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詩歌的交際功能,詩歌採用了對話的表現形式,有什麼好處?

2025-06-08 18:40:32 字數 3287 閱讀 2468

1樓:幻滅泡泡

突顯詩歌交流功能。

現存最早的有贈有答的詩作出自東漢桓帝時秦嘉、徐淑夫婦之手。秦嘉有五言體《贈婦詩》三首。《玉臺新詠》載有《贈婦詩》的小序,序雲:

秦嘉,字士會,隴西人也。為郡上掾,其妻徐淑寢疾還家,不獲面別,贈詩云爾。」這篇小序交代了秦嘉的籍貫、官職及寫作這三首詩的背景。

贈婦詩》其一雲:「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憂艱常早至,歡會常苦晚。

念當奉時役,去爾日遙遠。遣車迎子還,空往復空返。省書情悽愴,臨食不能飯。

獨坐空房中,誰與相勸勉。長夜不能眠,伏枕獨輾轉。憂來如迴圈,匪席不可卷。

他的妻子徐淑寫有五言楚歌體的《答秦嘉詩》一首,詩曰:「妾身兮不令,嬰疾兮來歸。沉滯兮家門,歷時兮不差。

曠廢兮侍覲,情敬兮有違。君今兮奉命,遠適兮京師。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

瞻望兮踴躍,佇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結,夢想兮容輝。君發兮引邁,去我兮日乖。

恨無兮羽翼,高飛兮相追。長吟兮永嘆,淚下兮沾衣。」明人胡應麟《詩藪》稱讚「秦嘉夫婦往還曲折,具載詩中。

真事真情,千秋如在」。這是從其所抒之情真切感人的角度作出的評價。此外,在中國詩歌史上,秦嘉、徐淑夫婦創作的這些贈答詩也有其特殊的意義。

它們標示了中國詩歌創作的發展變化,詩歌開始敘寫個體的私人生活和體驗,詩歌創作也開始有了特定的讀者。而特定的讀者則使詩歌抒情具有了明確的物件,所寫之事更為具體,所抒之情也更為專注。

文選》所收詩歌中有贈答類,收詩數量為諸類詩歌之最,共收錄了24人的72首詩。這些詩作的顯著特點是在題目中標出「贈」某某或「答」某某,詩人在題目上就明確標出了詩歌是為某個單獨的個人而作。

毛詩序》說詩歌原本是「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禮記·王制》稱「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漢書·藝文志》稱「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這些都是強調詩歌寫作的公共性特徵。而贈答詩則不同。如開「贈答」風氣之先的王粲,其《贈蔡子篤》詩末雲:

何以贈行?言授斯詩。中心孔悼,涕淚漣洏。

嗟爾君子,如何勿思。」王粲與蔡子篤一同在荊州避難,離別之際他寫下了這首詩贈給友人,以表達惜別之情。這首詩所抒發的情感是私人化的,但也不妨害其對政治生活的敘寫,如詩中也有「悠悠世路,亂離多阻」之類對世路艱難的詠歎。

2樓:帳號已登出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美。

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1)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象。

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詩歌採用了對話的表現形式,有什麼好處?

3樓:彩筆蕪城

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記載: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

嚴羽《滄浪詩話》

雲:「詩者,吟詠性情也」。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載:「詩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雲:「詩者,吟詠性情也」。

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

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代一般統稱為詩歌。它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時期就有相關文獻記載。《詩經》

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

所整理,關於這個問題學術界尚有爭論。中國古代詩歌歷經漢魏六朝樂府、唐詩、宋詞、元曲之發展。《漢書·禮樂志》

和親之說難形,則發之於詩歌詠言,鍾石筦弦。」 漢荀悅《漢紀·惠帝紀》作「詩謌」。

唐朝韓愈《鄆州溪堂詩》序:「雖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謂,而喑無詩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明王鏊《震澤長語·官制》:

唐宋翰林,極為深嚴之地,見於詩歌者多矣。」魯迅。

書信集·致竇隱夫》:「詩歌雖有眼看的和嘴唱的兩種,也究以後一種為好。」孔羽《睢縣文史資料·袁氏陸園》:

袁氏(袁可立)陸園在鳴鳳門內,……每逢佳日節期,州內文人名士在此聚會。所吟誦的詩歌,後來薈為專集,名《蓬萊紀勝》。」

4樓:檸檬我超萌

採用對話的表現形式通俗易懂,形象生動容易被接受,被傳頌。

5樓:網友

詩歌採用了對話的表現形式可以更生動形象的表現出物體的狀態。

6樓:之建

有激昂豪邁的詞語,沒有鏗鏘有力的節奏,沒有號角般的壯烈情緒,卻那樣耐人尋味,

7樓:小短腿

是個裡面都是乙個故事的,對話的表達方式使我們更容易讀懂。

8樓:小姐姐獅子座

採用了一問一答的對話形式;形象而生動的講述了煤的經歷。

9樓:網友

可能作者們想有那麼乙個可以志同道合的人,在自己的身邊相互分享相互傾訴。

10樓:網友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形象生動容易被接受,被傳頌。

11樓:網友

古代詩歌可按句式分為: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雜言詩等;

按體裁分為:楚辭體、樂府體、歌行體、格律體等;

按聲律要求標準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

唐代以前,寫詩不講究平仄、對仗,用韻自由,句式句數不拘,每句則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古體詩、七言者較多),唐人因而將這類詩歌稱為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

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請注意,這裡是用唐人的觀點來看的),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絕句和律詩兩類,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例如,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面對」。

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

詩歌對父母的話比興,簡述詩歌的比興手法。

父親,母親!很感謝你們,卻又不知怎樣說出口!在這十幾年的生命中,我學會了許多,而這一切,都是你們在我身旁不離不棄的教導!這一生,因為你們有了意義!下一世,但願你們依舊是我的父母。一生一世!有你們陪伴。今天,我身在學校裡。今天,寢室裡只剩下我乙個人。今天,我顯得有些孤寂。今天,我想起了你們。學校很好,...

簡述戴望舒詩歌藝術特色,戴望舒的詩歌特點?

戴望舒是中國現代象徵派詩歌的代表人物,借用法國象徵派象徵化的意境和氛圍傳達感情象徵派詩人追求的是把強烈的情緒寓於矇朧的意向中,主張詩要寫得像 面紗後面美麗的雙眼 傳達出內心的最高真實。戴望舒創作與接受的審美標準正是使詩歌處在表現與隱藏自己之間,即詩歌的矇朧美。其成名作 雨巷 就開始顯露象徵派感傷的情...

江西詩派的詩歌主張,簡述江西詩派的詩歌主張

莫冰 由於江西詩派在詩歌的思想內容方面並沒有提出什麼特別的主張,因而作品在思想內容上便各有特點。黃庭堅 陳師道等人的作品主要是描寫個人生活經歷和抒發作者思想感情,內容比較狹隘。經歷了 靖康之變 的呂本中 曾幾 陳與義等人則寫了一些反映當時的民族鬥爭的愛國主義詩歌。形成江西詩派的主要原因是這些詩人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