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卑微式迷戀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此句出自曾子。
的《大學》,白話譯文為:《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
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實為秦漢。
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
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
最終和《中庸》
論語》、《孟塌此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嫌扮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樓:網友
大學之道》是作者王冀生 著,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大學之道》系統論述了在新的時敬帆手代背景下大學是做什麼的、什麼是大學、怎樣辦大學和辦什麼樣的大學這樣幾個基本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構建了乙個新的、關於大學的本質及其辦學規律的哲學思考體系,初步提出了「大學之道」新的內涵和走中國特色大轎雀學創新之路的基本構想,集中地反映了近年來我國進行大學理念創新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亮嫌實踐意義。
3樓:翰林學庫
原文】 大學之道(1),在明明德(2),在親民(3),在止於至善。知止(4)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6);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穗察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為本(11)。其本猜攜茄亂而未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註釋】 (1)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
一是「博學」的意思;二是相對於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人小學,學習 「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十五歲人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所以,後一種含義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的意思。
道「的本義是道路,引申為規律、原則等,在中國古代哲學、政治學裡,也指宇宙萬物的 本原、個體,一定的政治觀或思想體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環境裡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乙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發揚、弘揚的意思。
後乙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3)親民:根據後面的「傳」文,「親」應為「新」,即革新、棄舊圖新。
親民,也就是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4)知止:知道目標所在。
5)得:收穫。(6)齊其家:
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隱基和美美,蒸蒸日上,興旺發達。 (7)修其身:修養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 (9) 格物:
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10)庶人:
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
本:根本。(12)末:
相對於本 而言,指枝末、枝節。 (13)厚者薄:該重視的不重視。
薄者厚:不該重視 的卻加以重視。(14)未之有也:
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大學之道出自哪本書?
4樓:小採姐姐
《大學之道》中的三綱八目體現了古代思想家中儒家學派的對人的教育的根本思想,其充分肯定了人的社會屬性,強調人在社會中的作用和對人的教育。
總結出了乙個人的修養(燃襪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綜合素質)是成就事業大小的衡量標準,並且對乙個人要成就如何的事業,走什麼樣的方向提供崇高的指導。正是這種思想造就了中國後世知識分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輝思想。
文學賞析。大學》提出了「三綱領」和「八條目」,強調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大學》開頭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就是後人所說的《大灶段舉學》「三綱領」。
所謂「明明德」,就是發揚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賦的光明道德。所謂「在隱碧親民」,是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
大學的“大”有什麼含義,大學之道的大是什麼意思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00朋友仔00 大學的意義 送給正在迷茫的大學生們大學不僅僅是個學習理論知識的地方,世界上所有的大學都是這樣的,我深有體會,以前在國內的一所所謂的重點大學讀了一年過 感到非常的不滿之後來到了國外,現在所在的這所所謂世界排名前30名的名牌大學上學,結果發現和以前在國內的大學的...
《大學》中的這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翻譯
翻譯為 大學 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達到 至善 的境界方能確定目標,確定目標後方能心地寧靜,心地寧靜方能安穩不亂,安穩不亂方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方能達到 至善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
《大學》《中庸》的作者是誰,中庸的作者是誰?
四書由朱子作集注,從而對後世影響巨大.大學 朱子語 是入門之德基 中庸 是第一章是 孔門心法 四書值得一讀.祝你從一問開始,對儒家文化了解的更多 大學 作者 曾子 中庸 作者 子思 孔子之孫 中庸的作者是誰?中庸的作者是子思。中庸 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