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浣溪沙中下闕主要運用了哪些意象?結合詩歌分析這些意象表

2021-03-24 20:53:06 字數 4104 閱讀 1315

1樓: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引用「鴻雁傳書」這個典故,意象是勾起了詞人對故舊的思念,這首詞跟蘇軾作者謫居黃州期間所寫的《卜運算元》「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情景類似。

此情唯有落花知:運用移情手法,使無知的落花變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

純手打,望採納

2樓:愛上那個月兒

下闕用了鴻雁 鷓鴣 落花這三個意象, 鴻雁不捎信來,表現出作者心中有所思念。鷓鴣啼聲,更是容易勾起詞人對故舊的思念 。「沙上」「竹間」,既分別為鴻雁和鷓鴣棲息之地,暗含了作者對於歸家的渴望。

此情惟有落花知,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尋味 。「惟有」二字,說明除落花之外,人們對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表現出作者孤單之感。

3樓:匿名使用者

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1。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2。蕭蕭暮雨子規啼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4!休將白髮唱黃雞5。

注釋 1.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鎮。時與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遊,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

3.蕭蕭暮雨,白居易《寄殷協律詩》自注:"江南吳二娘曲詞雲,'蕭蕭暮雨郎不歸'。"子規,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淒厲,詩詞中常藉以抒寫羈旅之思。

4.此句當為寫實。但"門前"云云,亦有出處。

《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一行傳》,謂天台山國濟寺有一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噹卻西流,**亦至。"一行進去請業,"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5.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裡朱顏看已失"。這裡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髮,悲嘆衰老。

寫作背景:

詞人遠謫黃州、抱病遊清泉寺所作。上片寫清泉寺的風光,下片情景生情,迸發一段坦蕩、樂觀、令人奮發的議論。

譯文:山腳下蘭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間小路清沙淨無泥,

傍晚細雨中杜鵑陣陣啼。

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

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

不必煩惱嘆白髮,多愁唱黃雞

賞析一: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上片寫暮春遊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淨無泥。

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麼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點出遊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

「浸」字與「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淒婉,本是易引發羈旅之愁的。

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汙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者相伴遊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總之,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髮感慨和議論。「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漢·《長歌行》)。「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

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麼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

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因為人並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

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裡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體現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

參考資料自

4樓:匿名使用者

上片寫暮春遊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淨無泥。

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 由蘭芽,沙路,暮雨,子規等意象構成。

蘇軾的浣溪沙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5樓:悠哈時代

原文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後農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

作者在「謝雨道上」,經過長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簌簌」之聲傳來耳際,並好像有什麼東西打在身上和頭巾上。這時,他才意識到:

這是棗花落在身上。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裡卻是那麼真切。接著,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面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繅車的響聲。

「村南村北」概括「繅車」聲,說明作者聽得多麼認真,多麼細心,多麼興奮。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入村中了。這時,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披著「牛衣」的農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面前擺著一堆黃瓜。

「牛衣古柳」,作者換乙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三句話,三個畫面,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絡。可是用謝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具有很強的立體感。

這一組畫面,不僅色彩美,而且有**美。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繰車聲,還是瓜農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出農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上片寫的是農村生產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入寫求雨途中行路的艱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酒困路長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在結構上,這一句又是倒敘,它說明前三句之所以從聽覺方面來寫,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困乏,故而寫下來的只不過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並非是視覺構成的完整統一的畫面。

「日高人渴」兩句,雖然寫的是由於口渴而急於到農民家裡覓水的意識活動,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徵。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乾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試問」一詞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忙季節,農家無人,自己不便貿然而入的心情。

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民的關係寫得親切自然。「敲門試問野人家」,詞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了。詞人敲門的結果怎樣呢?

喝到茶沒有?農民是怎樣招待他的呢?詞中未作乙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餘味無窮。

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作者為何要「敲門試問」呢?1.

他是乙個體恤民情、愛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謙和有禮,不會貿然闖入農家;2剛剛在旱災後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並不在家,所以他要試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蘇軾的浣溪沙抒發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6樓:y0y小白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淒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望採納!

浣溪沙第三首蘇軾上下闕表達了詩人的心情有什麼不同?

7樓:古方紅糖

其三雪裡餐氈例姓蘇,使君載酒為回車。天寒酒色轉頭無。

薦士已曾飛鶚表,報恩應不用蛇珠。醉中還許攬桓須。

第三首蘇軾寫自己與太守徐君猷的交情及對徐守推薦自己的感激之情作者因遭讒貶黃州,作為知州的徐君猷對他倍加關心,至為友善,親自上疏相薦,此次又於大雪中過訪,令作者十分感動。詞作通過漢代蘇武齧雪餐氈、「鷙鳥累百,不如一鶚」、東晉謝安為桓伊「攬須」三個典故表達了自己的感動和真誠的謝忱。典故的使用符合雙方的身份和處境,而且頗富幽默感和詼諧感,沖淡了話題本來的沉重和嚴肅。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所有意象的象徵意義

8樓:冰晶之心の速

對不起.....似乎...我也不知道....很抱歉......

浣溪沙蘇軾這首詞的下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下片就眼前 溪水西流 之景生髮感慨和議論.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產生奇妙的遐想 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麼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人生之 再少 非 返老還童 乃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因為人並不能改變這個世界 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

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運用了什麼寫法?主旨是什麼

新手看這裡 臨江仙 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作品評述 這首詞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 今浙江紹興 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 名勰 而作。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

杜甫的《月夜》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題為 月夜 作者看到的是長安月。如果從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應該寫 今夜長安月,客中只獨看 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 生死未卜的處境,而是妻子對自己的處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動容,神馳千里,直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這已經透過一層。自己隻身在外,當然是獨自看月。妻子尚有兒女在旁,為什麼也 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