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民師書》的譯文
1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 最近我倆分別之後,多次承你來信問候,詳知你日常起居安好,十分欣慰。我稟性剛直簡慢,學問迂闊,才質駑鈍,因事連年被摘,不敢再自居於士大夫行列。自從回到海北,見到舊日親友,也已經漠然如同隔代之人,何況與您平素沒有交往,還敢與您訂交嗎?
您數次屈尊光臨,立談之間一見如故,使我萬分欣幸,意想不到,無法用言辭來形容。
您給我看的書啟、詩賦、雜文,我已讀了多遍。大作猶如行雲流水,原本無一定的形式,飄蕩流動,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文理毫不做作,千姿百態,舒捲自如。孔子說:
說話不講究文采,流傳就不會廣遠。」又說:「言辭只求能表達意思就行了。
言辭僅要求能達意,好像是不講究文采,這是很不對的。要把握住事物的微妙處,真象拴風捉影那樣難。心中能把事物徹底弄清楚的,大概在千萬人中也找不到乙個,而何況是要用口說和手寫把事物表達清楚呢?
表達清楚的,這就叫「辭達」。言辭要做到能夠達意,那麼文采就運用不盡了。
揚雄喜歡用艱深的辭藻來文飾淺顯易懂的意思,假如直截了當地說出來,就人人都能明白了。這種寫作方法正是揚雄自己所批評的「雕蟲篆刻」那一套。他的《太玄》、《法言》都屬於這一類。
而他偏偏只對作賦追悔,這是為什麼呢?終身經營雕蟲小技,而寫作《太玄》、《法言》時僅僅變有韻之文為無韻之文,便稱之為經,這可以嗎?屈原作的《離騷》,是《風》、《雅》傳統的再發展,即使與日月爭輝也不遜色。
難道我們可以因為它象賦而稱之為雕蟲小技嗎?如果賈誼趕上了作孔子的學生,那麼他的學行已經足以「入室」了。而揚雄卻因他作過辭賦而貶低他,以至與司馬相如等同。
象這樣淺陋的見解,在揚雄身上是很多的。這些話可以同明白人說,不能同一般人講,我因為議**章,所以偶然談到。
歐陽修先生說:「文章象赤金美玉,市上本有定價,不是憑誰的一句話就能論定**的貴賤。」我囉裡囉索講了一大堆,對您未必有什麼好處吧,真是慚愧惶恐不已。
您索要惠力寺法雨堂的題字,我本來不善於書寫大字,勉強寫來終究不好,又加上船上地方狹窄難以書寫,所以未能遵命寫好。但是我將路過臨江,理當前去遊覽。或者寺僧要我寫一點什麼,我會寫上幾句留在寺院內,以安慰您的鄉土之思。
今天到達峽山寺,稍作逗留後就離開。相距越來越遠,希望你千萬隨時珍重。
文言文答謝中書書的翻譯文言文答謝中書書的翻譯是什麼
譯文 答謝中書書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讚嘆的啊。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 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 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樊曄傳的文言文答案,崔猷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翻譯樊曄字仲華,南陽郡新野縣人。與光武年輕時相好。建武初,徵召任侍御史,公升河東都尉,在雲台引見。起先,光武貧賤時,曾經因事被拘於新野,樊曄任市吏,送了一箱乾糧給光武,光武感他的恩德,沒有忘記,多次請樊曄吃飯,並給車馬服飾。因開玩笑說 一箱乾糧得都尉,怎麼樣?樊曄叩頭致謝。到郡後,誅討大姓馬適匡等人...
師曠論學文言文翻譯文言文《師曠論學》翻譯
師曠論學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 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 何不炳燭乎?平公曰 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 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 善哉!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說 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主,但是恐怕已經晚...