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出使的禮儀

2021-03-05 09:20:27 字數 4666 閱讀 8542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歷來被稱為「禮義之邦」,禮儀在古代社會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閃耀著古代文明的燦爛光華。作為記錄古代文明的文言文,蘊涵大量的古代禮儀,中學語文教材上也涉及許多。了解它,不僅欣賞到古代禮儀文化,而且幫助讀者,特別是中學生掃除閱讀文言文的一大障礙。

古代禮儀,包括「吉」、「嘉」、「軍」、「賓」、「兇」五個方面,下面結合中學教材,歷歷介紹給中學生朋友。

一、吉禮 五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只、人鬼的祭祀典禮。

2樓:溜溜達達

古代禮儀,包括「吉」、「嘉」、「軍」、「賓」、「兇」五個方面。吉禮 五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只、人鬼的祭祀典禮。嘉禮 和合人際關係,溝通聯絡感情的禮儀。 賓禮 接待賓客之禮。

1.唐朝的婚姻:締結:

即定婚和成親。傳統「六禮」中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幣(下彩禮)屬於定婚的程式,擇日、親迎屬於成親的程式。可見,即使傳統禮儀,定婚的程式有四套,是重點。

2.新郎迎親出門前獻祭,跪拜以後,接受父親的訓導:「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勉率以敬,若則有常」 新郎答:「諾。惟恐不堪。不敢忘命。」

3.男方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舉行。安慶禮: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結婚當天 祭祖:男方出門迎娶前,應先祭祖。

4.娶親回到男家後,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塵。

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入蒙古包後,首先拜佛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頭。

5.決定婚禮日期、地點、儀式及婚宴方式 確定婚禮預算,草擬客人名單,召集好朋友討論婚禮計畫,確定伴郎、伴娘 確定婚禮證婚人 婚禮前準備 與婚禮的所有專案干係人溝通,就婚禮籌備計畫和進展與父母溝通,發喜貼給親友,**通知外地親友,親友出席確認。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禮儀形成於「三皇五帝」時代,到堯舜時,已經有了成文的禮儀制度,就是「五禮」。這「五禮」指的是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和嘉禮。作為人類祖先的聖賢唐堯、虞舜、夏禹等,他們本身都是講究禮儀的典範。

傳說堯年輕的時候十分敬重老年人,同輩之間,禮讓三先。每次把打回的獵物平分給眾人,自己拿最少的乙份。有時還把那最少的乙份獵物再分送給年邁體弱的老者。

他的德行受到眾人的稱頌,所以大家都推選他為首領。虞舜講究禮儀是歷代的楷模。我國的《二十四孝圖說》中第一篇《大舜耕田》,就是講他躬耕歷山,任勞任怨;供養父親、繼母和同父異母之弟的故事。

堯舜時期制定的禮儀經過夏、商、周這三個奴隸制社會國家1000餘年的總結、推廣,日趨完善得多了。周朝前期歷**王、武王、成王三個君主,重新「興正禮樂,度制於是政,而民和睦,頌聲興」。周公還在朝廷設定禮官,專門掌管天下禮儀,把我國古代禮儀制度推向了較為完備的階段。

春秋時期的孔子(西元前551一前479年),他把「禮」推向了乙個至高無上的地位。他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克己復禮」,教育他的**們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食」。總之,為了「禮」的需要,可以捨棄一切。

為了宣揚古代禮制,他不遠千里,從魯國到西歧向老子(李耳)學禮。

到了漢武帝時期,「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方略確立後,禮儀作為社會道德、行為標準、精神支拄,其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後歷朝歷代都在朝廷設定掌管天下禮儀的官僚機構,如漢代的大鴻臚、尚書禮曹,魏晉時的祠部(北魏又稱儀曹),隋唐以後的禮部尚書(清末改為典禮院)等。同時,禮儀學著述越來越重要。

漢代把《周禮》、《儀禮》列為五經之一,是讀書人的必修之課。西漢人戴聖在研究前人禮書著作基礎上,編纂《禮記》一書,也被列為十三經之一。爾後,歷代禮學研究者再在這些禮書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先後出現了《周禮注疏》、《儀禮注疏》、《禮記正義》、《禮說》、《禮記集解》、《禮記集說》、《禮書通故》、《禮書綱目》等數以千卷的禮學著作,成為中國歷史文化中一門重要學科,對人類文明進步起著特有的作用。

禮儀即禮節與儀式。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

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

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

孝正人倫的禮儀。在禮儀的建立與實施過程中,孕育出了中國的宗法制(見中國宗法)禮儀的本質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們認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見的鬼神在操縱,履行禮儀即是向鬼神討好求福。

因此,禮儀起源於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種特殊體現形式。「三禮」(《儀禮》、《禮記》、《周禮》)的出現標誌著禮儀發

展的成熟階段。宋代時,禮儀與封建倫理道德說教相融合,即禮儀與禮教相雜,成為實施禮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禮為勸德服務,繁文縟節極盡其能。直到現代,禮儀才得到

真正的改革,無論是國家政治生活的禮儀還是人民生活禮儀都改變成無鬼神論的新內容,從而成為現代文明禮儀。

古代政治禮儀

①祭天。始於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古人首先重視的是實體崇拜,對天的崇拜還體現在對月亮的崇拜及對星星的崇拜。

所有這些具體崇拜,在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才抽象為對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從殷代出現「帝」崇拜發展而來的,最高統治者為天子,君權神授,祭天是為最高統治者服務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結束。

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禮儀與祭天大致相同。漢代稱地神為地母,說她是賜福人類的女神,也叫社神。

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漢代以後,不宜動土的風水信仰盛行。祭地禮儀還有祭山川、祭土神、穀神、社稷等。

③宗廟之祭。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

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准設廟。宗廟的位置,天子、諸侯設於門中左側,大夫則廟左而右寢。

庶民則是寢室中灶堂旁設祖宗神位。祭祀時還要卜筮選屍。屍一般由孫輩小兒充當。

廟中的神主是木製的長方體,祭祀時才擺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時行九拜禮:「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

宗廟祭祀還有對先代帝王的祭祀,據《禮記·曲禮》記述,凡於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嚳、堯、舜、禹、黃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漢代起始修陵園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則始創在京都總

立歷代帝王廟。嘉靖時在北京阜成門內建立歷代帝王廟,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對先師先聖的祭祀。漢魏以後,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唐代尊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唐宋以後一直沿用「釋奠」禮(設薦俎饌酌而祭,有**沒有屍),作為學禮,也作為祭孔禮。

南北朝時,每年春秋兩次行釋奠禮,各地郡學也設孔、顏之廟。明代稱孔子為「至聖先師」。清代,盛京(遼寧瀋陽)設有孔廟,定都北京後,以京師國

子監為太學,立文廟,孔子稱「大成至聖文宣先師」。曲阜的廟制、祭器、樂器及禮儀以北京太學為準式。鄉飲酒禮是祭祀先師先聖的產物。

⑤相見禮。下級向上級拜見時要行拜見禮,**之間行揖拜禮,公、侯、駙馬相見行兩拜禮,下級居西先行拜禮,上級居東答拜。平民相見,依長幼行禮,幼者施禮。外別行四拜禮,近別行揖禮。

⑥軍禮。包括征伐、徵稅、狩獵、營建等。

古代生活禮儀①誕生禮。從婦女未孕時的求子到嬰兒周歲,一切禮儀都圍繞著長命的主題。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禮儀。

此時,設壇於南郊,后妃九嬪都參加。漢魏時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時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禮儀,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東永安門北建木製方台,台下設高禖神位。清代無高禖之祭,卻有與之意義相同的「換索」儀式。

誕生禮自古就有重男輕女的傾向。誕生禮還包括「三朝」、「滿月」、「百日」、「周歲」等。「三朝」是嬰兒降生三日時接受各方面的賀禮。

「滿月」在嬰兒滿乙個月時剃胎發。「百日」時行認舅禮,命名禮。「周歲」時行抓周禮,以**小兒一生命運、事業吉凶。

②成年禮,也叫冠禮,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男女青年發育成熟時參加的成丁禮演變而來。漢代沿襲周代冠禮制度。

魏晉時,加冠開始用**伴奏。唐宋元明都實行冠禮,清代廢止。中國少數民族不少地區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成年禮,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褲、盤髮髻等儀式。

③饗燕飲食禮儀。饗在太廟舉行,烹太牢以飲賓客,重點在禮儀往來而不在飲食,燕即宴,燕禮在寢宮舉行,主賓可以開懷暢飲。燕禮對中國飲食文化形成有深遠的影響。

節日設宴在中國民間食俗上形成節日飲食禮儀。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節吃冷飯寒食,五月端陽的粽子和雄黃酒,中秋月餅,臘八粥,辭歲餃子等都是節日儀禮的飲食。在特定的節日吃特定的食物,這也是一種飲食禮儀。

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順序,勸酒、敬酒的禮節,也都有社會往來習俗中男女、尊卑、長幼關係和祈福避諱上的要求。④賓禮。主要是對客人的接待之禮。

與客人往來的饋贈禮儀有等級差別。士相見,賓見主人要以雉為贄;下大夫相見,以雁為贄;上大夫相見,以羔為贄。⑤五祀。

指祭門、戶、井、灶、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戶,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門,冬祭井。漢魏時按季節行五祀,孟冬三月「臘五祀」,總祭一次。

唐、宋、元時採用「天子七祀」之說,祀司命(宮中小神)、中、國門、國行、泰厲(野鬼)、戶、灶。明清兩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後,罷去門、戶、中、井的專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與民間傳說的灶王爺臘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國家祀典採用了民間形式。⑥儺儀。

濫觴於史前,盛行於商周。周代的儺儀是四季驅邪逐疫。周人認為自然的運轉與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

四季轉換,寒暑變異,瘟疫流行,鬼魂乘勢作祟,所以必須適時行儺以逐**。儺儀中的主神是方相氏。兩漢,儺儀中出現了與方相氏相配的十二獸。

魏晉南北朝隋唐沿襲漢制,儺儀中加入了娛樂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獸角色,由樂人扮演。至今仍有遺存的貴州土家族儺堂儀最為完整典型。

中國禮儀在中國文化中起著「準法律」的作用。

中國古代出名的商業集團,中國古代 出名 的商業集團

鹽幫,販賣私鹽。漕幫,壟斷漕運。銀號,控制金融。鏢局,壟斷物流。古代那裡的商人比較有名?晉商和徽商。明清幾百年間較出名。可以看看余秋雨的 抱愧山西 中國古代商業發展歷程 先秦 商民善於經商,後世將經商的人稱為 商人 商朝以貝作為貨幣 商朝都城已成為繁華的商業都市,有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 之稱。春秋戰...

古代禮儀問題,中國古代禮儀

每個朝代都不同,你所指的古代是大概在什麼時段 跪拜禮,初年被孫中山先生廢除!中國古代禮儀 關於古代禮儀 歷史中是要下跪的。關於這點在電視劇集小魚兒和花無缺有體現。淑妃省親,慕容無敵跪拜女兒 需要的,這是君臣之禮。禮儀即禮節與儀式。中國古代有 五禮 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

古代的婚嫁禮儀是什麼樣的中國古代婚嫁禮儀有那些?

第一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嫁禮儀的前提。如果是取正式妻子的話,八抬大轎和聘禮這些是少不了的吧。然後在古裝劇裡面納妾,好像需要正室妻子的同意還要喝妾室茶。我覺得古代的婚嫁比現在的婚禮美多了,先下聘禮,然後同樣後有八抬大轎迎娶,還有擺酒宴同慶,之後早上要以茶拜父母等等。古代的婚嫁講究的就是 三書六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