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幾次

2021-03-07 20:34:56 字數 4772 閱讀 6429

1樓:9點說史

七次。1、第一次

永樂三年(2023年)六月,三寶太監鄭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途徑麻喏八歇國時,該國東西二王交戰,西王誤殺鄭和船隊登岸人員。事件發生後,西王派使者謝罪。

鄭和鑑於西王請罪受罰,對該事件予以克制。後兩國得以和睦相處。

在三佛齊舊港,鄭和招諭當地海盜陳祖義,陳祖義詐降,圖謀襲擊鄭和船隊。鄭和擊敗了他,殺敵五千餘人,燒毀敵船十艘,俘獲敵船七艘,生擒陳祖義等三人。其後,鄭和任命廣東華僑施進卿為舊港之主。

永樂五年(2023年)九月十三日(2023年10月13日),鄭和船隊攜諸國使者、押陳祖義等俘虜還朝。明成祖下令斬殺了陳祖義等三人,又寬恕了謝罪的西王,並對鄭和此行感到滿意,賞賜了舊港之戰的有功將士。

2、第二次

鄭和回國後,立即進行第二次遠航準備,這次遠航的主要是送外國使節回國,規模較小。鄭和船隊在永樂五年(2023年)奉命出發,訪問了佔城(今越南中南部)、暹羅(今泰國)、爪哇和蘇門答剌北部,然後再一次駛往印度洋,以柯枝和古里為目的地。

明朝使節們正式冊封古里王,並在古里刻石立碑以紀念這一盛事。這次的回國途中有一部分船隊訪問了暹羅和爪。到錫蘭時,鄭和船隊向有關佛寺布施了金、銀、絲絹、香油等。

永樂七年二月初一(2023年2月15日),鄭和、王景弘立《布施錫蘭山佛寺碑》,記述了所施之物。此碑現存科倫坡博物館。永樂七年(2023年)夏,鄭和船隊還朝。

這次下西洋,《明實錄》及《明史》均未記載,上述永樂五年至七年的出訪時間系據《天妃之神靈應記》,學界就此仍存有爭議。

3、第三次

永樂七年九月(2023年10月),成祖命正使太監鄭和、副使王景弘、候顯率領官兵二萬七千餘人,駕駛海舶四十八艘,從太倉劉家港啟航,敕使佔城,賓童龍,真臘,暹羅,假裡馬丁,交闌山,爪哇,重迦羅,吉里悶地,古里,滿剌加,彭亨。

東西竺,龍牙迦邈,淡洋,蘇門答剌,花面,龍涎嶼,翠蘭嶼,阿魯,錫蘭,小葛蘭,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蘇祿等國。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

滿剌加當時是暹羅屬地,正使鄭和奉成祖命招敕,賜給當地酋長雙颱銀印,冠帶袍服,樹碑並建立滿剌加國,暹羅自此不敢侵擾滿剌加。

滿剌加國王感念明朝的幫助,後曾於永樂十三年(2023年)親赴明帝國朝覲。滿剌加九洲山盛產沉香,黃熟香;鄭和等差官兵入山採香,得直徑**尺,長**丈的標本6株。

4、第四次

永樂十年(2023年)十一月,成祖命正使太監鄭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統軍二萬七千餘人,駕海舶四十(馬歡記為「寶船六十三號」),出使滿剌加,爪哇,占城,蘇門答剌,柯枝,古里,南渤裡,彭亨,吉蘭丹,加異勒,勿魯謨斯,比剌,溜山,孫剌等國。

船隊於永樂十一年(2023年)出發,使團中包括**868人,兵26800人,指揮93人,都指揮2人,書手140人,百戶430人,戶部郎中1人,陰陽官1人,教諭1人,舍人2人,醫官醫士180人。

正使太監7人,監丞5人,少監10人,內官內使53人其中包括翻譯官馬歡,陝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揮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

5、第五次

永樂十四年十二月,明成祖命鄭和等人護送古里、爪哇、滿剌加、占城、錫蘭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裡、卜剌哇、蘇門答剌、麻林、剌撒、忽魯謨斯、柯枝、南巫里、沙里灣泥、彭亨各國使者及舊港宣慰使歸國。

永樂十五年五月十六日(2023年6月)總兵太監鄭和率船隊出發,隨行有僧人慧信,將領朱真、唐敬等。鄭和奉命在柯枝詔賜國王印誥,封國中大山為鎮國山,並立碑銘文。

忽魯謨斯進貢獅子、金錢豹、西馬;阿丹國進貢「麒麟」;祖法爾進貢長角馬;木骨都束進貢花福鹿、獅子;卜剌哇進貢千里駱駝、鴕雞;爪哇、古里進貢麾裡羔獸。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2023年8月8日)回國。

宋末泉州市舶司提舉蒲壽庚之侄蒲日和,也與太監鄭和,奉敕往西洋尋玉璽,有功,加封泉州衛鎮撫。

6、第六次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2023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鄭和送十六國使臣回國。

為趕東北季風,鄭和率船隊很快出發,到達國家及地區有佔城、暹羅、忽魯謨斯、阿丹、祖法兒、刺撒、卜剌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馬利亞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異勒、錫蘭山、溜山、南巫里、蘇門答剌、阿魯、滿刺加、甘巴里、幔八薩(今肯亞的蒙巴薩)。

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日(2023年9月3日)鄭和船隊回國,隨船來訪的有暹羅、蘇門答剌和阿丹等國使節。

7、第七次

宣德五年(2023年)明宣宗朱瞻基命鄭和往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公幹,隨行有太監王景弘、李興、朱良、楊真,右少保洪保等人。

第七次下西洋人數,根據明代祝允明《前聞記·下西洋》記載,有官校、旗軍、火長、舵工、班碇手、通事、辦事、書弄手、醫士、鐵錨搭材等匠、水手、民梢等共27550人。

宣德六年(2023年)二月二十六日,鄭和船隊抵達福建長樂港,在長樂停留約半年,在此期間,鄭和曾率領興平三衛指揮千百戶和州府**,到福建湄州嶼,賣辦木石,重修湄州天妃宮。

又在長樂縣南山三峰塔寺之旁,修建長樂天妃宮,十一月建成,樹立《天妃靈驗之記》碑,並鑄造銅鐘一口,銘文:「永遠長生供養,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歲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監鄭和,王景弘同官軍人等,發心鑄造銅鐘一口。」

這次航行,鄭和船隊從竹步西行,最遠到達非洲南端,接近莫三比克海峽。一說鄭和在這次航行的過程中去世。

2樓:聰明的的人

七下西洋的時間

永樂三年(1405)五月己卯,「中官鄭和等齎敕往諭西洋諸國」;五年(1407)九月壬子,「太監鄭和使西洋諸國還,械至海賊陳祖義等」。

永樂五年回加不久復受命出使西洋,永樂七年(1409)回國。

第三次奉命出使,至永樂九年(1411)六月乙巳,「內官鄭和使西洋諸國還,獻所俘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並真家屬」。

第四次,據《明成祖實錄》卷86載,永樂10年(1412)「十一月丙申,遣太監鄭和等齎敕往賜滿刺加、爪哇……諸國錦綺紗羅彩絹等物有差。」實際上該年鄭和並未成行,而是駐軍長樂縣十洋街,並奏建長樂南山行宮以為官軍祈報之所。第二年(1413),又重修長樂南山三峰塔寺;4月,「道出陝西,求所以通譯回語可佐通訊者,乃得西安羊市大清真寺掌教哈三。

」直至這一年冬天,鄭和才統領舟師往忽魯謨斯等國。永樂十三年(1415)七月癸卯,「鄭和等第四次奉使西洋等國還。九月壬一寅,鄭和獻所獲蘇門答刺賊首蘇幹刺等於行在。

」第五次,永樂15年(1417)五月十六日,鄭和在泉州伊斯蘭教靈山聖墓行香並勒石紀念,不久即統帥舟師下西洋;永樂十七年(1419)七月戊午,「官軍自西洋還」,受到成祖的賞勞。

第六次,永樂十九年(1421)正月癸巳,「鄭和等第六次奉使西洋諸國」;永樂二十年(1422)八月壬寅,「中官鄭和等使諸蕃國還,暹羅、蘇門答刺、阿丹等國悉遣使隨和貢方物。」

第七次,宣德五年(1430)六月戊寅,「遣太監鄭和等齎詔往諭諸番國」。這時,鄭和已所屆花甲。宣宗詔諭下達後,鄭和並未立即成行。

第二年(1431)正月,他在太倉劉家港天妃宮刊勒《通番事蹟碑》;十一月,又在長樂南山寺刊立《天妃之神靈應碑》,並「駐泊茲港,等候朔風開洋」。直到這一年的十二月九日,他才率船隊出五虎門,正式起航。宣德八年(1433),鄭和「奉使歷忽魯謨斯第十七國而還」。

不久,約在宣德十年(1435),他默默地在南京辭世,終年65歲。鄭和墓在南京市南郊牛首山南麓,當地群眾俗稱「馬回回墓」。其後裔自明清以來世代相沿,定期來這裡祭掃,從未間斷過。

明朝祝允明記載的

第七次下西洋航程

明朝祝允明所撰《前聞記》(2023年刻)詳細記載鄭和第七次下西洋行程日期及各地停留之日期,可供參考:

人數:官校、旗軍、火長、舵工、班碇手、通史、事、辦事、書算手、醫士、鐵錨、木艌、搭材等匠,水手、民稍人等,共27550員名。

里程: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六日(2023年1月19日)龍灣開舡,十日到徐山,二十日出附子門,二十一日到劉家港,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到長樂港。十一月十二日(2023年12月16日)到福斗山。

十二月九日出五虎門,二十四日到佔城。(注:自福建五虎門至佔城共行船16日。)

七年正月十一日開舡,二月六日到爪哇。(注:自占城至爪哇共行船25日。)

六月十六日開舡,二十七日到舊港。(注:自爪哇至舊港共行船11日。)

七月一日開舡,八日到滿剌加。(注:自舊港至滿剌加共行船7日。)

八月八日開舡,十八日到蘇門答剌。(注:自滿剌加至蘇門答剌共行船8日。)

十月十日開舡,十一月六日到錫蘭山。(注:自蘇門答剌至錫蘭山共行船36日。)

十日開舡,十八日到古里國。(注:自錫蘭山至古里國共行船9日。)

二十二日開船,十二月二十六日到忽魯謨斯。(注:自古里國至忽魯謨斯共行船35日。)

八年二月十八日(2023年3月9日)開船回洋。

三月十一日到古里。(注:自忽魯謨斯至古里國共行船23日。)

二十日大綜船隊回洋,四月六日到蘇門答剌。(注:自古里國至蘇門答剌共行船17日。)

十二日開船,二十日到滿剌加。(共行船9日。)

五月十日回到崑崙洋,二十三日到赤坎,二十六到佔城。

六月一日開舡,三日到外羅山。(共行船2日。)

九日見南澳山。十日晚,望見望郎回山,六月十四日到埼頭洋。十五日到碗碟嶼。二十日過大小赤。二十一日進太倉。七月六日到京。二十一日關賜獎衣寶鈔。

船號:如清和、惠康、長寧、安濟、遠之類,又有數序一二等號。

船名:大八櫓、二八櫓之類。

備註:鄭和第七次大航海於2023年1月19日離開南京龍灣港,於2023年1月12日離開福建五虎門,途徑占城、爪哇、舊港、滿剌加、蘇門答剌、錫蘭山、古里國,於2023年1月17日到達忽魯謨斯(位於今伊朗東南公尺納布附近,臨荷姆茲海峽。),共用兩年時間到達目的地忽魯謨斯。

2023年3月9日,離開忽魯謨斯,2023年7月22日回到南京,回程共用了4個月時間。

七下西洋所經過的國家和地區

據《明史·鄭和傳》記載共有36個:占城、爪哇、真臘、舊港、暹羅、古里、滿刺加、勃泥、辦門答刺、阿魯、柯枝、大葛蘭、小葛蘭、西洋瑣裡、蘇祿、加異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蘭山、彭亨、急蘭丹、忽魯謨斯、溜山、孫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兒、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兒、沙里灣尼(今印度半島南端)、不刺哇(今索馬利亞境內)。

鄭和大戰海盜是第幾次下西洋

鄭和艦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特混艦隊。而鄭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義上的對外戰爭僅有錫蘭 今斯里蘭卡 一次,而且是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的防衛性作戰。鄭和在處理 爪哇事件 中,不但不動用武力,而且不要賠償,充分體現了鄭和是傳播和平的使者,他傳播的是 以和為貴 的中國傳統禮儀,以及 四海一家 天...

鄭和下西洋對世界產生了什麼影響,鄭和下西洋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1 鄭和下西bai洋在國內的影du響 在南洋 印度zhi洋沿岸,開拓了愈來愈多dao的海外市內場。海外 刺激容了國內官私工業和民間手工業的迅速發展。鄭和下西洋加強了祖國大陸與台灣的聯絡。2 鄭和下西洋在國外的影響 鄭和下西洋為亞非國際間和平局勢的建立,為促進亞非各國人民之間的團結和友誼,為發展中國與...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和原因,論述鄭和下西洋的原因,經過,極其歷史意義。急

原因 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絡,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的需求。其中主要是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係。意義 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主動外交。其規模之大,歷時之久,航程之遠,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比歐洲航海家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世界航海事業的先驅。意義 1 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 2 加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