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的翻譯是什麼?
1樓:韓琴
宋代蘇軾所作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全文白話翻譯:衣巾在風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飄落。村南村北響起紡車繅絲的聲音。
穿著麻布衣裳的農人坐在老柳樹下叫賣著黃瓜。我酒意上心頭,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豔陽高照,又使人口渴難忍。
敲敲一家農人的院門,看他可否給一碗濃茶解渴。
全詞原文如下: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2樓:成大文化
作者] 蘇軾 [朝代] 宋代。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標籤: 風俗 鄉村 生活 宋詞三百首 國中古詩 詞 其他 場景。
衣巾在風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飄落。村南村北攔虧行響起紡車繅絲的聲音。穿著麻布衣裳的農人坐在老柳樹下叫賣著黃瓜。
我酒意上心頭,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豔陽高照,又使人口渴難忍。敲敲一家農人的院門,看他可否給一碗濃茶解渴。
浣溪沙:詞牌名。
簌(sù)簌:花落的聲音,一作「蔌蔌」,音義皆同。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
繰(sāo)車:繅絲車,抽絲工具。繰,同「繅」,把蠶繭浸在熱水裡,抽出蠶絲。
牛衣:蓑衣之類。這裡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
漢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志》,董仲舒曰:
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處指賣瓜者衣著粗劣。
或謂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齋話》:「予簡譁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漫思茶:想隨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隨意,一作「謾」。
因為十分渴,想隨便喝點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蘇軾《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與此兩句意同。
皮日休《閒夜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野人:農夫。
創作背景作者:佚名 這首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今屬江蘇)任太守時所作。西元1078年(北宋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人。北宋詩人、詞人,宋代文學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現存詩3900餘首。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空模》、《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記承天寺夜遊》等。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念奴嬌·赤壁懷古。
題西林壁。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簌簌衣巾落棗花是蘇軾哪首詩裡的
3樓:玩似少女
浣溪沙》這首詞是蘇軾43歲(1078)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那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
這組詞就是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後農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裡卻是那麼真切。「村南村高雀北」概括「繰車」聲,說明作者聽得多麼認真,多麼細心,多麼興奮。
牛衣古柳」,作者換乙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三句話,三個畫面,似乎東鱗西譁答爪,毫無聯絡。可是用謝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具有很強的立體感。
這一組畫面,不僅色彩美,而且有**美。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繰車聲,還是瓜農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出農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上片寫的是農村生產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入寫謝雨途中行路的艱辛。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乾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試問」一詞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忙季節,農家無人,自己不便貿然而入的心情。
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民的關係寫得親切自然。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土氣息濃郁,為宋詞題材開拓了新的天地。
敲門試問野人家」,詞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了。詞人敲門的結果怎樣呢?喝到茶沒有?
農民是怎樣招待他的呢?詞中未作乙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餘味無窮。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浣溪沙》詞中有「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實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原意為: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粒」、「碧梧枝」亂念慧還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
對於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4樓:冬熱夏寒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繰 通:繅)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譯文。棗花紛紛落在行人的衣襟搭敗上,村南村北響早逗起車繅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乙個身穿粗布衣的農民在叫賣黃陸枝賣瓜。
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太陽正高人倦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於是敲開野外村民家,問可否給碗茶?
5樓:阜寧縣碩集鎮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宋·蘇軾。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伍備繰車。牛衣古柳賣茄凱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腔納毀門試問野人家。
6樓:花瓣雨
簌簌衣盡巾落棗花是蘇軾《浣溪沙》中的句子,原詩句是,簌簌毀旅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兆鬧北響繅車,牛衣纖猜凳古柳賣黃瓜。
蘇軾浣溪沙擴寫,《浣溪沙》蘇軾原文
正當棗樹揚花的季節,那棗花金燦燦,雖然細小,卻香味襲人,從棗林穿過,飄落的棗花會灑人滿頭滿身。棗花落到衣巾上,發出陣陣簌簌的聲音。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雖然輕微的,但在我的耳裡卻是那麼真切。桑葉沃若,春蠶已經收穫,此刻家家都在煮蠶,空氣中飄浮著煮蠶的奇香。從村南村北傳來繅車的響聲,那肯定是一幅繁忙的...
浣溪沙蘇軾譯文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譯 衣巾在風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飄落。村子的南北頭響起剿車的支呀聲,是衣著樸素的農民在賣黃瓜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豔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於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浣溪沙蘇軾上闕描寫了什麼畫面《浣溪沙》上闕描寫了什麼畫面?
1 上闋寫自然景色。寫暮春遊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淨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麼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啊!2 原文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