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翻譯成 是 的有什麼,文言文裡翻譯為「剛剛」的意思的詞有哪些?

2021-04-27 14:21:55 字數 6014 閱讀 8263

1樓:匿名使用者

乃:我乃常山趙子龍!

系:例如:「此誠系我國千秋之患,不可不時時警醒,專防其覬覦侵略之屬舉 ...」

然:確實也有是的意思,比如: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邪?」晏子對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實在想不到別的了,哈哈!

2樓:匿名使用者

的對話很可愛《中國文學 古代散文選》 外研社編的 中國文學出版社裡面有什麼的 交個朋友吧 文言文翻譯成英文?不是吧?看來我真是孤陋寡聞了

文言文裡翻譯為「剛剛」的意思的詞有哪些?

3樓:是不是真的

剛剛:[gang gang]

方、才、剛、適

、方才、適才,古文中都可以翻譯成剛剛。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能在「一捲」竹簡上記下更多事情,就需將不重要的字刪掉。後來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徵。

20世紀之後,在中國,文言文的地位逐漸被白話文取代。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文言文卷軸

著名語言文學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2]

第乙個「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文言」兩字,即書面語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在中國古代長期佔據統治地位。

五四運動以後,白話文才取得正式書面語的資格。 最後乙個「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語言文章」也叫做語體文。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比如像說,「你吃飯了嗎?」。

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口語)、「書面語言」(書面語)來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面語言進行表述,卻是「飯否?」。

「飯否」就是文言文,這裡,「飯」名詞作動詞用,意思為吃飯。

中國在2023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書面語言寫成的。現當代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

在中華數千年歷史中,語言的口語變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卻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

相關結構

判斷句式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①陳勝者,陽城人也。

②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③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2.採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①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③梁父即楚將項燕。

④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採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

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公尺粟非不多也。

③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被動句式

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其常見型別有:

1.「見」「……見……於」「於」表被動。

如:「吾常見笑於大方之家。」

①臣誠恐見欺於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③故內惑於鄭秀,外欺於張儀。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

2.「為」「為……所」表被動。

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①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③為予群從所得。

④恐為操所先。

4樓:

甫,方,這些都可以翻譯成剛剛

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的翻譯器是什麼?

5樓:小冬冬劉

**:wyw.5156edu.com

古文翻譯是指將文言文、古詩詞等古代語言翻譯成現代常用語。其中古文翻譯分為直譯和意

譯。所謂直譯,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詞和句子進行對等翻譯的方法。它要求忠實於原文,一

絲不苟,確切表達原意。

所謂意譯,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為體現原作神韻風貌而進行整體翻譯的今譯方

法。這種方法多用來翻譯詩歌。

6樓:我還起啥名

名字叫古文翻譯器

文言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

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徵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

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請問文言文中的則什麼時候翻譯成那麼,什麼時候翻譯成就???

7樓:匿名使用者

1.表示承接關係。譯為"就""便"。例如:

①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鴻門宴》)②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

2.表示條件、假設關係。譯為「如果」……「那麼」。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3.表示並列關係。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乙個分句裡,表示分句之間是並列關係。

可譯為"就",或不譯。

①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②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

③小則獲邑,大則得城。(《過秦論》)

④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文言文中翻譯為"榜樣"的詞語有哪些?

在文言文中「之」翻譯成「去「」到」的句子有哪些

8樓:q王小年

句子:1、之,適也。——《廣雅》

翻譯:之,去。

2、自伯之東。——《詩·衛風·伯兮》

翻譯:自從丈夫到東面後。

3、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史記·項羽本紀》

翻譯:項伯就連夜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

4、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翻譯:或假裝瘋狂不知逃到何處的

5、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翻譯: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麼樣?

【之】其它古義:

1、出,生出,滋長。

之,出也。——《說文》

翻譯:之,生出,滋長的意思。

2、指示人或事物,相當於「這個」「那個」。

宣王說之。——《韓非子·內儲說上》

翻譯:宣王說南郭處士來吹竽。

3、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稱,相當於他、她、它、他們。

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翻譯:鄭國的商人弦高在市場遇到他們。

4、指示代詞,相當於「其」、「他的」、「其他的」。

紂王令推上法場,斬之老母。——《武王伐紂平話》

翻譯:紂王下令將人帶上法場,要殺了他的母親。

6、助詞,的。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表示領屬關係或一般的修飾關係。

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翻譯:謝莊少年的技藝非常精妙。

9樓:匿名使用者

「至之市」的「之」《鄭人買履》

「輟耕之壟上」的「之」《陳涉世家》

文言文中虛詞「以」翻譯成「用」和「用來」有什麼區別?詞性是動詞還是介詞

10樓:曉龍修理

一、詞性不同

1、「用」

:這裡「以」作動詞。

2、「用來」:這裡「以」作連詞。

二、用途不同

1、「用」:這裡「以」表動作。

2、「用來」:這裡「以」表目的。

以拼音:yǐ

釋義:1、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

2、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3、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經。

10、太,甚:不以急乎?

11、及,連及:富以其鄰。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加以[jiā yǐ]

表示給予。

2、以來[yǐ lái]

方位詞。表示從過去某時直到現在的一段時期。

3、以上[yǐ shàng]

表示位置、次序或數目等在某一點之上。

4、以內[yǐ nèi]

方位詞。。

5、難以[nán yǐ]難於。

11樓:劉立偉

翻譯成「用」,「以」的後面經常接的是名詞或者代詞。翻譯成「用來」,「以」後面接的常常是分句,表示目的關係。

例如:請以劍舞。(鴻門宴)「以」是介詞,翻譯成「用」。

作《師說》以貽之。「以」是連詞,翻譯成「來」。

12樓:徐瑾孺

要看「以」後面的詞的詞性。是名詞則翻譯為「用」,是動詞則翻譯為「用來」

13樓:朱維鴻

這要根據文言句子來翻譯,你可以套用這兩個意思,哪個翻譯起來通順就用哪個!

文言文中帶「其」的句子及翻譯有哪些?

14樓:影子愛蟲蟲

1、代詞。他們;她們;它們 。如: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2、副詞。 也許;大概。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左傳·隱公六年》

3、表示祈使。當,可 。吾其還也。——《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4、將,將要 。今殷其淪喪。——《書·微子》

5、表示詰問。通「豈」,難道。其為死君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6、極,甚 。開地數千里,此其大功也。——《韓非子·初見秦》

1、連詞。

(1) 如果,假設

其或未能處置,即且給公驗。——唐·封演《封氏聞見記》

(2) 或許;大概

我中國前途,其有望乎?——《負曝閒談》

(3) 又如:其諸(或者);其者(或者)

(4) 還是。表選擇。

其真無馬耶。——唐·韓愈《雜說》

(5) 又

其真不知馬耶。

其亦足樂乎。——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2、助詞。

(1) 用作語助。

(2) 附著於形容詞前、後,起加強形容的作用。

北風其涼,雨雪其雰。——《詩·邶風》

(3)句中助詞,無義,只增加乙個音節。

雖僻遠其何傷。——《楚辭·屈原·涉江》

(4) 又。其敢自謂幾於成乎。——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翻譯成文言文,中文翻譯成文言文

京城有某甲者,至市鬻肉,路中內急如廁,懸肉於廁外。某乙見之,遂竊以去,尚未及遠甲即出,乙急將肉銜於嘴。甲尋肉未果,求之於乙,乙曰 汝蠢然也,懸之於眾目之矢,定失之於眾手之竊,不若吾銜之,且看其耐何?偷肉 標題吧 有一夫甲至京賣肉,見一茅房,欲解手,掛肉於其外。乙見狀,偷之匆匆,未走,那夫甲已出,擒住...

且在文言文怎麼翻譯,「且」在文言文中翻譯成什麼?

1 尚且,等於現代來漢語自的 還 或 都 例如 臣死且不避 我連死都不怕 2 姑且,暫且,等於現代漢 語的 先 例如 民勞,未可,且待之 民眾太勞累,還不是 征伐 的時機,先等等 3 將要,接近,例如 城且拔 城快要被攻破了 4 而且,例如 君子有酒,旨且多 又醇又多 5 指兩件事情並進,如 且戰且...

求翻譯成文言文,求翻譯 文言文

沒上下文,只能按原文進行翻譯 賦澤六年 戚氏之胎夭亡,愨之眾皆間喜。會帝始再選秀,亦逢愨之誕辰,乃宴於長樂。有一女x氏,為一曲,名曰 鳳求凰 上甚喜,冊之以婕妤,號其 凰 居於璨華。及其畢,則又以甄氏為美人,以x氏為才人,其號為敬。又七年,璨華之主得上之恩寵甚矣,可比昔之戚氏。然其諭宮鬥之患,雖小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