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成大文化
應該要問,德國要是先攻打蘇聯,二戰程序該有什麼變化吧?
英法當時可打不到蘇聯,中間還隔著乙個德國,而當時蘇德瓜分了波蘭,已經接壤了。
如果祥鏈棗德國首先攻打其他小國和蘇聯,而不是法國,英法可能會暗地和德國媾和,並且給予德國入侵蘇聯支援,因為那個時候各個歐洲國家都極度仇視社會主義國家。如果真的這樣,估計蘇聯至少要丟掉一半領土甚至一蹶不振,或者亡國。因為有英法在背後支援,德國避免了兩線作戰,能集中所有物資和軍隊進攻蘇聯,英法再給予政治和物資上的支援,蘇聯岌岌可危。
有可能德日將在遠東地區會合,但是也有可能德日之間會開戰,到了中國,那麼一塊肥肉誰不想得到呢?為什麼那個國家是日本而不是德國?德日開戰,日本絕對不會是德國的對手,只是德國要想打到日本喚察本土是不可能的了,畢竟德國海軍實力不如日本。
但是德日戰爭結束後,英法可能會給德國背後一擊,不可能讓德國強大起來。如此,謹拆戰爭很快就會結束,恢復到戰前的狀態,只是蘇聯將不存在。所以到最後,二戰就只成了英,法,德,蘇聯,日本,加上躺著也中槍的其他歐洲小國的戰爭了。
2樓:網友
這個假設合不合理啊,英法兩國進攻蘇聯,中間隔著德國和波蘭,屬於勞師遠征,戰爭很難打贏。
3樓:赫爾戈蘭灣
首先說明,以下純為yy
個人感覺就算是英法去偷襲蘇聯,也很難有太大的建樹。因為偷襲蘇聯,佔領納爾維克和支援芬蘭的目的是相同的,即防止資源流入德國。說明英法**還是重視德國的威脅的,雙方即使開戰,戰火也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平息,因為不久之後德國就開始揮鐮行動,蘇聯是不可能開罪於盟國而坐看德國坐大的,尤其是英法,更加會積極地與蘇聯達成停戰協議,而後全力收拾西線上的殘局,此時的同盟國和蘇聯都還沒有強大到能單獨對付德國的能力。
最後,德國還是一樣要滅亡的,但是盟國與蘇聯的關係在戰爭結束後將進一步僵化。
4樓:網友
要知道,一戰結束時,是蘇聯先退出協約方,而且當時爆發了十月革命,沙皇倒臺,而且之後史達林時期蘇聯反對綏靖政策,在蘇芬戰爭問題上英法支援芬蘭,這就直接影響了英法和蘇聯的關係,而且就算英法要和蘇聯開戰,德國一樣會支援蘇聯,如果德國一但在西線開戰,一定要投入大量兵力,後方空虛,德國一定要先找乙個能夠保障德國後方安全的人,其實英法已經意識到這點,凡爾賽條約中,英法對德國的態度是以暴制暴,這在德國人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所以在二戰爆發前英法對德國的態度可以說是無條件服從,一但開戰,英法必輸無疑。
5樓:匿名使用者
很難想象啊 說不定我們就掛了。
6樓:網友
沒準德國真能統一歐洲呢。
7樓:網友
英法先聯手推平德國??
8樓:孤獨躍馬心
1;蘇聯和德國納粹結合。先前合作瓜分波蘭;這次暫時合作對付共同的敵人沒有不可能。真心合作的話。威力很大,德國的技術加上蘇聯的資源。英法不可能敵得過。
2;德國和英法暫時合作,對付蘇聯,蘇聯一年之內被攻下【理由。1941年的蘇聯可沒有後來1945年的蘇聯牛逼,**裝備和德國法國英國不是乙個檔次】
3;德國坐收漁利,英法和蘇聯血拼。還是英法慘勝,蘇聯戰敗【理由1941年的蘇聯沒有盟軍技術援助很多方面都很落後。實力不怎麼樣】
德國在出手收拾英法蘇三國。
4;美國是否參與;1;英法進攻蘇聯。美國中立的可能性極大。
美國的戰略極有可能會改成先亞後歐。坐看歐洲各國廝殺。等德國要攻擊英國本土時候。才出手。
9樓:網友
這是胡扯,且不說英法到底想不想偷襲蘇聯。就說他用什麼怎麼偷襲?
用遠端轟炸機,從馬奇諾防線飛躍德國和波蘭的領空到蘇聯?
用地面部隊,穿越德國和波蘭的領土到蘇聯?
用海軍通過,穿越波羅的海到蘇聯?
稍微有點腦子的人,就知道這是胡編亂造出來的。
10樓:以水為刃
估計蘇德聯盟,歐洲陷落。
在二戰時期,如果英法兩國首先進攻蘇聯,戰爭局勢將會如何演變?
11樓:網友
這可真說不定,歷史是沒有假設的。但因為此時二戰還沒爆發,要真說寫**或**都可以了(yy類),因此我就給lz留個簡短的吧。
首先英法不可能通過德國境內,因為此時德國剛剛閃擊完波蘭,大部分軍隊也已開回德國本土,英法已對德開戰。此時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一半、奧地利已成為德國領土,而義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也已成為德國傀儡國。這些地方就像攔腰切斷了歐洲一樣,英法不可能通過這些地方。
這就面臨著補給線過長的危險。且不說義大利艦隊和空軍那麼廢柴,義大利境內還有德軍呢,這些德軍也有飛機,岸炮等防禦,英法要強行通過地中海中部顯然不現實。這就意味著英法補給船和陸卡車要沿著北非海岸行進,lz可以看看從阿爾及利亞到土耳其要多久,這樣蘇軍南線的壓力就小多了。
再來說斯堪地納維亞方面,要是英法在此方向派出軍隊援助芬蘭,那就更重希特拉下懷了,盟軍與蘇軍能在這地方投入大量兵力做拉鋸戰,是個消耗雙方兵力的好方法,這樣蘇軍在兩線作戰的不利因素消失,而希特了一定會以中立國身份圍觀。等到英法撐不住的時候,德國就出兵閃擊法國。而蘇聯撐不住時,由於軍隊都大量投入蘇聯戰場,而這時候曼斯坦因的鐮刀計劃應該也出來了,就能更好的閃擊法國。
等把法國佔領了,德軍就回頭和蘇軍一起兩面夾擊英法。英法主力被消滅只是個時間問題。等把英法主力消滅後,英國順從德國這是最好的,英國不順從,只需派個艦隊運幾個師到不列顛一切完事。
這時蘇聯也已燕燕一息了,德國在大舉進攻蘇聯,這樣歐洲就完了。
歡迎對我追問疑問的問題。
12樓:山河日月我
應該不可能,應為英法與蘇聯與不接壤,即使打敗了蘇聯好處可能被東歐國家得去。
二戰初期時的英法兩國,為何同時會在戰略上出現誤判?
13樓:richard鄧
二戰初期的英法兩國,為什麼會在戰爭初期被德國壓著打,而且同時在戰略上出現誤判呢?首先,德國強大的軍事實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了,當時的德國陸軍號稱世界第一陸軍,戰爭初期的失利,可以說是對德國實力的誤判。<>
在戰略上的誤判還因為,當時的英法兩國並不想動手打仗,他們當時想讓德國這個「禍水」東流去禍害蘇聯。事實上,後來的德國也確實攻打了蘇聯,但是英法領導人只注意到了希特拉向東擴張的戰略意圖,卻不知道當時的德國不擔心東西任何乙個方向主動向發動他進攻,他反而可以閃擊任何乙個方向。就在這時,因為英法的冷漠,蘇聯提出的與英法形成三國同盟的主張被蘇聯拋棄,甚至來了乙個180度的大轉身,轉過頭就在在1939年8月與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在隨後的德國閃擊波蘭後,蘇德兩國還按協議瓜分了波蘭,因此兩國得到了兩國之間本土之外的戰略緩衝區。而當德國轉過頭來進攻英法兩國時,英法兩國將重兵佈置在了馬奇諾防線,但德國卻恰好繞過了這道防線,而在面對法國的隘口和平原地帶時,通過機械化部隊的高超配合,德國的閃電作戰在坦克和飛機的配合下造成了巨大的殺傷力。<>
當時的誤判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英法兩國當時對於自身實力的狂妄自大,在二戰之前法國陸軍號稱世界一,英國皇家海軍更在海上稱雄,但是在二戰初期,英法對軍事科技進步的認識不足,坦克作為英國人發明且最先運用到戰場上的一大利器,當時的英法軍方卻認為坦克太過笨重,相比坦克更依靠馬奇諾防線去抵擋德國的步兵,但是在德軍將閃擊戰發揮淋漓盡致的情況下,英法聯軍的重兵集團屢屢遭到合圍,受到重創。
14樓:宗一一
因為他們誤判了德國發動戰爭的決心。德國一直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表面上小心翼翼讓英法兩個國家放下了對自己的防備。實際上在擴軍備戰。
15樓:網友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美國在背後橫加阻攔,導致了這兩個國家的判決出現了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疏忽。
二戰初期,為何英法叫囂要滅了蘇聯?
16樓:林泊如
英國和法國對於蘇聯來說是敵人,在當時兩個三個國家的局勢非常的緊張。蘇聯給西方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一戰後,蘇聯和德國關係最好,蘇聯和德國處於統一戰機以及蘇聯是獨特的社會主義國家。
二戰時期蘇聯比德國對西方國家造成了更大的傷害,二戰的初期很多的國家的實力都是不如的德國的,所以德國才可以在歐洲大陸上所向披靡。而且還製造了波蘭**,將波蘭的上層精英基本上殺了個乾淨,到現在波蘭都沒緩過來。所以西方認為蘇聯比德國的威脅還要大,還要狠毒。
因此,英國和法國完全看不下去,所以要滅蘇聯。
英法等西方國家,害怕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會消滅資本主義制度,對於蘇聯這個國家來說當時的實力還是很強大的,所以蘇聯可以抵擋住德國的進攻。蘇聯十月革命後,成為社會主義體系老大,目標就是消滅資本主義國家,因此西方是如臨大敵。所以才有了蘇聯內戰,西方十幾個國家聯合干涉的情況出現。
幾也正是因為如此,英法認為蘇聯和德國一體,而且相對來說,蘇聯威脅更大,所以要首先解決蘇聯,這是乙個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二戰初期英法叫囂要滅了蘇聯,因為當時蘇聯和德國處於同一戰線,蘇聯和德國關係最好,蘇聯在二戰戰場對其他國家造成的傷害,以及社會主義國家對於他國造成的恐慌。
17樓:網友
從二戰史來看,二戰基本上是從1936年就開始了,而到全面爆發的1941年之間,屬於二戰初期。而這一時期,並不是德國跟英法的矛盾,而恰恰是英國、法國跟蘇聯的矛盾。在1938年到1939年,當時英國和法國,跟蘇聯矛盾激化,制定了乙個代號「長矛」的計劃。
18樓:雨後落葉
二戰初期,英法幻想跟德國達成同盟或者妥協,企圖讓德國得到利益讓德國收手,企圖把禍水東引,
19樓:生活領域導師
二戰初期蘇聯社會主義跟英法資本主義是對立的,但是當時德國沒有打算跟英法進行作戰,所以他們誤判了納粹的進攻戰略,當時蘇聯佔領了他們的海外殖民地,所以要滅了蘇聯。
20樓:劉忙才
當時的矛盾突出在紅色布林什維克旗幟上。英法都是世界強國。他們說出來的就是他們的真實國家意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發起戰爭的原因是什麼?
21樓:北京創典文化
英國面臨嚴峻的局面,尤其是來自北非的威脅,導致邱吉爾在國內的政治處境極為困難——「只有戰場上的勝利才能挽救他的首相地位」。而達到這一目的的途徑,毀巖念便是英美聯軍在北非登陸。這種思想也符合英國一貫棗迅主張的地中海戰略。
英國帝國總參謀長艾思賽德將軍在1939年曾斷言,地中海戰區是英國可以打贏或輸掉一場戰爭的最纖困重要的戰區,也是英國可以發動地面攻勢的唯一戰場;德國只要佔領埃及和蘇伊士運河,就可望贏得一場短期戰爭。
【請教】為什麼英國和法國獲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卻無法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22樓:simon泰宇
1、兩國各有各的小心思。
2、凡爾賽合約過於苛刻。
3、忽略了德國的自尊心,德國人被羞辱。
接下來,我仔細解釋。一次大戰結束之後的會議上,法國主張肢解德國,要分割德國的領土。英國主張大陸均勢,不希望肢解德國。
美國只希望取得世界霸權,別的不管。日本只希望取得東亞霸權,別的也不管。其他小國家就沒有索要戰利品的權利了。
根據凡爾賽合約的規定,德國損失了大量人口和土地。對德國進行軍事限制,連重機槍都不能生產。德國要對其他國家進行**賠償,總計2260億金馬克,就是價值2260億馬克的**,拿不出來就用實物頂這個價值,比如「火車頭」、「工廠機器」等等。
但是一次大戰,誰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德國的罪過,僅僅是戰敗的罪過,但是勝利者是不受指責的。協約國對於德國的削弱實在是太重了,僅僅是因為戰敗了而已,所以在德國人心裡,「下次我們打贏了就行了!」
德國這個國家,天生武士,人人尚武,十分好戰。所以對於德國這個國家來說,如果和德國作戰,就要一下兒把他打得無法翻身。你把德國打得剩半條命,德國會積聚力量,養精蓄銳,一旦他恢復實力,馬上就會打回來。
因為德國人的自尊心實在太強。德意志帝國建國以來,一直在開疆拓土,從來沒有丟失過領土,更不要提割讓領土了。其他生活在被割讓省份的德國人,比如生活在部分東普魯士的德國人,在波蘭就成了二等公民,被波蘭人羞辱。
德國人渴望恢復原來那個強大德意志帝國,渴望生活在乙個強大的國家裡,渴望復仇。所以福煦元帥一看條約,就說了一句話「這不是停戰,這是二十年休戰」。
1919年,德國代表在凡爾賽合約上簽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1939年,白色方案實施,德軍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簡述英法兩國政體的差異,簡述英法兩國在政體結構上的差異
英國的政體是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法國的政體是半 半議會制。1.國家權力機關的職權範圍不同2.國家元首的產生方式及其職權範圍不同 簡述英法兩國在政體結構上的差異 英國是典型的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政體,法國是典型的民主共和制中的半 半議會制政體。從政體的結構看,兩國存在較大的差異。英國是最高立法機關,最高權力...
說明二戰期間和戰後美日兩國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
二戰時,美日之間是敵對關係。但二戰後,為了全球戰略需要,美國戰略占領日本,並扶持日本。二戰時反法西 所以敵對 由於美國要回歸亞太以及對抗蘇聯,所以美國對日本是扶植,日本對美國也是親善。概括說明二戰期間和戰後美日兩國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 變化 由敵對轉變成戰略合作夥伴。演變 二戰後形成兩極格局,1991...
二戰時在不列顛大空戰中英德兩國參戰的機型和架數
英國主要投入的戰鬥機型為噴火型和颶風型,颶風戰鬥機為半金屬結構,單翼單座,mk1型裝一臺梅林水冷活塞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1043馬力,三葉可調距螺旋槳,最高時速519公里,升限10424米,最大轉場航程1040公里,爬升率800米 分,武備為八挺7.62毫米機槍,有裝甲防護和防彈座艙玻璃,噴火型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