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色相空」什麼意思,佛教中的色 空是什麼意思?

2022-02-23 04:32:45 字數 6135 閱讀 6964

1樓:小魚戀歌

在佛學界,對心經的評價是很高的,認為心經是佛經的總括,讀懂了心經,讀佛經就入門了。《心經》裡有幾句車軲轆話很出名: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但出名並不代表它好懂,事實上,很多人都誤解了它。

2樓:匿名使用者

色,就是宇宙萬物,世間一切景像。相,就是宇宙萬物,世間一切景象的行狀。空,就是所有萬物的一切景象隨有而我心中沒有,通通都不放在心裡。

3樓:點錯相

色是指有實體、很具體的東西、物體。

相是指從視覺上看到的景象,注意看到的可以是真相,也可以是假相。

佛家的空是「性空」,是指構成乙個物體存在的因緣關係,乙個物體的存在是在特定條件下的因緣中產生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給你乙個簡單點的答案:

「色」就是顏色,「相」就是相貌,「空」就是無有。

如果有人說我說的不對,「色」是指什麼什麼,「相」是什麼什麼,「空」不是什麼什麼之類,一概別聽。

5樓:培養木頭

色有兩種解釋,乙個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中的色蘊,即前面一些道友解釋的色即是空。這裡的色包括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境(色、身、香、味、觸)以及無表色。還有就是五境中的色,是眼識的對境,指眼睛看到的物件。

相指形象、現象等,用來描述諸法的表象,任何的法可以用他的屬性與表象來描述。這些都是在世俗層面敘述,可以幫助我們來了解事物的真相。

空的概念十分深廣,不易解釋。一般主張的空並非沒有,比如一些事物從相上看是有的而用智慧型來觀察卻不具有本來的自性,都是依賴各種條件聚集後才能表現出其相,這個所顯的相沒有自己的本性。例如水沒有自己的本性是因為水是有氫和氧組成,氫不是水,氧也不是水。

依此氫也無自性,因為是有氫原子與電子組成。通過觀察就不難了解一切法無自性,即所謂色即是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6樓:匿名使用者

色即空、空即色,色與空都反映世界的本質,而相是其不同的外在表現形式,有色相、空相之說。乙個人由醜變美就是相的變化。

色與空雖然是同一,卻是其不同的'物理'狀態。生為色,死後肉身分解,就以另一狀態存在,相對生存時為色來講,即為空。但空不異色,物質以不同狀態存在,所以從另一角度看它仍舊是色。

只說明,物質是在不斷變化中,沒有永恆不變的。最後只好說,唯一永恆的是無。

7樓:匿名使用者

色指的是眼睛能看到的東西。在佛法中有六根六塵的說法,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六根與六塵是相對應的。

相指的是乙個物體的形象,比如乙個電腦的相有台式的、筆記本式的等等,細分更多,這些就是形相。佛法中講「體、相、用」,體就是本質、相就是形相,用就是他的功能,比如乙個普通的玻璃杯子,他的體是玻璃,他的相是乙個空心的圓柱形物體,他的用就是盛水。

空在佛法中並不是沒有的意思,如果是沒有的意思,那就錯了,因為有空就有有,空和有是對立的,這叫「二」,佛法叫「不二法門」,也就是說,這個空不是「空有」的空,而是連「空有」這樣的概念都沒有的空,這個問題很難解釋,如果沒有真真正正體會到其中的境界,很難說,就像《道德經》裡講的「道可道,非常道」。我在這裡解釋的也只不過是從言語上勉強解釋罷了,並非佛家所講的真真正正的「空」。

佛教中的色、空是什麼意思?

8樓:心靈解放軍

從廣義講,色、指所有可見的物質現象;空、是用來否定這一切真實性。

在(心經)裡,色、指可見的色身、身體。空、告誡你色身只有虛像,不具實質性。

問啥答啥,不多說。

9樓:一池秋水皺

色——一切有形或能被直接感知的物質

空——那些不為人知或沒被感知的物質

色空同屬宇宙(大千世界),共有永恆變化的本質;這種變化包括色空互轉。

10樓:匿名使用者

色指的是由眾緣和合所組成的物質界。

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指我們在修行中觀察一切事物都是由眾緣和合成的,是隨時會變化不長久的,有這些觀察後對所有的事物不再執著。

11樓:匿名使用者

色是指物理世界。

空是指萬物的存在方式:無常=運動性;無我=非獨立性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在文學作品當中,包括影視作品,也包括我們生活當中,經常會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的**是來自於心經,就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心經 文學 佛學 慾望 男人

佛教中的 「法」、「色」、「空」是什麼意思?

13樓:覺正淨

法有兩個意思,乙個是指佛法,也就是佛所說所教,比如佛法僧三寶中的法寶的法就是這個意思;另乙個指的是現象,比如說諸法皆空的法就是這個意思

色就是指的是物質,例如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色是這個意思,有時候也會特指為肉身,比如五蘊:色受想行識的色是這個意思。

空很難簡單解釋,大般若經600卷解釋的就是乙個空字,可見空之難以被體悟。空是佛法的核心,但也是最常被誤解的乙個部分。空不是有也不是無(梵文的空、無是同一字,所以有些會譯成無,但是與空相對的無指的是虛無主義的斷滅見)空不是有,這比較好理解,但是很多人會認為空就是什麼都沒有,這就不對了。

若一定勉強要簡單解釋,那麼空就是一種能變化的性質,而實際上這種變化在所有的事物上都不斷地在發生,沒有一事物不變,沒有一瞬間不變。而正是因為這樣的性質,我們才能提公升我們自己,或者反過來說,有人是越來越墮落。

14樓:小咦叨叨

在佛學界,對心經的評價是很高的,認為心經是佛經的總括,讀懂了心經,讀佛經就入門了。《心經》裡有幾句車軲轆話很出名: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但出名並不代表它好懂,事實上,很多人都誤解了它。

15樓:

簡單說,法是道,就是宇宙萬物存在的真理,色為法相,就是人從眼睛能看到的事物表象。空則是萬物存在的性質。

16樓:匿名使用者

法的本體是空,法的應用為相。眾生從相的色、感知己受、產生思想、導致行為、攝取為識。

17樓:匿名使用者

法:一切事務的法則、規律。有時候也指佛法。

色:宇宙中一切的物質佛教都稱之為「色」。

空:佛教稱世間的一切都不是永恆存在的,這種不永恆就是「空」。

18樓:

法:規律

色:存在

空:不存在

19樓:繁星流動

色-------物質。

法-------方法。

空-------無常、苦、無我。

20樓:惆悵憶往昔

法住於世

說的通俗易懂加他吧

21樓:法圖買楊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教用語「我執」是什麼意思

22樓:匿名使用者

「我」指的是「有自性」,凡夫從無始以來執著自身五蘊或四蘊是「有自性的」,這就是「我執」。

佛教的「色就是空,空就是色」是什麼意思

23樓:夏之霧

《六祖壇經》中雲:「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

翻譯過來就是:有風吹過,幡在飄動。乙個僧人說,是風在動;乙個僧人說,是幡在動。六祖慧能聽見了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二是你的心在動。

這裡的幡動是現象,風動是本質,心動就是禪……這個……解釋起來好難,我抄一段吧:

就是說一切法「緣起性空」。「色」,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中的色,是指物質。任何物質現象都是緣起,它有相狀,它有功用,但是它的相狀和功用裡面沒有常恆不變的指揮它的主宰,所以說是空。

所謂空,不是指的色外空(物體之外的空),也不是指的色後空(空物體滅了之後的空),換句話說,並不是離開色而另外有乙個空,而是「當體即空」。色是緣起所起,色法上不能有個不變的實性,所以說「色即是空」;唯其沒有實性,所以能遇緣即起,所以說「空即是色」。這也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簡單解釋。

受、想、行、識等精神現象也同樣地是「緣起性空」。「緣起性空」是宇宙萬有的真實相狀,即所謂「諸法實相」。大乘佛教以實相為法印,稱為「一法印」,一切大乘經教,都以實相的道理來印證。

如前面所說「無住涅槃」和「菩薩六度四攝「等教義,都是以緣起性空的理論為基礎的。

24樓:小咦叨叨

在佛學界,對心經的評價是很高的,認為心經是佛經的總括,讀懂了心經,讀佛經就入門了。《心經》裡有幾句車軲轆話很出名: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但出名並不代表它好懂,事實上,很多人都誤解了它。

佛家所說的空與色分別代表什麼?

25樓:匿名使用者

有質礙者為色。其相有四,為地水火風。凡固體通名為地,液體通名為水,氣體通名為風,其溫度則名曰火。

身內如是,身外亦然。心能領納外色,名之曰受。心感受外色後,能如外色而想像之,是為想。

心想外色後,即有好噁之念,發為身口之業,是名曰行。對於外色種種分別,記憶不忘,是名曰識。

有人把「色」解釋為物質,把「受想行識」解釋為精神,我覺得對於這樣的解釋,我們不要抱以寬容的態度說不嚴謹,而要乾脆負責任的說,不正確。做為基礎佛理,我們必須從概念學起,要完整準確掌握佛家的理論體系,不能不嚴謹。

全世界上的東西,按有無外在形象上劃分,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形象的,一類是無形象的,有形象的佛家叫色,沒形象的佛家叫空。有形象的東西,人能看得見,有重量,佔空間或說有體積。與此相反,沒形象的則人不能看見,也沒有體積,沒有形狀。

可見,色與空是佛家從有無外在形象上對一切事物所進行的簡單分類法。

明白了上面的意思,我們就知道,色和現代人所說的物質, 特別馬克思所說的物質不是一回事,而佛家所說的空,也和一切都沒有,不是一回事。但說到這,你還要注意,佛家所說的空,字面意思,還就是無或沒有的意思。只是它是指形象或外形上的沒有。

因而,電滋波一類東西,用佛的看法,沒有外形,當然,也是空,顯然,這和一切沒有完全不一樣。釋迦牟尼成道後,發現的道是緣起性空,這裡,性空中的空,也還是沒有或無的意思。所謂性空,就是在性上沒有或在性上無,即無自性。

現在再說「受想行識」啥意思?有人把受想行識說成是精神,這樣解釋,五蘊中「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好象佛家是正好把物質與精神現象全說進去了。其實這還是錯誤的。

有句話叫,佛與根利人講五蘊,而與根不利之人講十二因緣。而五蘊也好,十二因緣也好,全是在講人的產生過程,和宇宙的產生過程的。佛在楞嚴經裡借阿難之問講「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即講宇宙是怎麼來的,但你要是真的懂了十二因緣或五蘊,你不用看楞嚴經,就能知道世界是怎麼產生的了。

佛家是純唯心論,在佛家看來,這個世界除了心,沒有物質,有物質也不是單獨存在,而是依附於心。心物一元,物即是心,心即是物。簡單地說,人因為無明,而造做,造做即做業,做業則得果報,果報就是人和山河大地。

因而五蘊中的「受想行識」,就是告訴你人和宇宙是怎樣出現的。一一地講就是,人接觸外境後,會有感覺,這個感覺就是受,接著會思考,這個思考就是想,然後去造做就是行,最後,造做的結果被記錄在阿賴耶識中,這就是識。這個識再變現成果報後,就是人自身和外境的一切,即所謂的色了。

佛家所說之空,可從體相用三個方面來理解。我文中提到的是相上空。還有體上空,用上空。

任何乙個事情都有體相用,體即本質,相即表相表面,用即用途性質功能一類。體空一切物質皆由空相而來,空為萬有之源。相空,佛用慧眼可以直接**到物質原子結構以下結構,此時物質不再呈顆粒狀,而是沒有形態,以能或場形式存在,而凡夫則必須修得慧眼才能親睹。

凡夫所迷迷就迷在這,以假為真。用上空,也叫性上空,即一切物質皆無自性,即無固定恆常之性,剎那生滅,變化不停,不但最終結果是空,而且當體即空。後面的生就是前面的滅,永不停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心經》中的兩句。色——是我們意識對世間萬事萬物的認知,名之曰——色。

它包括物、事、語言文字、思維意識。比如我們的觀點,知見,什麼主義(唯心唯物)等等都屬於色。因為這些抽象思維性的意識是我們的心意識對萬事萬物分別執著而產生的,它牢固地染汙著我們的心性,所以也屬於色相。

色是無常的,短暫變化的,不長久的,就是物質宇宙也會毀滅,所以《心經》上講:「色既是空」。無常啊!

「空即是色。」這個空——是我們思維給它定的定義,這個概念是心意識的產物,是念頭,它與「有」一樣是我們意識對事物的認知,所以這個「空」也屬於色。凡是語言文字,思維意識裡的空概念都是色相,不是真空。

瞎人正眼佛教用語什麼意思啊

如要確定,要說一下出處。是印祖文鈔上的吧,好像是看到過,比喻說某種錯誤的說法,而且是思想指導方向上的錯誤,會瞎人正眼。瞎 使 眼瞎 人正眼 一樓的解釋應該是對的。瞎人 使人的正眼變瞎 正眼 正眼指正眼法藏。正法眼藏 禪宗用來指全體佛法 正法 朗照宇宙謂眼,包含萬有謂藏。相傳釋迦牟尼在靈山法會以正法眼...

如何理解佛教中的涅盤?佛教中涅盤是什麼意思

涅槃,乙個名相而已,其實就是佛另乙個角度的名稱,不同的角度來說,還有本來 如來等。佛教中涅盤是什麼意思?佛教的最高境界叫做涅盤。涅盤,華譯為圓寂,圓是圓滿一切智德,寂是寂滅一切惑業。即是修行得道的聖者,形體滅盡,入於不生不滅的解脫境界。涅盤是梵語,正音為波利匿縛男,舊雲涅盤,今順古亦雲涅盤。又名泥洹...

請問佛教中的判教是什麼意思,請問佛教中的「偈」是什麼意思?

判釋釋迦bai一代之教相也。如天du臺之zhi五時八教,華嚴dao之五教是也。大乘之專諸宗,各有教相之判屬釋。法華玄義十曰 聖人佈教各有歸從,然諸家判教非一。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釋迦一代之教 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是古代祖師大德們,將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加以整理,辨別淺深大小,便利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