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是什麼,什麼是樂府詩

2021-09-26 08:39:40 字數 5538 閱讀 5686

1樓:

漢樂府詩,從句式上看,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完整的五言體已經很多,但主要是雜言。如漢樂府著名的《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王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豨)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知之。

(《鼓吹曲·漢饒歌》)

其他如《孤兒行》、《烏生》等詩都是雜言體。樂府古辭的這種雜言體,一般以五句、七句為主,間雜以長短不同的各種句式。

這兩種句式在節奏和表現力上都具有很大的優點,便逐漸地被文壇上的文人所發現,而成為後世五言、七言古體詩賴以產生的土壤。

漢樂府詩中七言體的詩並不多,但整齊的五言體的詩卻不少,如《陌上桑》、《焦仲卿妻》等著名的長篇,全都是五言體的,另外,一些小詩也都是五言體,如:

江南可採蓬,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相和歌古辭·江南》)

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作書與魴魚,相教慎出入。

(《雜曲·枯魚過河泣》)

這些長、短篇的五言體詩,大約多產生在東漢時期。

兩漢樂府古辭從篇章上看,有不到十字或僅十多字的短篇,也有千字以上的長篇。題村也極廣泛,抒情、敘事以及富有哲理性的作品都有,但以反映社會現時生活的敘述性題材居多,這是它的一個主要特色。

漢樂府詩是用來入樂的歌辭,這就形成了重聲不重辭的現象。樂工在取辭配樂的時候,往往為了方便,有時就把一些不同篇章的歌辭,隨意拼湊在一起,或加以分割、擷取,以至互相插入。如《隴西行》一詩:

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隅。鳳鳳鳴啾啾,一母將九雛。

顧視世間人,為樂甚其獨。好婦出迎客,顏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問客平安不?請客北堂上,坐客氈旄覦。

清白各異樽,酒上正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卻略再拜跪,然後持一杯。

談笑未及竟,左顧敕中廚,促令辦粗飯,慎莫使稽留。度禮逆客出,盈盈府中趨,送客跡不遠,足

不過門樞。取婦得如此,齊姜亦不如。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

這是一首描寫讚美“健婦”(有丈夫氣概)的詩。但此詩的開頭“鳳凰鳴啾啾”以上四句,與下文在文義上互不關聯。它是從另一首詩《步出夏門行》中割取來的。《步出夏門行》詩是:

邪經過空廬,好人常獨居。卒得神仙道,上與天相扶。過謁王父母,乃在大山隅。

離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攬羈為我御,吾將上天遊。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桂樹夾道生,青龍對伏跌。

《隴西行》的開頭,正是《夏門行》的尾聲,這是拼湊的一例。

此種情況在其他樂府古詩詞中也有,當然這造成了後世時詩文理解上的困難。

樂府的曲調在**上往往分為若干段落,每一段落稱為“解”,“解”是指**曲調上的一個反覆。“解”,一般用小字註明在歌辭段落的下邊。

有的樂府曲調除了正曲本身之外,還有所謂“豔”、“趨”、“亂”等部分。“豔”在正曲的前邊;“趨”或“亂”在正曲的後邊。但有些樂府古辭雖註明,前有豔曲,後有趨或亂,但豔曲井無辭,趨或亂也未加記錄,有些則明確註明。

在《豔歌何嘗行》中:

飛來雙白鴿,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一解)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隨。

五里一返顧,六裡一徘徊。(二解)吾欲銜汝去,口噤不能開。吾欲負汝去,毛羽何摧頹。

(三解)樂哉新相知,憂來生別離。躇躊顧群侶,淚下不自知。(四解)念與君離別,氣結不能言。

各各重自愛,遠道歸還難。妾當守空房,閉門下重關。若生當相見,亡者會黃泉。

今日樂相樂,延年萬歲期(趨)。

在這首詩的末尾,曾明確註明四解以下為趨,有些樂府古辭在正文下面則明確註明有“亂辭”,如《病婦行》:

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幾飢且寒,有過慎莫菼笞,行當折搖,思復念之。

亂曰:抱時無衣,襦復無裡。閉門塞牘,舍孤兒到市,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

從乞求與孤兒買餌,對史啼位淚不可止。“我欲不傷悲不能已!”探懷中錢持授交。

人門見孤兒,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復爾耳,棄置勿複道:

樂府古辭中其他也有“亂辭”的例子。“亂”、“趨”位於全曲之後,故又稱“送聲”。在樂調上可能屬於鼓樂合奏或合唱。但這一般只有“大麴”才有。

樂府詩原既屬於配調的歌詩,因此,在最初記錄歌辭時,往往把聲即樂調中的襯聲也用某些文字寫下來,這種聲、辭合寫的現象,加之流傳的訛誤,時後來理解樂府詩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古樂府命題多用歌。行、曲、引、吟、謠等來命名,後人常常把它理解為:“按樂府命題,名稱不一。

蓋自琴曲以外,其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為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曰歌行;述事本末,先後有序,以抽其臆者為引;高下長短,委曲盡情,以道其微者為曲:吁嗟慨歌,悲優深思,以呻其鬱者為曰吟;因其立辭之意曰辭;本其命篇之意曰篇;發歌曰唱;條理曰調;憤而不怒曰怨;感而發言曰嘆;又有以詩名者,以弄名者,以章名者,以度名者,以樂名者,以思名者,以愁名者。”

什麼是樂府詩

2樓:宿命本無能為力

1、樂府詩,又名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配置樂曲、訓練樂工和採集民歌的專門官署,漢樂府指由漢時樂府機關所採製的詩歌。這些詩,原本在漢族民間流傳,經由樂府儲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

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2、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彙集,不同於《詩經》(《詩經》亦是現實主義),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佔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採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緻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漢樂府在文學史上有極高的地位,其與詩經、楚辭可鼎足而立。

3樓:涼涼看社會

樂府詩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於樂府職能的**管理機關蒐集、儲存而流傳下來的詩歌。

1、樂府與樂府詩

樂府,中國古代民歌**。樂府是古代時的**行政機關,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的官署,到漢時沿用了秦時的名稱。公元前112年,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正式設立樂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整理改編與創作**、進行演唱及演奏等。

隨著蒐集的詩歌越來越多,樂府的人就把蒐集到的詩歌編撰成冊,形成了‘樂府詩’。

《孔雀東南飛》(又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木蘭辭》是漢魏以來樂府中敘事民歌的優秀代表作,稱為樂府雙璧。

2、樂府詩特點

樂府詩具有語言樸實自然,押韻靈活,用對話或獨白形式敘事,浪漫主義的色彩,排偶句,迴環往復,音韻和諧等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樂府詩集》是一部總括中國古代 樂府歌辭總集,由北宋 郭茂倩所編。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 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 樂府詩集》是 漢朝、 魏晉、 南北朝民歌精華所在。

內容十分豐富,反映社會生活面很廣,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蒐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

一、作者簡介

郭茂倩(2023年-2023年),字德粲(《宋詩紀事補遺》卷二四),宋代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勸傳》)。為 萊州通判郭勸之孫, 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豐七年(一○八四)時為河南府法曹參軍(《蘇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誌銘》)。

編有《樂府詩集》百卷傳世,以解題考據精博,為學術界所重視。

二、詩詞分類

《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 橫吹曲辭, 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 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 雜歌謠辭和 新樂府辭等12大類﹔其中又分若干小類﹐如《橫吹曲辭》又分漢橫吹曲﹑ 樑鼓角橫吹曲等類﹔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歎曲﹑平調曲﹑清調曲﹑瑟調曲﹑ 楚調曲和大麴等類﹔清商曲辭中又分為吳聲歌與西曲歌等類。

在這些不同的樂曲中﹐ 郊廟歌辭 和燕射歌辭屬於朝廷所用的樂章﹐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都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辭和舞曲歌辭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藝術價值較差。但總的來說﹐它所收詩歌﹐多數是優秀的民歌和文人用樂府舊題所作的詩歌。

在現存的詩歌總集中﹐《樂府詩集》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各種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重要書籍。

三、貢獻

《樂府詩集》的重要貢獻是把歷代歌曲按其曲調收集分類,使許多作品得以彙編成書。這對樂府詩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 漢代一些優秀中國民歌如《 陌上桑》、《 東門行》等見於《宋書·樂志》、《 孔雀東南飛》見於《 玉臺新詠》,還有一些則散見於《 藝文類聚》等類書及其他典籍中,經編者收集加以著錄。

古代一些民間謠諺,大抵散見各種史書和某些學術著作,雜歌謠辭一類所收,多為前所忽視者。至於後來 杜文瀾的《 古謠諺》等著作,則遠比此書為晚,顯然是在它的基礎上編撰的。《 木蘭詩》和《 孔雀東南飛》被合稱為“ 樂府雙璧”。

5樓:朱櫧

簡單說,就是樂府蒐集演唱的詩歌。古詩的一種體裁。可入樂歌唱。麻煩點:定義

漢代樂府詩定義 :兩漢所謂樂府指**機關。它除了將文人****的詩製成曲譜並製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

《漢書 藝文志》記:“自孝武帝立樂府而採歌謠,於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 亦可以觀風俗, 知薄厚雲”。漢武帝采詩, 除為考察民隱外, 亦在豐富樂府的樂章, 以供娛樂。

魏晉六朝時, 樂府乃由機關的名稱變為一種帶有**性的詩體的名稱。 繼《詩經》《楚辭》之後,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它曾大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唐代指批判現實的諷刺詩。

宋元以後也稱詞,曲為樂府。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採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並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夏書·胤徵》已有采詩的記錄。流傳至今的《詩經》,當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頒佈併為社會認可的標準選本。

春秋以後,禮崩樂壞,征戰不休,采詩制度無法貫徹。到了秦代,統一時間短,百廢待興,雖然已有樂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沒有采詩之實。漢承秦制,經濟凋敝,樂府機關也只能習常肄舊,無所增更,勉強維持而已。

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變得大為雄厚,乃擴大樂府的規模,采詩夜誦。到東漢,采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和帝則派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採風謠”。

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樑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劉勰《文心雕龍》於《明詩》之外,另有《樂府》專章。

昭明《文選》、徐陵《玉臺新詠》也都開闢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在這兩類詩歌中,民間歌詩是精華所在,並且文人歌詩還是在民間歌詩的甘露滋潤下萌發並壯大起來的,所以我們對民間歌詩應給以高度重視。

北朝於戰亂間隙所奉行的采詩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儲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樑鼓角橫吹曲》中的北朝樂府民歌,有的是用漢語創作,有的則為譯文,雖然只有六七十首,卻內容深刻,題材廣泛,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富有與南方大相異趣的粗獷豪放的氣概,呈現出另外一種風情民俗的畫卷。由於北方各族統治者長期混戰,反映戰爭的題材就要多些,有描寫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苦難的,有歌頌剽悍的尚武精神的。

特別是《木蘭詩》,滿懷激情地讚美花木蘭女扮**,代父從軍,是個傳奇人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漢魏六朝樂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直接影響了我國詩壇的面貌。它不僅開拓出了五言詩的新領域,而且對七言詩、歌行體以至律絕,都起了橋樑的作用。

《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哪幾類 兩漢樂府詩主要儲存在哪幾類中

樂府詩集 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 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12大類 其中又分若干小類 如 橫吹曲辭 又分漢橫吹曲 梁鼓角橫吹曲等類 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 相和曲 吟嘆曲 平調曲 清調曲 瑟調曲 楚調曲和大曲等類 清...

《樂府詩集》裡邊有什麼詩啊?《樂府詩集》作者是誰

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集 作者是誰 樂府詩集 簡介 樂府詩集 是繼 詩經 風 之後,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總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編。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樂府詩集 ...

樂府詩是從秦朝開始了嗎,樂府最早的名稱是

樂府詩起源於漢武帝時期,樂府最初是掌管蒐集 整理民間歌謠 民間文學的 部門,後來經歷代演變,使樂府詩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稱樂府詩。樂府詩是南北朝時期的作品風格,從晉朝開始的。可以算從秦朝開始的是 樂輔食是從秦朝開始了嗎?應該是從秦朝吧,我不是懂很懂歷史,所以不能給你明確的回答。勒夫是是從秦朝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