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城市規劃的影響

2021-03-05 10:51:04 字數 4896 閱讀 9603

1樓:最後線索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與「情景合一」高度概括了天、地、人三者之間的關係,培植了人與自然天地和諧相處、尊天祭祖、克己復禮、盡心盡責的感情,對古代政治制度、社會和文化意識產生重大影響,對古代城市規劃產生巨大影響。

1、「天人合一」的代表性學派是儒家和道家,是形成古代城市規劃禮制思想的基石,如《周禮·考工記》中匠人營國思想,《周易》的「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道家的「禍福相依」主張,都對規劃中如何掌握天地、祖宗、社稷、陰陽、方位、虛實、對稱、軸線等起著重要作用。

2、「知行合一」的代表性學派是儒家、法家,是形成中國古代城市規劃「一以貫之」、正統規劃思想長期佔主導地位的重要原因。城市中軸線的形成,歷經2023年,在明清時代的北京城得到最完整的體現,就是「知行合一」薰陶的結果。

3、「情景合一」的代表性學派是儒家、道家和佛教,是古代城市規劃重立意、講理性、象徵主義美學思想的基礎。《周易》是對自然界綜合觀察得來的產物,是這種思想的最早淵源。道家思想包括不少「情景合一」內容,如在北宋時出現的「太極圖」,東晉時代盛行的風水堪學說,都是同時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響。

古代城市規劃常用的「相土」、「嘗水」、「卜居」、「形勝」、「值景構築」、「借景」、「對景」等創作思想,都是**於「情景合一」理論。

哲學思想與城市規劃的關係,核心是「天人合一」的表現。「天人合一」觀念是東方文化思想的精華。「天人合一」即處理人與天的關係,「天道」是宇宙間最高的道理,人必須要尊重天,歷代的皇帝也不例外,祭天的天壇是國家的各個壇廟之首。

天既然這麼重要,必然在城市與建築中也要反映。古代的「天圓地方」說、「天筠地維」說、地輿說,也正是基於這樣「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而產生的,「天」始終作為「主宰」社會形象出現在城市中,成為城市規劃的崇高目標。

二、從古詩文**古代城鄉風貌

中國古人建造一座城市或一組建築,究竟是功能第一還是精神需要第一,或是兩者兼而有之呢?從古代的城市實際建設來看,至少是古代重要城市和建築群的規劃與設計在通常情況下是把精神需要放在第一或極重要的位置來考慮的。現以古詩文為例,**古代城鄉建設面貌的鑑賞標準。

1、描述鄉村。(1)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2)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3)王建的《雨過山村》「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閒著中庭梔子花。」;(4)許渾的《夜歸丁卯橋村社》「月涼風靜夜,歸客泊岩前。

橋響犬遙吠,庭空人散眠。 綠橋低水檻,紅葉半江船。自有還家計,南湖二畝田」。

以上為古代詩人筆下描寫的農村景色,自在、和諧、閒適、寧靜、安詳、鮮美,反映崇尚返歸自然,與天地融合在一起的美學標準。 2、描述城鎮。(1)王建《夜看揚州市》 「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

如今不似時平日,獨自笙歌徹曉聞。」(2)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3)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以上為古代詩人筆下的城市,有的描寫經濟繁榮,井市有序;有的描寫環境優美,富於詩情畫意。字裡行間皆流露追求和諧、淡雅,與自然和諧的情趣,又是一種更高的美學哲理思想。

古代城鄉建設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重視與自然萬物的和諧,鄉村追求寧靜祥和,恬淡閒適;城市追求工整有序,經濟繁榮。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思想創造了中國獨具特色的城市和鄉村建設風格,對後世影響深遠,我們應極力推崇傳統城市建設中的哲學文化,讓中國哲學思想走向輝煌。古代的城市規劃和建築都是效法於天的,哲學思想通過天、地、人,及其相應的政治制度等渠道而影響城市規劃和建築思想,可以這麼說,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就在於它忠實地表現了古代偉大的哲學思想。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古代哲學思想家的傳統命題是「真、善、美」標準的研究,有關「真、善、美」標準的各種觀點,表現出中華民族在理論思維方面的獨創性。古代思想家「真、善、美」的標準可概括為「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情景合一」。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與「情景合一」高度概括了天、地、人三者之間的關係,培植了人與自然天地和諧相處、尊天祭祖、克己復禮、盡心盡責的感情,對古代政治制度、社會和文化意識產生重大影響,對古代城市規劃產生巨大影響。

1、「天人合一」的代表性學派是儒家和道家,是形成古代城市規劃禮制思想的基石,如《周禮·考工記》中匠人營國思想,《周易》的「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道家的「禍福相依」主張,都對規劃中如何掌握天地、祖宗、社稷、陰陽、方位、虛實、對稱、軸線等起著重要作用。

2、「知行合一」的代表性學派是儒家、法家,是形成中國古代城市規劃「一以貫之」、正統規劃思想長期佔主導地位的重要原因。城市中軸線的形成,歷經2023年,在明清時代的北京城得到最完整的體現,就是「知行合一」薰陶的結果。

3、「情景合一」的代表性學派是儒家、道家和佛教,是古代城市規劃重立意、講理性、象徵主義美學思想的基礎。《周易》是對自然界綜合觀察得來的產物,是這種思想的最早淵源。道家思想包括不少「情景合一」內容,如在北宋時出現的「太極圖」,東晉時代盛行的風水堪學說,都是同時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響。

古代城市規劃常用的「相土」、「嘗水」、「卜居」、「形勝」、「值景構築」、「借景」、「對景」等創作思想,都是**於「情景合一」理論。

哲學思想與城市規劃的關係,核心是「天人合一」的表現。「天人合一」觀念是東方文化思想的精華。「天人合一」即處理人與天的關係,「天道」是宇宙間最高的道理,人必須要尊重天,歷代的皇帝也不例外,祭天的天壇是國家的各個壇廟之首。

天既然這麼重要,必然在城市與建築中也要反映。古代的「天圓地方」說、「天筠地維」說、地輿說,也正是基於這樣「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而產生的,「天」始終作為「主宰」社會形象出現在城市中,成為城市規劃的崇高目標。

古代的城市規劃和建築都是效法於天的,哲學思想通過天、地、人,及其相應的政治制度等渠道而影響城市規劃和建築思想,可以這麼說,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就在於它忠實地表現了古代偉大的哲學思想。

中國古代哪些思想對城市規劃有影響

3樓:匿名使用者

1) 西周是我國奴隸制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城市性質有了嚴格規劃,《周禮·考工記》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市朝一夫.」這一思想基本成了我國古代城市規劃建設所秉承的思想體系.

2) 東周時期產生了「諸子百家」,是我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多元化時代,即有與《周禮·考工記》一脈相承的儒家思想,維護傳統的社會等級和宗教禮法,也有以管子為代表的交更思想,強調「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的自然之上理念;管子認為城地選址應是「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溝防省」~

中國傳統文化對古代城市規劃有什麼影響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兩千年的文化傳承中,深刻的影響著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影響。從《周禮·考工記》的記載中我們就可以知道當時的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廟,前朝後市,市朝一夫..

」這套理論一直影響著中國數千年來的城市規劃與建設,尤其是帝王都城的規劃建設,如北京、西安、洛陽、南京、瀋陽等古都的規劃形式和城市布局。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影響有五點:

1. 受儒家學說的影響

儒家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標準具體體現在城市規劃和建設方面則為通過城市的道路中軸線、建築的空間序列、嚴整的城市布局體現森嚴的社會等級和倫理秩序。中國古代絕大多數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並且有一條中軸線,這與古代統治者推崇儒家哲學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是儒家「禮制」思想的具體表現。例如,隋唐長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中,都有一條從皇宮正門直到都城正南門的寬闊筆直的中心道路作為城市的中心軸線,這反映了封建社會儒家理論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傳統觀念,把至高無上的皇權用建築環境加以烘托,達到為其政治服務的目的。

這種「宮城居中」、嚴整、方正的沿中軸線對稱的布局,體現了儒家學說所提倡的禮教尊卑、倫理秩序等觀念,是儒家哲學思想受統治者推崇的外在體現。

2. 受墨子、管子學說的影響

墨子說過:「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故百工從事者,皆有法所度。」法儀即指法度,準則為各行業所制定的法度。

法儀是中國古代社會極其重視的一項治國之本,日常制度的建立為人們提供了為人處事的行為準則,大不必受封建禮教的束縛。管子更創造性地提出:「因天材,就地利。

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多為地形複雜或由舊城改建的城市,因受地形複雜或現狀影響較大,所以必須打破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呆板僵化的規劃格局。這與《考工記》完全不同的規劃思想,對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同樣起到了深刻的影響。

如齊國淄博、魯濟南、漢長安等城市,大都沒有依《周禮》規定的等級制度,而是因地形、就水系,順其自然布局建設,體現因地制宜,適用為本的原則。

3. 受「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的影響

中國傳統的建築,講究天圓地方,就是對這一哲學思想的特殊解釋。在這一種哲學思想的指導下, 古代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一直保持著對自然界的尊重和維護, 如明清時期的北京城, 嚴格按照星宿布局, 中軸線明顯, 結構對稱嚴謹, 南立天壇, 北置地壇, 日壇、月壇分列東西, 天地呼應, 日月同輝, 成為「星辰之都」。規劃強調群體意識, 呈現出完整性和協調性, 透射出當時政治家、思想家和宗教哲學家對這種「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 體現了「天道、地道、人道」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關係。

4. 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

其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城市布局中出現了大量的宗廟和道觀,城市的外圍出現了石窟,拓展和豐富了城市空間內容;二是城市的空間布局強調整體環境觀念,強調形勝觀念,強調城市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整體和諧,強調城市的信仰和文化功能。

5. 受風水理論的影響

風水是人類環境的客觀存在,即天地、山川、土木等自然景觀。中國人歷來把選址定居作為安居樂業的頭等大事來對待, 在城市選址的問題上, 風水學認為大凡興工動木, 必察看地理形勢, 審辨基地是否「藏風得水」,然後選擇乙個環境優美, 形神俱備, 所謂「陰陽之交」、「藏風聚水」的宜上進行營造活動。所以風水學在定程度上影響著城市的規劃布局和建築的設計施工。

如北京城形勝為「北枕居庸, 南襟河洛, 右擁太行, 左環倉海」, 山川環繞, 氣候宜人。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受限制的因素?與西方城市相比,其存在的缺陷因

中國城市規劃 從一開始,中國的城市就存在著人為的規劃。中國傳統的城市規劃理論主要可以分成兩個大的方向 以 周禮考工記 為代表的,倫理的 社會學的規劃思想,以及以 管子 和後期的風水理論為代表的自然觀的 功能性的規劃理論。周禮考工記 作為我國古代城市規劃理論中最具影響一部著作,很早就提出了我國城市,特...

簡述中國城市發展趨勢及對城市規劃專業的影響和要求

趨勢一 城市發展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發展轉變,包容性增長成為發展的核心理念。趨勢二 調結構 是城市 十二五 的主攻方向,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成為重要突破口。趨勢三 轉方式 是城市 十二五 的發展主線,完善城市綜合創新體系是 轉方式 的重要支撐。趨勢四 擴內需 是城市 十二五 的基本方針,著力...

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價值取向有什麼影響

1 文以載道,為政治教化服務。論語 子張 子夏曰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孔子十分重視學習與從政的關係,認為 學而時習之 後應關心國家政事。可見儒家思想注重學以致用,是一種積極 入世 的思想,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是孔子所提出的文學標準,仔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