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攘一雞文言文翻譯
1樓:達人方舟教育
日攘一雞是乙個漢語詞彙,意思是不徹底的改掉乙個東西就會永遠改不掉,語出《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是非君子之道。」下面是我為你準備的日攘一雞文言文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
日攘一雞
戴盈之曰:「什一,去關市之徵,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註解
1)什一:指稅率而言,即十抽一。
2)去關市之徵:取消關卡和市場賦稅。
3)今茲:今年。
4)待:等到。
5)已:止。
6)攘:這裡是指偷竊的意思。
7)或:有人。
8)之:代詞,他。
9)是:代詞,此,這。
10)道:行為,做法。
11)請損之:那就減少一些吧。(這句話是偷雞者說的)。
12)已:停止、結束、罷休。
13)如:如果。
14)知:知道。
15)速:名詞作動詞,馬上。
16)何:為何。
17)來年:明年。
譯文
戴盈之說:「實行十分抽一的稅率,免去關卡和市場上對商品的徵稅,今年不能實行了,就先減輕一些,等到明年再廢止(現行的稅制),怎麼樣?」
孟子說:「現在有這麼乙個人,每天都要偷鄰居家的。乙隻雞。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正派人的做法。』 也可以直接說是「這不是君子的做法」)
那個人說:『那我就逐漸改吧,以後每個月偷乙隻雞,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這樣做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麼還要等到明年呢?」
文言文《月攘一雞》閱讀答案
2樓:影視達人
在各領域中,我們會經常接觸並使用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那麼問題來了,乙份好的閱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月攘一雞》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唉,何待來年?
註釋:①攘:竊取,偷。②君子:這裡指行為端正的人。道:此處指行為道德(選自《孟子》)
《月攘一雞》原文翻譯:
他便:『可是不拿白不拿啊!要不然,我改成乙個月捉乙隻,等到明年再金盆洗手,可以了吧!
你想想,如果明明知道這麼做是不合理的,就應該趕快停止,為什麼要等到明年呢?
1、選出與「以待來年然後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項(d)
a、斯速已矣(那就趕緊停下來)
b、懼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幹下去)
c、可以已大風(**大風)
d、此印者才華則第二友鬧板已具。
2、解釋下列加點字。
是非君子之道:之(的)
請損之:損(盜竊。偷)
以待來年然後已:來年(第芹告明二年。明年)
或告之曰:或(有的人)
3、翻譯句子。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既然知道這樣做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麼還要等到明年呢?
4、這嫌告個故事啟示我們如果做了錯事,就應大膽承認,並積極改正錯誤,決不能借故拖延,明知故犯。
月攘一雞文言文翻譯及道理
3樓:達人方舟教育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節選自《孟子·滕文公下》)
譯文:有乙個每天都要偷鄰居家乙隻雞的人。有人勸告他說:
這不是行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擁有的道德。」他說:「那就讓我減少這種行為吧,(以後)每個月偷乙隻雞,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
如果知道偷雞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為什麼還要等到明年呢?
既然知道自己是錯的,就應該果斷徹底的斬斷錯誤之根,徹底解決錯誤的行為。錯誤無論大小都是錯誤,並沒有本質的區別;更不應談什麼循序漸進的改正。本文批評了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找藉口,拖延時間的人,實際上並沒有改過的真心。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成大事者,必當機立斷,不能給自己找藉口。發現自己的錯誤後就應痛下決心,堅決改正。拖泥帶水往往會帶來更多麻煩。
我們知道錯誤後應該馬上改正,並且我們不應該再去做這件錯事。
樊曄傳的文言文答案,崔猷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翻譯樊曄字仲華,南陽郡新野縣人。與光武年輕時相好。建武初,徵召任侍御史,公升河東都尉,在雲台引見。起先,光武貧賤時,曾經因事被拘於新野,樊曄任市吏,送了一箱乾糧給光武,光武感他的恩德,沒有忘記,多次請樊曄吃飯,並給車馬服飾。因開玩笑說 一箱乾糧得都尉,怎麼樣?樊曄叩頭致謝。到郡後,誅討大姓馬適匡等人...
文言文管寧割蓆答案,文言文管寧割蓆的閱讀題目
翻譯 管寧 華歆同在園中除菜,見地上有小片 管寧揮鋤不停,和看到石頭瓦片一樣沒有區別,華歆拾起金片而後又扔了它。他們又曾同坐一張席上讀書,有個坐著四周有障蔽的高車的 從門前過,管寧讀書不停如故,華歆放下書出去 管寧割斷席子分開坐,說 您不是我的朋友。概括內容 這裡我們似乎讀出了管寧的脫俗和華歆的俗,...
抱薪救火文言文呢閱讀答案,抱薪救火的文言文翻譯
抱薪救火的文言文翻譯 十 抱薪救火 1.魏將段干子 請予秦南陽 以和 2.1 求和 2 停止 3 況且 4 這 3.1 想公升官的是段干子,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國。2 況且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著乾柴去救火,柴不 燒完,火是不會滅的。4.示例 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不但不能消除災禍,反 而會使災禍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