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受限制的因素?與西方城市相比,其存在的缺陷因

2021-08-27 03:17:58 字數 4629 閱讀 4350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城市規劃

從一開始,中國的城市就存在著人為的規劃。中國傳統的城市規劃理論主要可以分成兩個大的方向:以《周禮考工記》為代表的,倫理的、社會學的規劃思想,以及以《管子》和後期的風水理論為代表的自然觀的、功能性的規劃理論。

《周禮考工記》作為我國古代城市規劃理論中最具影響一部著作,很早就提出了我國城市,特別是都城的基本規劃思想和城市格局。它提出:“方九里,旁三門。

”;“經塗九軌,九經九緯。”,“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等一系列理論。

這些理論一直影響著中國古代城市的建設,很多大城市,特別是政治性城市都是按照這種理論修建的。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長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時期),清晰的街坊結構和筆直的街道,以及城牆和城門無不反映了《周禮考工記》中“禮”的思想。在這些城市中,城市本身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工人居住、生活的場所,城市已成為一種“符號”,它代表著一種社會關係和秩序。

人們生活其中,日復一日的受到空間秩序的影響,不覺中明確了自己的社會定位,而想超越自己原有的定位,是非常不容易的。這正好符合了統治的需要,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周禮考工記》的影響是如此的深淵,甚至當代的很多城市規劃中仍可見到它的影子。

相比《周禮考工記》的“符號”性,中國傳統的城市規劃理論中也有很理性、功能主義的一面,這集中反映在《管子》一書和後世的一些有關風水的理論中。《管子》成書於戰國時期,是後人假託管仲所作的政治名著。《管子》一書在很多方面對《周禮》進行了否定,在城市規劃領域,《管子》主張從實際出發,不重形式,不拘一格。

要“因天才,就地利”,不為宗法封建與禮制制度所約束。所以,“城廓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同時,在城市與山川環境因素的關係上,《管子》也提出“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立政篇》)。這些理論對後世風水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風水理論對於中國城市規劃的影響無疑是重要的。拋開它迷信的部分不談,風水理論反映了中國城市規劃理論中“自然觀”的一面。無論是“天人合一”還是“藏風得水”都說明了中國城市在選址和建設過程中對所在環境的尊重,這種尊重是基於一種科學的態度,而不是出於“禮”的考慮。

歷史上“風水”曾經的名字如“勘輿”和“地理”也都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雖然風水理論中也常出現一些象徵主義的符號,但如果我們仔細研究,就可以發現這往往是一種樸實自然觀的神聖化。

如果說《周禮考工記》對中國政治性大城市的規劃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的話,那麼《管子》和“風水”理論在中小型城市的規劃中發揮著更明顯的影響力。當然,這兩種規劃思想並不是截然分開的,在中國歷史上,很多城市的規劃與建設同時反映了這兩種思想,其中典型的例子如南京(2023年以前)。可以說,在西方的規劃思想傳入或者闖入中國之前,這兩種思想一直統治著中國的城市規劃,他們共同作用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富於個性的、人造之城。

西方城市規劃

和中國傳統城市規劃明確的指導思想相比,西方城市規劃體現出了一種多元性和歷史性。我們可以把西方城市的發展大致分成幾個重要的階段(工業革命前):古典時期、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

每個階段,西方城市都呈現出不同的形態特徵,這不僅反映了規劃思想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一種社會結構的改變。因為,城市是人類社會的外在縮影。

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古典時期),城市的中心是神廟、劇場、競技場等一系列大型公共建築,他們佔據著城市的核心位置,而普通的民居簇擁著他們,如同大哥手下的小弟。如雅典和羅馬都清晰地展現了這種城市結構。它反映了當時神、統治者和普通百姓之間的一種關係,不難看出這一時期“人神合一”的思想,以及公共性對當時社會的重要性。

中世紀的歐洲是“黑暗的歐洲”。這一時期,天主教教會的勢力居於壓倒性的優勢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凌駕於一切世俗權利(包括王權)之上;人們處於一種極度的愚昧狀態,知識的擁有權掌握在少數神職人員手中。這反映在城市規劃上,我們會發現,這一時期的城市幾乎沒有經過規劃,大部分城市處於自發形成的狀態;城市缺少普通居民公共活動空間;同時,教堂處於絕對統治性的位置,它往往處於城市的高地上,而且其本身的高度也是其成為所在城市或地區的統治點。

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市同樣反映了那個時期社會思想的變化。隨著“人本主義”的迴歸,人們開始重新定位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隨著神的僕人光環的暗淡,教堂在城市中的核心地位也逐漸地被淡化。城市變得更加宜人:

公共活動場地的出現,市政廳地位的提高,以及著名的,文藝復興式的大拱廊都成為了這一時期歐洲城市的標誌。其中著名的城市包括:佛羅倫薩和西耶納。

西方城市發展的下一個時期是:巴洛克時期。在這個時期,歐洲很多國家,如法國正處於國力最昌盛的階段,正如我國的唐朝一樣,統治者開始希望炫耀王權的偉大和國家的富足。

於是在城市建設上開始出現“大廣場”,“大宮殿”等現象,這種“大尺度”在城市中往往扮演著一個“破壞者”的角色,一方面為了建造他們必然要拆除掉很多原有的建築,另一方面他們的巨集偉尺度也會使原有的周邊建築顯得“嬌小”。這些大傢伙不是為普通生活準備的,他們存在的意義在於“自我表現”。

結語正如開頭所言,這是一篇隨感而書的“雜”文。中西方城市規劃比較實在是一個太大的命題,但當我們橫縱的比較他們時,我們又似乎能嗅到一些這個命題的味道。也許是因為地理條件和政治狀況的不同,中西方城市規劃的發展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中國,城市規劃的思想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基本形成,而後的演變只能說是其的補充和改良,這好像和中國的哲學發展史是一致的。而在西方,規劃思想隨著時空的不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在不斷的自我否定和更新。這種現象在工業革命後越發的明顯,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宗教思想對中西方古代城市規劃的影響

前言一個民族在創造自己的神話與宗教時,常把與自身的生存發展關係最密切的自然力——環境,當作首要征服與支配的物件。原始人類通過辨析、利用環境,最終形成滿意的棲息地模式,即理想景觀的原型。正是在環境適應過程所形成的各民族文化深處的理想景觀模式,引發了神話與宗教中關於“神境”“仙域”“樂園”之類的直觀思辨,進而附會了一整套基於各民族文化心理的解釋體系。

中國古代城市與神話傳說模式的關係

中國神話兩大源頭崑崙神話和蓬萊神話中的仙山是人們想象中的理想境域,以崑崙山、蓬萊三山為代表。傳說中的懸圃、姑射山、花果山,以及佛教中的須彌山等都屬這種模式。據《山海經》記載:

“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非仁羿莫能上崗之巖”,《淮南子·地形訓》記載:“掘崑崙虛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萬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三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尋:

珠樹、玉樹、璇樹、不死樹,在其西……丹水,飲之不死。《列子·湯問》對於三山(五山)的記載:“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其山高下週旋三萬裡……山之間相去七萬裡。

”由此可知,無論是傳說中的崑崙山還是三山(五山),都以強調空間隔離為主要特徵,側重於體現山體的高峻與隔絕。

中國神話中的這種神山和大海結合的景觀模式,呈現出水圍山繞樣式,山上植物和建築俱全,是個安全性強、生態環境特別優越的生存空間。這種模式也奠定了後世中國園林建築中“一池三山”的景觀格局。由於具體的地理環境以及文化積澱,不同文化理想景觀模式的特點各有不同,中國的理想景觀模式偏重於“圍合”、“隱匿”,是一種依戀於自然的模式

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周代是它的文化發展的一個定型時期。周部族在文化定型時期主要在以岐山——長安以西為中心的關中平原為活動地域。這一地域,南有秦嶺山脈,西北是黃土高原,是一個庇護性和可捍性很強的空間,具有良好的小氣候,夏季雨量充沛,日照強,熱輻射多,利於農作物生長。

由這一時期的生態經驗和文化積澱來看,圍合的、資源豐富的自然景觀是值得依戀和信賴的,是一種可供藏匿和依恃的天然庇護所,因而中國先民的理想景觀是一種依戀於自然的、藏匿的、注重防守和偏於“內向性格”的景觀模式。

西方古代城市與神話傳說模式的關係

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理想景觀模式,以諸神聚居的奧林匹斯山為代表。奧林匹斯山“位於希臘群山中,是凡人無法攀登的峻峭之山”,氣候適宜,長滿奇花異草,諸神在那裡享受著幸福。主神宙斯居住在陡峭的峰頂,其餘諸神居住在各峰之巔,都居於空間重要位置,強調對制高點的佔有和視控點的控制。

歐洲文化發源於愛琴海區域,在以愛琴海為中心的希臘半島和愛琴海諸島及沿岸地區度過其定型時期,隨後擴散到地中海沿岸廣大地區。歐洲先民的生活場所土地貧瘠,受地中海式氣候影響,缺乏適宜農耕的土地和氣候,沒有一個自給自足的天然庇護所,使棲息地的捍衛行為失去實際意義。因而歐洲先民沒有支援一個集權社會的土壤和空間,稀缺的資源只能維持分散的小型城邦。

這些城邦以佔據制高點的城堡為中心,城堡是財富的集聚地。因而,歐洲人信賴的是以人工構築的城堡,是對自身力量的信賴,在沒有天然庇護所可以依恃的情況下,炫耀自身的強悍和對他人的震懾。因而,歐洲人更強調對制高點的控制,與之相匹配的是一種外向型的炫耀式的建築景觀。

神話傳說模式對城市選址和佈局結構上的影響

中國的理想景觀模式追求與自然的和諧,更偏好隱藏於遮蔽式結構,選址多在遠離塵世的幽靜之所。所謂“深山藏古寺”,將人文隱跡於自然,風格相對平和、含蓄。一般會刻意對周圍自然環境有所維護,中國古典園林建造中的山圍水繞、“一池三山”的佈局結構,表現就最為突出。

最集中地表現在皇家宮苑的建造上:秦始皇建造規模空前的“阿房宮”,在中國歷史上首次確立了“神仙意境”的園林。漢武帝時,“上林苑”建築出現“一地三山”為主體的神仙意境。

北京的“中、南、北海”,南京的“玄武湖”等也是“一池三山”思想指導下的產物。

歐洲城市的選址多是在聚落的中心位置,建築上表現其巨集大,注重灌飾,體現出對自然的征服和對自身的炫耀。古希臘的雅典衛城就是建於城內一個陡峭的山頂臺地上,山勢險要,從衛城內可看到周圍山巒的秀麗景色,既考慮了置身其中之美,又考慮了從衛城四周仰望它時的景觀效果,表現出了對於制高點和視控點的強烈偏好。

總結作為一種對於居住環境的最高期望和美好理想,每種文化都對理想景觀有獨特的理解和想象,神話與宗教是原始的哲學和宇宙觀,是人類早期的一種文化思想,它們同所在地理環境中人類對生活實踐的認識和經驗緊密聯絡。神話傳說中的理想生活模式是人類早期生存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在現實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城市規劃的影響

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 與 情景合一 高度概括了天 地 人三者之間的關係,培植了人與自然天地和諧相處 尊天祭祖 克己復禮 盡心盡責的感情,對古代政治制度 社會和文化意識產生重大影響,對古代城市規劃產生巨大影響。1 天人合一 的代表性學派是儒家和道家,是形成古代城市規劃禮制思想的基石,如 周禮 考工記 中...

中國古代的城市供水,中國古代城市給排水系統的發展水平如何

中國古代的城市排水系統救遠不如西歐,對排水的重視也不夠,注重地面建築的滾水,而不重視地面或地下徑流的疏導。西安 揚州 洛陽都有出土,甚至與現在的排水設施十分接近,相當合理和發達。這個漢靈帝很牛,中國水利專家。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規模巨集大,人稱東西二京。二京是當是世界上少有的版大權城市,...

世界哪些城市的規劃比較科學,與中國城市規劃的差距在

都不太科學,但是最不科學的非中國莫屬,除非科學這一欄加上gdp轉化率 世界上城市規劃做得最好的是哪個城市 其實好與不好都是相對是,在城市規劃的領域只有在同等問題上相對比,沒有籠統的下定義。你這個問題也是我最近想知道的哦 世界上哪些城市的城市規劃做得好。從城市肌理方面來說或,沒有所謂做得很好。只能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