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時間,著名的鄭和下西洋的時間具體是在什麼時候

2022-02-09 02:25:34 字數 5179 閱讀 8774

1樓:吳邪啊啊哦

明代永樂、宣德年間。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2023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2023年),共計七次。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 。然而,關於鄭和船隊的航海目的、航行範圍等史實以及對七次航行的評價,仍存在爭議。

擴充套件資料

15世紀是世界進入大航海時代的海洋世紀,東西方海上交通發展迅速,先後出現了三大航海活動,這就是:公元1405—2023年我國偉大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的遠航,公元2023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和公元2023年達·伽馬開闢了東方新航路。

在時間上,鄭和的遠航幾乎要比西方的同行早將近乙個世紀,從永樂三年(2023年)至宣德八年(2023年)的28年間,太監鄭和奉明廷之命率領船隊七次出使其他國家和地區。這七次航海過程中,鄭和從南京下關寶船廠出發,沿著江、浙、閩、粵的海岸南下再西行,訪問了亞非沿岸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甚至到達了非洲東岸。

正如英國的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裡所寫的那樣:15世紀上半葉,在地球的東方,從波濤萬頃的中國海面,直到非洲東岸的遼闊海域,呈現出一幅中國人在海上稱雄的圖景。

在軍事上,鄭和船隊配備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裝備。中國在宋代之前是冷兵器時代,從北宋開始到清代中葉,是冷兵器和熱兵器並存的時代。明初,火器的發展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不僅種類多,質量也不斷提高,使冷熱兵器在軍事裝備中的比例發生了重大變化。

鄭和船隊裝備了先進的大型火炮與可靈活操作的小型火炮。噴筒是另一種頗有特色的兵器,用於攻守城寨和水戰,火焰可遠達數十丈。除此之外,鄭和的船隊軍械庫裡還有火箭、火炮、菸罐、灰罐、弩箭、藥弩、火磚、鉤鐮、過船釘槍、標槍等**。

尤其是使用了新兵器「賽星飛」,這是世界兵器史關於水雷雛形的最早記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鄭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每次航行長達兩到三年,人數多達兩萬七八千人,如此龐大的隊伍卻不曾面對哥倫布、麥哲倫船隊曾遭遇的壞血症的威脅。這是因為鄭和的船隊專門配備了用於裝載糧食和副食品,保證艦隊遠航期間的供給的糧船和水船。

如按27000人兩年的口糧計算,共需糧食30萬石(每石60千克),每艘糧船載2萬石,船隊至少需要15艘糧船。同樣,以人均每天正常所需2~3千克淡水計算,艦隊至少要配備20~30艘水船。在遠洋艦隊中配置專用的運水船,是鄭和船隊以及明代造船業一項了不起的創舉。

鄭和船隊出海之後,除了庫存食物,水產類可就地捕釣,並在船艙中以活水養殖;家禽類可在船上畜養;蔬菜亦可在船上栽種。早在14世紀上半葉,北非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在《遊記》中描寫了當時往來印度洋的中國船隻,其船員常在木盆中栽種蔬菜、生薑,以供日常食用。

由於中國人傳統的飲食習慣,蔬菜水果在鄭和船隊的食譜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依類別歸納有兩大類:一類是瓜類(冬瓜、黃瓜、菜瓜、小瓜、葫蘆)、茄子、蘿蔔、胡蘿蔔等,這些都是耐存放的菜蔬,是帶上船的主要蔬菜;另一類為蔥、姜、蒜、胡姜、韭、薤等辛香菜類,是用於調味或烹調用的佐料。

各式各樣的蔬果提供了豐富的維生素c,預防了災難性的壞血病的暴發。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乙個世紀之後的2023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遠洋船隊從歐洲向太平洋進發。由於長途航行沒蔬菜吃導致的維生素缺乏,三個月後,有的船員牙床破了,有的船員流鼻血,有的船員渾身無力,待船隻抵岸,原來的200多人,活下來的只有35人。

當然,鄭和船隊船上的產量畢竟有限,大量的新鮮蔬果、肉類及飲用水,勢必待上岸時補給,尤其是不可或缺的淡水。正如鞏珍在《西洋番國志》的自序中所述:「缺其食飲,則勞困弗勝。

況海水滷鹹,不可入口,皆於附近川澤及濱海港汊,汲取淡水。水船載運,積貯倉,以備用度,斯乃至急之務,不可暫弛。」

朝貢**的巔峰

這樣一支強大的船隊,如果真的以戰為業,在海外征戰,那麼,從西太平洋到印度洋地區,還會有一片淨土嗎?然而,鄭和在近三十年中七下西洋,所進行的軍事行動僅有區區三次。

第一次下西洋時,正逢廣東逃犯陳祖義亡命海外,他佔據通往西洋諸國海上交通要道的舊港,充當海盜,劫奪商旅,劫持來華貢使。2023年,鄭和船隊進駐舊港海口,陳祖義表面上願受招安,「而潛謀發兵邀劫」。

在舊港海面一場大海戰中,鄭和舟師一舉殲滅陳部5000餘人,生擒陳祖義等3人,押回國內。陳祖義部被殲,三佛齊(舊港)一帶平定,明朝在舊港故地設立舊港宣慰使司,填補了當地的權力真空,舊港遂成為鄭和設定在海外的乙個大型補給站,為龐大的船隊提供後勤支援。

在第三次西洋之行的歸國途中,鄭和使團在錫蘭山國(今斯里蘭卡)遇到麻煩,在被迫進行的自衛作戰中奇兵破敵,全身而退。史書中對這次行動有詳細記載:「(鄭)和等初使諸番,至錫蘭山,(錫蘭國王)亞烈苦奈兒侮慢不敬,欲害和,和覺而去。

亞烈苦奈兒又不輯睦鄰國,屢邀劫其往來使臣,諸番皆苦之。

及和歸,復經錫蘭山,遂誘和至國中,令其子納顏索金銀寶物,不與,潛發番兵五萬餘劫和舟,而伐木拒險,絕和歸路,使不得相援。和等覺之,即擁眾回船,路已阻絕。和語其下曰:

『賊大眾既出,國中必虛,且謂我客軍孤怯,不能有為,出其不意攻之,可以得志。』

乃潛令人由他道至船,俾官軍盡死力拒之,而躬率所領兵二千餘,由間道急攻王城,破之,生擒亞烈苦奈兒並家屬、頭目。番軍復圍城,交戰數合,和大敗之,遂以歸。」「群臣請誅之,上憫其愚無知,命釋之,給與衣食,命禮部議擇其屬之賢者立為王,以承國祀。

」第四次出使西洋回國途中,鄭和在蘇門答剌國(今屬印度尼西亞)不慎牽連進該國內爭,在受到攻擊的情況下被迫應戰。

史載,「(鄭)和奉使至蘇門答剌,賜其王宰奴裡阿必丁彩幣等物。蘇幹剌乃前偽王弟,方謀弒宰奴裡阿必丁以奪其位,且怒使臣賜不及己,領兵數萬邀殺(明朝)官軍。(鄭)和率眾及其國兵與戰,蘇幹剌敗走,(明軍)追至喃渤利國,並其妻子俘以歸」,明成祖「遂命刑部按法誅之」。

除此之外,這支「無敵艦隊」的主旋律是「和平之旅」。鄭和船隊每到一國,必先傳達明朝皇帝的安撫詔書,進行冊封,開展**往來等友好活動。這些活動冰釋了當地統治者和人民的疑慮,贏得了他們對中國的嚮往與信任。

一如2023年美國的《國際先驅論壇報》發表文章評價的那樣:「鄭和為了尋求**和資訊而進行的海上航行,與後來以征服為目的的歐洲帝國航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共7次

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2023年7月11日)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永樂五年九月初二(2023年10月2日)回國。第一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2023年10月13日)出發,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錫蘭山迎請佛牙,隨船帶回,永樂七年夏(2023年)回國。第二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000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樂七年九月(2023年10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永樂九年六月十六(2023年7月6日)回國。

第四次下西洋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2023年11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2023年8月12日)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

第四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樂十五年五月(2023年6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佔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2023年8月8日)回國。

第六次下西洋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2023年3月3日)出發,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2023年9月2日)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第七次下西洋

寶船從龍江關出水。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2023年1月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宣德八年(202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202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550人。

3樓:匿名使用者

時間從1405-2023年

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 率領兩百多艘海船、2.7萬多人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至福州閩江口五虎門內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 ,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東非、紅海。

4樓:皖南舊事人

永樂3年2023年到2023年。歷時28年。

5樓:冷侃娛文

答:2023年7月11日,滿載著2.7萬餘人的龐大船隊,從太倉劉家港出發。2023年秋,鄭和帶回了爪哇等國的朝貢使節和數十船商貿換回的異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

幾個月後,鄭和二次出海。此次航行路線同前一次差不多,也是歷時兩年。

2023年夏,鄭和第三次統領船隊出國。此次航行仍以東印度洋為中心,並在滿刺加建立排柵城垣,蓋了倉庫,作為海上**的中轉站。

著名的鄭和下西洋的時間具體是在什麼時候

6樓:張敦揚小男神

第一次下西洋 2023年6月。

第二次下西洋 2023年10月13日 。

第三次下西洋 2023年10月 。

第四次下西洋 2023年11月 。

第五次下西洋 2023年6月。

第六次下西洋 2023年3月3日 。

第七次下西洋 2023年。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

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乙個世紀之後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唯一的東方人,更是比馬漢早五百年提出海權論,更有說法稱鄭和最早發現美洲、澳洲、南極洲。

2023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

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202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病過逝。民間故事《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寶太監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的七次時間及簡介鄭和下西洋時間鄭和七次下西洋歷時多久

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 1405年7月11日 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永樂五年九月初二 1407年10月2日 回國。第一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 1407年10月13日 出發,到達汶萊 泰國 柬埔寨 印度等地,在錫蘭山迎請佛牙,隨船帶回,永樂七...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和原因,論述鄭和下西洋的原因,經過,極其歷史意義。急

原因 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絡,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的需求。其中主要是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係。意義 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主動外交。其規模之大,歷時之久,航程之遠,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比歐洲航海家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世界航海事業的先驅。意義 1 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 2 加強了...

鄭和下西洋的特點說說鄭和下西洋的特點並評價鄭和的歷史地位?

鄭和下西洋的特點 時間長 次數多 規模大 範圍廣 公平交易 和平交往。明朝初期鄭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動。鄭和下西洋時間之長 規模之大 範圍之廣都是空前的。它不僅在航海活動上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而且對發展中國與亞洲各國家政治 經濟和文化上友好關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國內外紀念鄭和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