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辜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羈」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2021-07-29 04:44:34 字數 6393 閱讀 7083

1樓:aijilu文言文翻譯

[ fú gū ]

伏辜服罪;承擔罪責而死。語本《詩·小雅·雨無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史記·太史公自序》:「諸侯驕恣,吳 首為亂。京師行誅,七國伏辜。

」《漢書·佞幸傳·董賢》:「父子驕蹇,至不為使者禮,受賜不拜,辠惡暴著。

2樓:匿名使用者

伏辜:受到應有懲罰。

辜者,罪也。

3樓:zjc**座

【原文】伏辜

【翻譯】服罪

「伏辜」 fú gū

服罪;承擔罪責而死。語本《詩.小雅.雨無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史記·太史公自序》:「諸侯驕恣,吳首為亂。京師行誅,七國伏辜。」《漢書·佞幸傳·董賢》:「父子驕蹇,至不為使者禮,受賜不拜,辠惡暴著。 賢自殺伏辜。」

「羈」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致」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4樓:冰夏

致:zhi,從至從夊。送詣也。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

1. 同本義

致,送詣也。——東漢·許慎《說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傳》

遠莫致之。——《詩·衛風·竹竿》

2、 招引;招致 [incur;result in;cause]

致天下之士。——漢·賈誼《過秦論》

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徠。)——《史記·魏公子列傳》

不可屈致。——《三國志·諸葛亮傳》

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三國志·荀彧傳》

今宜厚待劉禪,以致孫休。——《三國演義》

致孤危託落。(致,招致,造成。)——清· 袁枚《祭妹文》

致此疾困。——《明史》

5. 造成;導致 [create;bring about;cause]

何意致不厚。——《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致負誠託。——唐·李朝威《柳毅傳》

致孤危託落。——清·袁枚《祭妹文》

致鬱鬱死。——清·周容《芋老人傳》

3、求取;獲得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致,弄到、取得,這裡指買到。動詞。)——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中藏隱情不可致,詰公(袁可立)一覽,立得籍甚。——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4、表達

聽婦前致詞。——唐·杜甫《石壕吏》

致殷勤之意。——《資治通鑑》

5、奉獻;獻納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論語》

6、轉告;回報 [pass on (word);communicate;repay;requite]

荊軻遂見太子,言田光己死,致光之言。——《史記》

7、 施加;施行 [carry out]

君子以折獄致刑。——《易·豐》

我乃明致天罰。——《書·多士》

8、歸還;交還 [return]

惟臣尋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復乞身自放於外。——《三國演義》

9、通「至」。極,盡 [very]

致賞則匱。——《管子·君臣下》

致忠信。——《荀子·君道》

10、情趣;興致 [manner or style that engages attention or arouses interest]

[蔣]幹還,稱瑜雅量高致。——《三國志》

11、結構上細密 [fine and close]

作為淫巧,以蕩上心,必功致為上。——《禮記·月令》

擴充套件資料

常用片語:

1、致使 zhìshǐ

[cause;result in] 導致;因…造成。

由於過分疲勞,致使工作出了差錯。

2、 致仕 zhìshì

⑴ [resign] 舊時指交還官職,即辭官(退而致仕。)——《公羊傳·宣公元年》

⑵ 亦作「致事」

大夫七十而致事。——《禮記·曲禮上》

3、 致死 zhìsǐ

[deadly;lethal;carry off;causing death] 引起死亡;因…而死去。

致死原因正在進一步查詢

4、致謝 zhìxiè

[express one』s thanks(or gratitude)] 向人表示感謝之意。如:登門致謝

5、致意 zhìyì

⑴ [salute;extend greeting to;give one's best wishes to]∶向人表達真實的心意。

拘於俗之眾,不足與致意。

⑵ [address]∶表示問候之意。

他向主席致意後開始了他的演說。

6、致敬 zhìjìng

⑴ [salute]∶向人敬禮

舉劍致敬

⑵ [pay one』s respects to]∶表示敬意。

有各種致敬方式,如信奉佛教的人用合十作為致敬的方式,有的人則用相互擁抱的方式。

5樓:月色孤殤

「致」的讀音是:【zhì】

「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

①<動>送;送達。《柳敬亭傳》:「皖帥欲結歡於寧南,致敬亭於幕府。」

②《動》表達;表示。《屈原列傳》:「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③《動》說;回答。《石壕吏》:「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④《動》達到。《勸學》:「假輿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⑤《動》獲得;得到。《送東陽馬生序》:「家貧,無以致書以觀。」

⑥《動》招致;引來。《信陵君竊符救趙》:「致食客三千人。」

⑦《動》招請;招集。《過秦論》:「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⑧《動》致使;使得。《孔雀東南飛》:「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⑨《動》送還;交還。《柳毅傳》:「昔為錢塘長,今則致政焉。

⑩《動》用。《張衡傳》:「衡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曆算。」

⑪《名》情致;情趣。《蘭亭集序》:「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⑫《形》細密;細緻。《漢書·辛延年傳》:「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

⑬《副》通「至」,極。《與吳致書》:「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

社稷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5

6樓:懂梗菌

社稷,土神和穀神的總稱。社為土神,稷為穀神。土地神和穀神是在以農為本的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後來「社稷」就被用來借指國家,希望土地神和穀神能保佑自己的國家。

7樓:柒月黑瞳

1,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穀神。

出處:《左傳·僖公四年》:「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漢書·高帝紀下》:「又加惠於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

2, 舊時亦用為國家的代稱。

出處:《韓非子·難一》:「晉陽之事,寡人危,社稷殆矣。」《史記·呂太后本紀》:「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

8樓:林逸煙

社稷是指國家的根本、整體,社」是指「土地神」,「稷」是指「穀神」。

9樓:匿名使用者

。《左傳》所記春秋時期人們經常把「社稷」一詞作為國家政權的代名詞使用。如「請子奉之,以主社稷」、「以為社稷宗廟主」、「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以衛社稷」等等,不煩贅舉。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把「國家「稱為「社稷」,「社稷」本來指的就是古代施行祭祀的民間組織形式。

11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因此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並且不使用標點,在「白話文運動」之前,除了白話文**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體寫成,包含了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

紿 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2樓:魏武東臨望北海

◎ 紿紿 dài

〈名〉(1) 形聲。從糸( mì),台聲。本義:破舊的絲。

紿,絲勞即紿。——《說文》

紿,纏也。絲紿則紓而紊繞。——《廣雅》

喪勤焚纓一紿。——《逸周書》

(2) 混亂;絲纖。

紿,絲紿則紓而紊繞。——清·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3) 欺詐,哄騙。

項王至 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史記·項羽本紀》

13樓:攻堅克敵

古同「詒」,欺騙;欺詐。

在文言文中引字是什麼意思?

14樓:他_是白羊座

①<動>拉開(弓)。《塞翁失馬》:「丁壯者引絃而戰。」

②《動》延長;伸長。《三峽》:「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

③《動》拉;牽引。《廉頗藺相如列傳》:「左右欲引相如去。」

④《動》延請。《廉頗藺相如列傳》:「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⑤《動》帶領。《垓下之戰》:「項王乃復引兵而東。」

⑥《動》招出;牽連。《蘇武傳》:「虞常果引張勝。」

⑦《動》拿;舉。《歸去來兮辭》:「引壺觴以自酌。」

⑧《動》招引;引來。《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⑨《動》避開;退卻。《赤壁之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⑩《動》掉轉。《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引車避匿。」

⑾《動》延長;延續。子子孫孫,忽替引之。《詩·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忽替引之。」

⑿《動》伸著。《中山狼傳》:「引首顧曰。」

⒀《動》援引;引錄;引用。《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⒁《動》薦舉。《史記·魏其武安侯傳》:「兩人相為引重,其遊如父子然。」

⒂《動》承認;承擔。《三國志·吳志》:「權引咎責躬。」今有「引咎辭職」。

⒃《量》長度單位。古代以十丈為一引。

⒄《名》序言。《滕王閣序》:「敢竭鄙懷,恭疏經引。」

"篤"是什麼意思?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5樓:公尺唐唐唐

拼音bai:dŭ

部首:竹

部首筆du畫zhi:6

總筆畫:

9詳細釋義:

《形》忠誠dao;厚道。《專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屬僕道不篤,業甚淺近。」

《形》堅定。《禮記·中庸》:「明辨之,篤行之。」

《形》(病)重。《陳情表》:「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

《副》很;非常。《南史·文學傳》:「蓋由時主儒雅,篤好文章。」

【篤行】力行其事,不改初衷。

【篤學】專心學習。

【篤行】力行其事,不改初衷。

【篤學】專心學習。

「及」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6樓:匿名使用者

「及」在文言文中的字義如下:

1、用作動詞,意思是:趕上;追上。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釋義:追到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舟離岸了。

2、用作動詞,意思是:至;到;到達。

出處: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

釋義:農夫把春天到了的訊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

3、用作動詞,意思是:遭遇;遇到。

出處:春秋·佚名《叔向賀貧》:「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

釋義:犯法胡為,放利聚財,該當遭到禍難。

4、用作動詞,意思是:推及;涉及。

出處:先秦·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釋義: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

5、用作動詞,意思是:來得及。

出處:漢·劉向 《荊軻刺秦王》:「方急時,不及召下兵。」

釋義: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及召來侍衛。

6、用作動詞,意思是:趕得上;比得上。

出處:先秦·佚名《鄒忌諷齊王納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釋義: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7、用作介詞,意思是:等到;到了。

出處:魏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釋義: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

8、用作介詞,意思是:趁著。

出處:先秦·左丘明 《子魚論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釋義: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

9、用作介詞,意思是:跟,與。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屈完及諸侯盟。」

釋義:後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10、用作連詞,意思是:和,與。

出處:魏晉·李密 《陳情表》:「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釋義: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

在文言文中 呼 是什麼意思,文言文呼意思是什麼

呼,在古文中主要表達 呼氣 呼喊 呼叫 呼喚 召喚 稱呼。呼動詞義 1 形聲字。從口乎聲。本義 吐氣。生物體把體內的氣體排出體外 與 吸 相對。呼,外息也。說文 外息 指呼氣。陰盛則呼吸萬物而藏之內也。書 大傳 候呼引針。素問 離合真邪論 2 大聲叫喊。呼,喚也。廣韻 式號式呼。詩 大雅 蕩 城上不...

在文言文中「嘗」是什麼意思,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 嘗 的意思有 1 吃 品嚐。2 嘗試。3 經歷 遇到。4 曾 曾經。現代漢語中 嘗 的讀音 釋義及組詞如下 嘗 ch ng 釋義 1 吃一點兒試試 辨別滋味 鹹淡。2 經歷 體驗 艱苦備 到了體育鍛煉的甜頭。3 曾經 未 何 4 姓。相關組詞 未嘗 原嘗 越嘗 奉嘗 不嚐 閒嘗擴充套件資...

旖旎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及”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小y小姐 1.旌旗從風飄揚貌。引申為宛轉柔順貌。文選 揚雄 甘泉賦 夫何旟旐郅偈之旖旎也。李善 注引 服虔 曰 旖旎,從風柔弱貌。唐 李白 愁陽春賦 盪漾惚恍,何垂楊旖旎之愁人。清 孫枝蔚 清明日泛 舟城 北 詩 新煙何旖旎,黃鳥鳴春深。2.溫存柔媚。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 卷一 一箇箇旖旎風流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