藉以感知桃花源中的人們不僅生活愉快,而且「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沒有封建君主的統治,沒有如當時現實生活中的動亂和災難。作者把自己的進步理想寄託在桃花源的社會裡,從而形象化地描繪出了乙個美好的農村生活境界。

擴充套件資料

《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乙個美好的世外仙界。不過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在那裡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

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古代的許多仙話,描繪的是長生和財寶,桃花源裡既沒有長生也沒有財寶,只有一片農耕的景象。

陶淵明歸隱之初想到的還只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經不限於個人,而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陶淵明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的生活體驗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當中的社會,但是能提出這個空想是難能可貴的。

此文藝術構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採用虛寫、實寫相結合手法,也是其乙個特點。增添了神秘感。

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詳有略,中心突出。

5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世界上真正存在桃花源的地方,只能是人們的內心。

桃花源,其實就是一片純淨、安寧的心境。

6樓:匿名使用者

那裡「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房屋整齊,交通便利,男女老少怡然自樂,熱情好客,是乙個和諧封閉的社會,對外面的世界不了解,專心過著自己的生活。

7樓:匿名使用者

環境優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風淳樸;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人自食其力,安居樂業,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

批判社會。它與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是作者不滿當時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跡,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世上有桃花源嗎?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事是真的嗎?

8樓:傻的就這樣繼續

首先說,世上沒有挑花源,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虛構出來的。

《桃花源記》是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閑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乙個質樸自然化的世界。在那裡,一切都是那麼單純,那麼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也沒有勾心鬥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那麼平和,那麼誠懇。「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訊息:原來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乙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治集團。

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

文章結尾提到「南陽劉子驥」,史書上關於此人記錄不多,但是從記錄來看和推斷,此人是陶淵明的好友,喜歡一起遊覽山水,不喜歡功名利祿,陶淵明之所以提到南陽劉子驥,一是想在文章上提高桃花源的真實度,二來借劉子驥也沒有找到桃花源,來烘托出桃花源的美好,世間難求。

關於《桃花源記》有一種說法是,陶淵明和劉子驥,一起遊山玩水,發現了桃花源這個古村落,於是便有此文。此說法不可信,文學家大都飽讀詩書、思維開闊、想象力天馬行空,能把平凡的事情寫的令人神往,這也是文學的魅力。

總結:從欣賞文學的角度來看,不必追究桃花源是否真實存在,陶淵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大文學家,文學造詣水平毋庸置疑。

9樓:來自萬佛山乖巧的無花果

存在。這個應該還是有的。雖然說陶淵明是詩人,寫詩意境好。

我們祖國疆域遼闊,可謂無奇不有。只是不知道陶淵明有沒有真的到過桃花園。桂林恭城縣的桃花節就是奼紫嫣紅的滿山桃花。

桂林市世有個外桃源景區位於陽朔縣的白沙鎮附近,國家aaaa級景區。幾乎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完全吻合,去過的人都讚嘆不已。

10樓:洛咿

不是,這個世外桃源與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比的美好境界,寄託了作者的社會理想,也反映了當時社會人民厭惡戰爭的情緒和追求和平勞動生活的美好願望。

11樓:弒去的日子

據我所知。桃花源是先生在某地有這樣乙個見聞。後來又加以潤色了的。

它有可能短時期的存在,就像花開一樣。只是短暫的乙個狀態。事情都是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得,它有可能在變化的過程中達到乙個完美的境界。

所謂盛而衰。衰而盛。但是它不可能永久。

後人所說的桃花源,一般代指為理想的生活環境。每乙個人心裡都有乙個理想的桃花源。就像母親這個稱謂。

只是代指。而非同乙個人。

12樓:林曦璐

沒有 桃花源只是作者想象的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是陶淵明所欣賞的。

陶淵明寫的「桃花源」到底在**?

13樓:一閃1閃亮晶晶

在湖北竹來山武陵峽桃源村。《桃自花源記》所敘晉太元年間,中國版圖上叫「武陵」的只有

竹山。竹山古稱武陵縣,屬漢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晉時,武陵縣屬上庸郡。

而竹山境內的堵河舊稱武陵河,河中峽谷至今還叫「武陵峽」。雖然湖南常德一帶,漢代也曾經設武陵郡,但竹山武陵縣的設定在秦朝就有了,時間要早得多。歷史學家石泉先生考證,中國古代地名搬家現象比較普遍,造成許多地名相同。

如湖南常德一帶的武陵郡、大庸郡,就是從湖北竹山複製過去的。武陵和湘(水)、資(水)、沅(水)、澧(水)這些水名一樣原本都是楚國境內漢水支流,秦滅楚,楚人被迫南遷,懷念故土,就把這些地名帶到了湖南。

14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世界上真正存在桃花源的地方,只能是人們的內心。

桃花源,其實就是一片純淨、安寧的心境。

15樓:匿名使用者

桃花源記實際寫的是岳西縣白帽鎮土橋村,這裡是陶淵明追尋九江廬山餘回

脈、千里答來尋大別山主峰經過的地方,這裡是陶淵明孩提時代與表弟嬉戲,後因不為「五斗公尺而折腰」前來尋親住過的地方,這裡是陶淵明命名「土橋」而得名的地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拜訪一下。

世上有桃花源嗎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事是真的嗎

中國桃花源的地名有很多,重慶酉陽 湖南常德 湖北 江蘇連雲港 安徽黃山 臺灣基隆 河南南陽 重慶永川等地都有桃花源。陶淵明 桃花源記 中所述的 桃花源 原型究竟在什麼地方?學術界尚有爭議。真正的桃花源也許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們都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樂園。武陵源桃花源得名自陶潛的 桃花源記 晉太...

桃花源記的寫作手法有哪些,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寫作特點?

虛實結合 陶淵明的 桃花源記 是以虛構的遊記形式表現了一種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本文是一篇以描寫景物 敘說事情為主的記敘文,語言優美,描寫生動,記敘簡明,有後世遊記散文的特色。記敘文到了陶淵明時代,已經有了史傳記事的傳統,它同時還繼承了辭賦鋪敘描寫的特色,這篇 記 甚至還儲存著魏晉以來抒情小賦散 韻並...

《桃花源記》中描寫環境的語句,《桃花源記》裡寫桃花源環境的句子

1 木蘭詩 中描寫北方戰場條件艱苦環境的句子是朔氣傳金 柝,寒光回照鐵衣。2周敦答頤 愛蓮說 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3 陋室銘 中寫居室環境的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寫主人的活動的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4 桃花源記 中反映其社會風尚的句子為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