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道家 儒家,佛學,還有西方哲學如何解釋

2021-03-12 06:37:41 字數 1721 閱讀 5513

1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講究順應自復然,天人

制合一所以提出上善若bai水的觀點,水善du利萬物而不zhi爭,就是道家出世dao的觀點的闡發,聖人無為而治。佛家講究修持,悲天憫人,以大願力度化眾生,總體來說和道家思想不衝突,都是出世的想法。儒家信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由內而外達到君子的境界,中國的儒家道家互相影響,形成了中庸的處世觀點,佛家吸收和各家特點,形成了辯證主義唯心哲學,就是釋宗,儒釋道三位一體,至於西方哲學有的,我們中國都有,只不過解釋的形式不同,有些西方主流哲學,在中國古代哲學體系中都屬於偏門,沒有意義。

道家是最具有相容性、沒有攻擊性的宗教,道家認為大道三千,不論什麼宗教都是道的體現罷了,上善若水,就是體悟天道

2樓:

善是釋道儒及**、抄回教等宗教提倡的,認為善是「道」的要求。道家提出上善若水,注意是若水、象水,真正的善象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佛提倡無所住而生其心,講身口意布施,但並不求回報、福德等等,善做過就算了。

儒家講內聖外王之道,自我修養到止於至善。**講原罪,你的過錯我來擔責任。實質上講,宗旨相同,達到的方式不同。

佛家講「歸元無二道,方便有多門」,大致是這樣。

3樓:匿名使用者

水,至柔也copy。至善也。為bai善的人,後其身而身先。

不敢為天下先du,仁者zhi。孝在先。沒有如水之德。做不好dao的。

忍辱波羅密。慈心渡人。別人笑我、罵我、辱我。我忍讓。不敢為天下先,反居於人前,成就自己。

上帝愛世人。仁愛精神,這個仁愛也是借用儒家精神翻譯過來的。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本是道 ,神話記載,佛教前身為西方教

佛家講明心見性,道家講什麼?儒家講什麼?

5樓:櫻桃du炒飯

儒家講有為,道家講無為,佛家在有無之間,講善心。

儒家講正氣,道家講清氣,佛家講和氣。

儒家講灑脫,道家講超脫,佛家講解脫。

儒家講堂堂正正做人,道家講真真切切做人,佛家講清清白白做人。

歸納起來,儒家智者樂水,道家講上善若水,佛家講智慧型如海。

儒家以詩書教化,道家以玄理點化,佛家以慈悲感化,**以博愛感化。

6樓:泜水布衣

道家**道自然,儒家講內聖外王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大家都是怎樣理解的呢?

7樓:山海軒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上善若水」,是說水具有滋養萬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正如古人所說的:

「到江送客棹,出嶽潤民田。」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盡力去為。水的這種特性,可謂之「上善」。

天下之利,有損人利己者,此為不善;有利於人而又爭於人者,此不為上善。惟水性不同,它永遠不佔據高位。眾人處上,彼獨處下;眾人處易,彼獨處險;眾人處潔,彼獨處穢。

水之所處,盡是人之所惡,故天下無人與它去爭,這正是水的上善之性。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水在這個永遠不平的物流的人世間,寧願自居下流,藏汙納垢,包容一切,所以太上以水作為上善的代表,為世人立起一道善德之碑,作為效法的楷模。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意在教人效法水性之善。人若能效法自然之道的無私善行,就要做到如水一樣「處柔處弱」、「處下不爭」,做到像水那樣至柔之中的至剛、至淨、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氣度,做乙個有大善德之人。

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 道德經 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它的字面含義是 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樣,可以滋養與造福萬物,卻不與萬物爭任何東西 子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 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

道家與儒家的矛盾

道家和儒家的關係是陰陽合抱,就像太極圖一樣,儒家主陽,道家主陰。個人認為兩者差別挺大的。應該用何種態度看世界呢?道家和儒家是兩種處世的學派,選擇什麼都沒有錯,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選擇,這取決於每個人不同的世界觀 人生觀和價值觀。你更傾向於哪種處世的方法就選擇什麼。比如像我,清心寡欲,一輩子只求平淡安...

儒家和道家的共同點是,儒家和道家的共同點是?

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派的哲學觀共同奠定了了中國哲學發展的基礎。從他們的基本思想來看,儒道兩家是兩種對立的兩大思想體系,其實在具體表象對立的背後,儒道兩家有著內在的聯絡,也正是這一共同點,它們才能最終決定中國哲學的基本走向。儒道之哲學觀與其美學觀是一體的,哲學上的溝通自然會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