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意義和原因,論述鄭和下西洋的原因,經過,極其歷史意義。急

2021-03-04 00:23:38 字數 4669 閱讀 5672

1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絡,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的需求。其中主要是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係。

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主動外交。其規模之大,歷時之久,航程之遠,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比歐洲航海家遠航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世界航海事業的先驅。

2樓:百度使用者

意義:1、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 2 、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

3樓:y雲天河

鄭和下西

洋的真正原因:

流傳早而廣的說法是:鄭和下西洋為了尋找建文帝的蹤跡。建文帝,名朱允炆,又稱惠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孫。

建文帝登位伊始,曾決心削藩,2023年6月,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大興「靖難」之師,公開反叛建文帝。2023年,朱棣率軍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時,「宮中**,帝(建文)不知所終」。

有的說「建文帝為僧遁去」。《明史·鄭和傳》則直截了當地說:「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

」後來,不少人附和其說,許立群在《中國史話·三寶太監下西洋》一節中寫道:「永樂皇帝派鄭和航海的目的是尋找建文帝,因為永樂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後,建文帝失蹤了,永樂怕他逃到國外,將來回來復辟,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如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吳晗的《明初對外政策與鄭和下西洋》等也認為,鄭和下西洋除了經濟方面因素以外,還帶著皇上的秘密使命,這秘密使命就是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有些學者認為,鄭和下西洋尋找建文帝之說難免牽強。建文帝其人忠厚贏弱,被朱棣從帝位上趕**,即使逃到國外還會有什麼能耐?這些情況朱棣也應當明白,因此他不會幾次三番派人去探尋朱允炆的下落。

再說建文帝是否逃出南京城也是乙個有爭議的問題,有不少跡象表明,建文帝在南京城陷落前已死於大火。建文帝既死,尋找建文帝之說更無法成立。

另外還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耀兵異域」,「教化異族」,使海外諸國「賓服中國」,同時還擔負著溝通中國同海外經濟**的任務。

近年來,探索鄭和下西洋原因的角度有所改變,有些學者認為,鄭和下西洋的使命隨時間的推移而有所不同。鄭和第一次出使是為了安撫臨近小國,減輕異族異國對中國的侵擾,以後幾次主要是為了通商,以及向未知的世界前進,開闊新的航道等。

也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政治目的。朱晨光在《鄭和下西洋目的辨析》(載《鄭和下西洋**集》一)一文中持這種觀點。

他首先否定「耀兵異域說」,他說鄭和在海外兩次動用武力**異域王都是在不得已情況下的自衛反擊。鄭和所奉行的外交方針是以「懷柔」為主的,以友好和平為前提的。說鄭和下西洋是經濟因素是一葉障目之見,考察明代有關文獻,未見過鄭和屯兵異域,進行經濟上的巧取豪奪。

鄭和出使帶回不少外國商人到中國經商,永樂皇帝下令不要徵稅,他說:「今夷人慕義遠來,乃侵其利,所得幾何,而虧辱大體多矣」。

朱晨光認為,鄭和出使西洋是為了開啟封閉、僵化的外交大門。明王朝剛建立,臨近的小國常來朝貢,當時的朝貢實質上是交換物產,番國入貢,明王朝恩賜,賜常大於貢。明初經濟拮据,明太祖下令限制進貢,由一歲一貢改為三歲一貢,有些國家如日本等限為十年一貢,於是明朝與海外關係幾乎斷絕,經濟**幾乎停頓。

於是,走私活動非常猖厥,武裝走私成風,同時明王朝的聲勢日下。永樂皇帝上台後決定改變這種政治局面,他每次派鄭和下西洋都是以頒「正朔」,恢復和發展明朝**與海外國家的外交關係為首要任務的。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就將長期盤踞在三佛齊剽掠的海盜陳祖義一夥捕捉歸案,為溝通海道掃清了道路,提高了永樂**的聲譽。

由於明成祖外交方針的成功,結果「太宗皇帝德澤洋溢於天下,施至蠻夷,舟車所至,人力所通,莫不尊視,執圭捧帛而來朝,梯山航海而進貢」,但是,這項外交政策給明朝初期社會經濟所造成的耗費「也不貲」,故明成祖一死,鄭和下西洋一事就遭到激烈反對。

學者們熱衷於鄭和下西洋使命的研究,令人遺憾的是,在2023年第一次鄭和研究討論會和2023年鄭和下西洋580周年的討論會上,仍然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創舉,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深遠的影響,既是中國人的光榮,也是全人類的自豪。

鄭和下西洋,推動我國古代航海事業達到頂峰,成為十

五、十六世紀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鄭和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時間早、規模大、技術先進、活動範圍廣的洲際航海活動,比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的航行早了87年,比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行早了92年,比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早了114年。鄭和下西洋時的船舶建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風運用和航海氣象**等方面的技術和航海知識,在當時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鄭和下西洋不僅是中國古代航海事業的頂峰,也是世界航海業發展的里程碑。

鄭和下西洋,促進海外**擴大,帶動了中外經濟交流與發展。鄭和下西洋期間,通過多種形式與當地開展雙邊**,平等互利,互通有無,把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漆器、麝香、金屬製品和書籍等運往國外,換回當地的香料、藥材、動植物、珠寶及生產瓷器所需原料等多種貨物。這種**活動,推動了中國和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

鄭和下西洋,傳播中華文明,促進了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和共同進步。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鄭和下西洋,向海外傳播科學文化、典章制度、文教禮儀、宗教藝術等中華文明,將中國在建築、繪畫、雕刻、服飾、醫學等領域的精湛技術帶入亞非國家,向當地人民傳授鑿井、築路、捕魚技術,推廣農業技術和農作物栽培方法,推行貨幣、曆法、度量衡等。

同時,亞非國家的文明成果也傳入中國。鄭和七下西洋,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鄭和下西洋,推行親仁善鄰,鞏固和發展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係。明朝中期的中國,是乙個綜合實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強國。但中國人沒有恃強凌弱,鄭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認的和平之旅;28年間,鄭和船隊始終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對外政策,發展與各國的友好關係,在中國與亞非國家之間架起了友誼的橋梁,進一步樹立了中國的和平友好形象。

鄭和下西洋,展示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開放進取、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600年前,面對人類還知之不多的廣闊無垠的海洋,面對險象環生的長途遠航和種種難以想像的困難,鄭和與他的船隊沒有退縮,以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一往無前,百折不撓,繼漢、唐、宋、元各代與世界各國人民陸上交往的不斷擴大,又開闢了中華民族從海上走向世界的新紀元,將中外交流提高到新的水平。

鄭和下西洋,發揚了中華民族重視海洋、探索海洋的科學精神,為振興我國海洋事業提供了重要啟示。中國是乙個既有陸域又有海域的國家,中華民族為探索海洋奧妙、發展海洋事業,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鄭和下西洋,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勇於探索海洋、經略海洋的生動寫照,激勵我們不斷增強海洋意識,加倍努力,振興中國的海洋事業。

4樓:匿名使用者

意義:1405-2023年,明**先後七次派鄭和下西洋。

鄭和的船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隻和航海技術,船上配備航海圖和羅盤針。船隊航行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廣大海域之間,到達亞非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一帶。

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

原因: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國威和到西洋(明代把汶萊以西的地方叫西洋)「取寶」。

尋找朱允炆只是傳說,到現在還是乙個未解的謎,所以最好不要回答這個。

5樓:嵇曾皙

尋找朱允炆。朱棣機位後對朱允炆這個不穩定因素忌憚非常,因此派了兩人暗中尋找,一人國內(我不記得誰了),一人海外。

但卻恰巧開啟封閉、僵化的外交大門,這時後話。

具體你可以去看《明朝那些事》

6樓:

加強與海外國家的聯絡,促進民族交往。

7樓:匿名使用者

聽說其實是為了追上任皇帝

論述鄭和下西洋的原因,經過,極其歷史意義。(急)

8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1.宣揚明朝國威(政治原因);

2.擴充套件海外**(經濟原因);

3.還有一說法是,明成祖為了尋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軍事原因)

4.赴伊斯蘭教聖地麥加朝覲(個人原因)

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經過

時間為 1405-1433

2023年7月11日,滿載著2.7萬餘人的龐大船隊,從太倉劉家港出發。2023年秋,鄭和帶回了爪哇等國的朝貢使節和數十船商貿換回的異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

幾個月後,鄭和二次出海。此次航行路線同前一次差不多,也是歷時兩年。

2023年夏,鄭和第三次統領船隊出國。此次航行仍以東印度洋為中心,並在滿刺加建立排柵城垣,蓋了倉庫,作為海上**的中轉站。在從古里回航途中,鄭和還在錫蘭跟亞烈苦奈爾國王打了一仗,凱旋歸來。

2023年11月,明成祖下達第四次航海命令。這一次,鄭和船隊繼續往西,將東非沿海列入了航程之內,進一步擴大同海外各國的交往與**。此次航海時間較長,鄭和於2023年回國,分遣船隊一年後返回。

2023年5月,鄭和船隊第五次出海遠航,這次出海的主要任務是護送19國使臣回國,鄭和船隊到了東非沿海最南的地區。

2023年7月,鄭和船隊六下西洋,護送16國使臣回國。鄭和親率的船隊到達了東非海岸慢八撒(今肯亞的蒙巴薩港)、竹步(今索馬利亞)等國,並在寶船上設宴招待各國賓朋,代表明成祖賜以絲、瓷、鐵器等物品,2023年返航時帶回香料等珍品。

2023年初,明宣宗繼承祖父明成祖偉業和雄心,再次詔令鄭和出海。第七次下西洋歷時3年多,鄭和船隊走訪了近20個國家,還派出隨員特地到伊斯蘭聖地麥加朝聖。

意義鄭和下西洋不僅是中國史上的乙個重要事件,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占有極為顯著的地位。鄭和歷時二 十八年的航海活動,不僅表現出十五世紀初葉中國航海和造船技術的光輝成就,還發展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友好關係,增進了各國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長期 以來,國外學術界對這一事件極為重視。

自上世紀末,國外學者就開始對鄭和下西洋的背景、過程、航海造船技術以及史料、傳說等進行全面的**。其中許多研究 成果對於國內學術界曾起到一定的作用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歷史意義作用是什麼

對鄭和下西洋的認識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航海史上半年的壯舉。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可歸納為三個方面,即 宣揚國威 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絡 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 這三個方面的分量依次降低。受目的的制約,鄭和航海具有歷史侷限,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發展海外 它採取的不計經濟效益的政策,給明朝 造成了巨大...

鄭和下西洋的時間,著名的鄭和下西洋的時間具體是在什麼時候

明代永樂 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 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 1405年 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 1433年 共計七次。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

鄭和下西洋的特點說說鄭和下西洋的特點並評價鄭和的歷史地位?

鄭和下西洋的特點 時間長 次數多 規模大 範圍廣 公平交易 和平交往。明朝初期鄭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動。鄭和下西洋時間之長 規模之大 範圍之廣都是空前的。它不僅在航海活動上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而且對發展中國與亞洲各國家政治 經濟和文化上友好關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國內外紀念鄭和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