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輩 字有幾個意思,誰有文言文常見的字,字 意思 解釋 例句?(一個字多種意思,解釋的。)

2021-03-14 20:07:13 字數 7659 閱讀 7934

1樓:別在褲腰帶

釋義:1.家族的世代,泛指人際的一種先後次第:~分。先~。長(zhǎng)~。後~。晚~。前~。

2.等,類(指人):吾~。爾~。~出。無能之~。

3.人活著的時間,畢生:我這一~子。

4.車百輛,亦指分行列的車。

詳細釋義:

〈名〉(形聲。從車,非聲。本義:百輛車)

1.同本義

輩,若軍發車,百輛為輩。——《說文》

也指車列,車隊

稠人廣眾,薦寵下輩。(下車來推崇讚揚他們。)——《史記》

2.世;輩分

古人不可見,前輩誰復繼?——杜甫《贈李邕》

又如:前輩;後輩;長輩;晚輩

3.某類人

若輩得無苦貧乎?——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汝輩所惜羅程藝耳。——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吾輩處今日之中國。——清·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我輩;儕輩;流輩;朋輩;鼠輩;輩類(同輩,同類)

4.群,隊

當先破賊大輩,然後圍及得解。——《三國志·滿寵傳》

5.等級;類別

馬有上中下輩。——《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副〉6.成批地

名臣輩出。——范曄《後漢書》

〈量〉7.表示人的多數,批

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輩。——《漢書·李廣蘇建傳》

高使人請子嬰數輩,子嬰不行。——《史記》

拼音:bèi

1.儔輩:chóu bèi 釋義及出處:

同輩。 明 唐順之 《休寧陳氏墓廬記》:“翁在儔輩中,岸然長者魁傑之氣。

”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 涵 老見其胸襟意氣,逈出儔輩,以飛將軍目之。”

2.渠輩:qú bèi 釋義及出處:

他們。 宋 朱熹 《答胡季隨》:“ 王 氏《中說》,最為渠輩所尊信。

”《金史·歡都傳》:“君相之位,皆渠輩為之,奈何?” 清 惲敬 《後溪先生家傳》:

“賴天子甚聖,若疏其惡,暴之渠輩,言不得入,非特免禍,且大用。

3.個輩:gè bèi 釋義及出處:此輩。 前蜀 貫休 《村行遇獵》詩:“傷嗟箇輩亦是人,一生將此關身己。

4.時輩:shí bèi 釋義及出處:

當時有名的人物。《後漢書·竇章傳》:“ 章 謙虛下士,收進時輩,甚得名譽。

” 唐 王維 《休假還舊業便使》詩:“時輩皆長年,**舊童子。” 清 唐孫華 《三迭隨庵韻》之一:

“百疊紅牋修版謁,嬾隨時輩鬭精神。”

5.凡輩:fán bèi  釋義及出處:

平庸之輩。亦指同輩。《後漢書·李固傳》:

“明公踵 伯成 之高,全不朽之譽,豈與此外戚凡輩耽榮好位者同日而論哉!” 清 劉大櫆 《樵髯傳》:“少讀書,聰穎拔出凡輩。

”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齊叫化》:“雖不若乃翁,已超於凡輩。”

6.朋輩:péng bèi 釋義及出處:

宋 陳亮 《眾祭潘用和文》:“俄而於朋輩之中奪一人而去,使其徒回皇四望,而目瞪舌彊,不知所以為策。” 明 何景明 《慈恩寺》詩:

“十年復到此,朋輩各天涯。”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 冰心《後記》:“自己年紀大了,朋輩自然也多,‘老成凋謝’。”

7.輩數:beì shù 釋義及出處:

指輩分,行輩。

《 紅樓夢》第七一回:“首席便是 薛姨媽 ,下邊兩溜順著房頭輩數下去。”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二:

“﹝ 韓世才 ﹞為人奸滑,是 韓老六 的遠房本家。論輩數,他是 韓老六 的侄子。”

2樓:遇見那般美好

輩 : ①同一類人。《送東陽馬生序》: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甚稱其賢。

②某一等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馬有上、中、下~。

③代,輩分。《左忠毅公逸事》:鄉先~左忠毅公視學京畿。

④批。《史記·張耳陳餘列傳》:使者往十餘~輒死。

⑤指車列,車隊。《說文》:若軍發車,百輛為輩。

誰有文言文常見的字,字+意思+解釋+例句?(一個字多種意思,解釋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實詞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麼)

衣食所安。(養)2、卑

初中全部文言文 幾個字的意思

4樓:番茄特攻

其 jī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1326239

名詞義:

1、通“諅”。週年。

喪:父母三年,妻、後子三年,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墨子》

左右伯受沐塗樹之枝闊,其年,民被白布。——《管子·輕重戊》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詩·豳風·七月》

其 qí

代詞義:

1、形聲字。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聲符“丌”(jī),變成“其”。

(jī)本義:簸箕。今字作“箕”。

“其”假借為代詞:他、他們、那等。

彼、他。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 孔子。——韓愈《師說》

3、他們;她們;它們。如: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4、他的。

他日歸,則有饋其兄生鵝者。——《孟子·滕文公下》

5、它的。如: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6、根據情況所指的、提到的或認為的那個(人、物、意思或時間)的。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孔雀東南飛》

7、這樣;如此。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副詞義:

1、也許;大概。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左傳·隱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國語·晉語》

齊國其庶幾乎。—— 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齊其庶幾乎。——《孟子》

其一旦將以不敬之民而驅之戰。——《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2、表示祈使。當;可。

吾其還也。——《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詳之。——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汝其善撫之。——清·林覺民《與妻書》

弟其寬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國·洪仁玕《英傑歸真》

3、將;將要。

今殷其淪喪。——《書·微子》

4、表示詰問。通“豈”,難道。

其為死君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謂幾於成乎。——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歟。——唐·韓愈《師說》

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中國其果老矣乎。—— 清·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5、極;甚。

開地數千裡,此其大功也。——《韓非子·初見秦》

連詞義:

1、如果;假設。

其或未能處置,即且給公驗。——唐·封演《封氏聞見記》

2、或許;大概。

我中國前途,其有望乎?——《負曝閒談》

3、還是。表選擇。

其真無馬耶。——唐·韓愈《雜說》

其真不知馬耶。——唐·韓愈《雜說》

其亦足樂乎。——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助詞義:

1、用作語助。

2、附著於形容詞前、後,起加強形容的作用。

北風其涼,雨雪其雰。——《詩·邶風》

3、句中助詞,無義,只增加一個音節。

雖僻遠其何傷。——《楚辭·屈原·涉江》

雲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謂幾於成乎。——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文言文中 "親戚" 有哪幾種意思

5樓:宇德高輝

(1) 有血統或婚姻關係的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鹹,故封建親戚,以屏藩周 .”洪深 《劫後桃花》:“我還求求表叔,看在親戚分上.”

(2) 指父母及兄弟等

去親戚而事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親戚安居.——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獨身無親戚.——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指內外親屬

親戚畔之.——《孟子·公孫丑下》

親戚之所畔.

悅親戚之情話.——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當如親戚.——唐· 李朝威《柳毅傳》

(4)親愛;親近.三國 魏 阮籍 《鳩賦》:“何依恃以育養,賴兄弟之親戚.”《續資治通鑑·宋孝宗乾道元年》:“朕念兄弟無幾,於汝尤為親戚;汝亦自知之,何為而懷此心?”

以上是摘錄,我不甚認同。其實前三種意思,似乎都可以翻譯為“親屬”,另一種是動詞義的“親近,親愛”。我的高中老師說過,親戚是兩個字,親指內親,戚指外戚。

《史記》不是有《外戚世家》嗎,記述了后妃及其家族的歷史,可見親戚在古代翻譯為“內外親屬”是最正規的。而‘親’字就包括了父母兄弟。現在的“親戚”,父母兄弟排除了,這也是常見的古今異義詞。

文言文中 到 的意思有幾個

6樓:文以立仁

“到”在文言文中的字義與現代漢語差別不大,主要有:

1、到達,同“至”

專。如“朝發白帝,屬暮到江陵。”——《水經注·江水》

2、往、去。如“百川東到海。”——《樂府詩集·長歌行》

3、來。如:到職、到任、到場。

4、作介詞,與時間組成介賓結構,充當狀語。如“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清· 林覺民《與妻書》

5、古同倒。如“草木之到(倒)植者過半。”——《莊子·外物》

6、姓。

文言文中也有哪幾種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想了想,大致是6種

①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

②用在句末,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

③用在句末,表示反詰語氣。

④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

⑤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

⑥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

8樓:匿名使用者

(1) 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肯定語氣。相當於“啊”、“呀”

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旋見一白酋…英將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用在句中,表示停頓

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3) 用在句末,表示疑問,相當於“呢”、“嗎”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史記》

(4) 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頓一下,舒緩語氣,後半句將對前半句加以解說。對後半句有強調作用

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1](5)與“者”連用,判斷句標誌,表判斷語氣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醉翁亭記》

9樓:達貝妮

《說文解字》:“也,女陰也。”段《注》:“此篆女陰是本義,假借為語詞。”

⑴同現代漢語。例:

①那老兒也都相見了。

②看坐兒的也只是搬張短凳在夾縫中安插。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例:

①虎見之,龐然大物也。

②河南樂羊子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 ⑶用在句末,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例:

①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 ⑷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例:

①餘聞之也久。

②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

⑸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例:

①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②縛者曷為者也?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例:

①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②苟政猛於虎也!

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詰語氣。例: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例: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  也——也字在發展過程中,在語氣上、運用上,都有變化。它的語氣,強烈果斷,用在句尾,當作肯定語氣詞,主要用於陳述句中,比其他同類詞意義明顯。《史記·孫子傳》:

“願勿斬也。”《史記·淮陰侯列傳》:“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

”《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語氣強烈,都表示肯定之義。

由於也字讀音和邪耶同,有時把它當作疑問語氣詞的乎、耶(邪)用。《國語·周語下》:“敢問天道乎,抑人故也?

”此句“乎”與“也”互文通用。《莊子》:“然則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

”《晏子》:“景公曰:此君子之服也?

小人之服也?”《晉書·魏舒傳》:“主人妻夜產,俄而聞車馬之聲,相問曰:

‘男也?女也?’”《魏書·崔浩傳》:

“……先攻城也?先略地也?”《魏書·劉芳傳》:

“(王)肅曰:‘此非劉石經耶?’”故郭忠恕《佩+集序》有邪也弗殊之說,《顏氏家訓》曰:

“邪者未定之辭……北人即呼為也字。”(《唐韻》正卷九“也”字條)可見古音邪、也為異字同音通用。

這裡也、耶(邪)雖同作疑問語氣詞用,但並不意味著它們是同義詞。“耶”的本義屬疑問語氣詞,而“也”的本義則屬肯定語氣詞。所以,也字不能隨便當耶字用,只有在句中豈、焉、安、何等字為之先,它才能當作耶字用,如“何為者耶”,可以作“何為者也”,而“是耶”、“非耶”不能作“是也”、“非也”。

也字具有疑問語氣之義,是有條件的,即它須受句中前置詞的影響。例如上例中《晉書·魏舒傳》“……相問曰:‘男也?

女也”’一句,也字受句中前置詞的影響,才成為疑問語氣詞,它一般用於選擇問句中。

我國古書無標點符號,虛詞往往具備標句語的性質,並受句文中的影響,表示其詞性。所以,也字在這裡成為疑問語氣詞,而在別處,則成為其他詞性,其用法靈活廣泛。也字讀音如上說為羊者切,又讀邪音,也讀兮音。

但上古時為悲音。(清陳僅《捫燭脞存》卷七)和移音(《唐韻正》卷二“馳”字)音讀如此多,義隨音轉,它是最突出的虛詞,虛詞依聲注義,也字自然有肯定與疑問正反兩用的變化。也字亦有兮、哉之義。

《詩經·挪風·君子偕老》:“邦之媛也!”《鄭風·羔裘》作:

“邦之彥兮!”又《詩經·+鳩》:“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而《淮南子·詮言》引《詩經》作:“其儀一也,心如結也。”說明也、兮同義通用。

《論衡·刺孟》:“今以燕伐燕,何為勸之也。”《韓非子·解老》:

“吾奚以知天下之然也?”兩個也字,前“也”,《孟子·公孫丑》作“哉”。後“也”,《老子》作“哉”。

可知也字亦有疑問語氣詞“哉”字義。這是由於句中也字前面有何、奚等疑問詞搭配,從而形成它的變性。上句中如將“何”字換成“不”字,即“今以燕伐燕,不為勸之也”,則也字仍作它的本義肯定語氣詞解,而與疑問詞哉字義不同。

另外,也字也可用於感嘆句中作感嘆詞。例如《史紀·叔孫通傳》:“高帝曰:

‘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此也字即作感嘆詞用。也字到了唐、宋時,使用最為活躍。

它的語氣,不似以前那樣強烈肯定,而變為舒緩平落。清張文炳說:“凡文勢平平落下,高不太揚,低殺太煞者,用之(也)。

”(《虛字註釋》)唐、宋古文中,用也字特別巧妙,例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和蘇東坡的《酒經》,都以用也字為絕句,前者一篇短文用21個,後者用16個。歐陽修曾說:“平生為此文最得意……吾不能為退之畫記,退之又不能為吾醉翁亭記。

”而東坡《酒經》:“每一也字,上必押韻,暗寓於賦,而讀之者不覺其激昂淵妙,殊非世間筆墨所能形容。今盡載於此,以示後生輩,其詞雲廠…·此餅之良者也……此面之精者也……尚有五升之贏也……足以散解而勻停也……以吾酒之萌也……故吾酒三十日而成也。

”元代陳秀民稱“此文如太牢八珍,咀嚼不嫌於致力,則真味愈雋永”(以上均見元末明初人陳秀民著《東坡文談錄》)。讀者看過《醉翁亭記》和《酒經》,對於古文用也字之妙,自必更有一番體會。也字依聲注義,有如之、而、亦、者、矣、焉、耳等字的義,以及承上啟下的作用,

文言文副什麼意思,文言文副詞有哪些

文言文副詞有哪些 文言文 古代漢語 中的副詞,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否定副詞 不 弗 毋 勿 未 非 否 2 程度副詞 少 頗 極 甚 3 時間副詞 稍 曾 且 將要 4 範圍副詞 但 第 僅 皆 率 5 情態副詞 且 姑且 尚且 蓋 6 謙敬副詞 請 幸 謹 敬 在文言文中,副詞是什麼?文言副詞彙...

寫景文言文,寫景文言文200字

冬雪初至,天地蒼茫唯一線於天際。吾立於溪畔,見桃李枯榮幾載,而今銀裝素裹,委婉垂首,如青女落凡間片歇。溪流初凍,波光頓止。山川巍峨,已然安睡。唯天地鵝毛紛飛,留我獨自陶醉。遙望街邊巷尾,皆靜漠悄然,而翠煙裊裊,人間煙火盡顯,好不溫馨。天際偶有飛鳥行空,鳴之悅耳,舞之靡靡,已然受其景所召,於天地一體罷...

還在文言文裡的意思,還在文言文裡有哪些意思

還 h i 釋義 仍然 仍舊 你還那麼年輕 都三月份了,天氣還這麼冷。更加 他比我還胖 今年夏天比去年還熱。表示超出預料 他還真有兩下子 你還真有辦法。差不多,過得去 畫得還可以 收成還不錯。尚且 我自己還不會,怎麼教你?孩子還知道愛護花草,何況大人?表示加強反問語氣 這還不行嗎?我不去了還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