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麟解文言文答案宜是什麼意思
1樓:q王小年
1、自然。
原句: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
翻譯:只有麟沒法認得。不認得,那麼人們說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
2、合適。原句: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
翻譯:又聽說:麟之所以被稱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現,而沒有聖人在世能夠認得,那麼說它不吉祥也是合適的。
獲麟解》中作者以麟設喻,說明了自己的為人及出仕的時機和意圖,感慨卓有才識之士不為封建統治者所用,寄託了懷才不遇的一腔怨憤。
韓愈抓住「祥」與「不祥」、「知」與「不知」這兩對對立的字眼作眼目,在行文過程中通過這兩對詞語的轉換,抒發了自己的不平之鳴,表現了自我的自憐自重而又自怨自艾的意緒。細咀此文,方能在含蓄與委婉的筆調中看到悲憤。
作者意在說明如果沒有聖人當道,即便出現了像麒麟一般罕見的傑出人才,恐怕也只能孤憤一世,自怨自艾。
2樓:網友
文中的兩個宜,形容詞,意思是合適。
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不認得,那麼人們說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
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沒有聖人在世能夠認得,那麼說它不吉祥也是合適的。
麟士受履文言文答案
3樓:餘士恩終辰
原文:劉凝之為①人認所著履②,即與之。此人後得所失履,送還,不肯復取。
又沈麟士亦為鄰人認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③履耶?」即予之。
鄰人得所失履,送還,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
此雖小事,然④人處世,當如麟士,不當如凝之也。
選自《東坡志林》)
註釋:①為:被。②所著履::穿的鞋。③卿:你。④然:但是,轉折連詞。
譯文:劉凝之被人指認說自己穿的鞋是這人的,就把自己的鞋子給了他。那人後來找到了丟失的鞋子,把劉凝之的鞋子送還回來。
劉凝之不肯再要了。沈麟士也被鄰居指認說自己穿的鞋子是鄰居的。沈麟士笑著說:
是你的鞋。」就給他了,鄰居後來找到了丟失的鞋子,送回來沈麟士的鞋,沈麟士說:
不是你的鞋嗎?」笑著收下了。
這雖然是小事,但是處世應當像沈麟士,不應當學劉凝之。
馬說和獲麟解共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
共同表達copy 了作者想要報效bai 祖國,卻自己懷才不遇du 生不逢時的感zhi慨。馬說 是dao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說文體,原為韓愈所作 雜說 的第四篇,馬說 這個標題為後人所加。獲麟解 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作品。韓愈在文中以麒麟自喻,他認為麒麟之所以稱為仁獸,是由於出現在聖...
《田獵之獲》文言文及翻譯分別是?
田獵之獲 的文言文及翻譯如下 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愧其家室,出則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則狗惡也橘鬥。欲得良狗,則家貧無以。於是還疾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有以求良狗,狗良則數得獸矣。田獵之獲,常過人矣。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譯文 齊國。有個愛好打獵的人,花費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獵到...
樊曄傳的文言文答案,崔猷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翻譯樊曄字仲華,南陽郡新野縣人。與光武年輕時相好。建武初,徵召任侍御史,公升河東都尉,在雲台引見。起先,光武貧賤時,曾經因事被拘於新野,樊曄任市吏,送了一箱乾糧給光武,光武感他的恩德,沒有忘記,多次請樊曄吃飯,並給車馬服飾。因開玩笑說 一箱乾糧得都尉,怎麼樣?樊曄叩頭致謝。到郡後,誅討大姓馬適匡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